⒈ 运用生僻的典故、词藻以显示机巧的言辞或文字。 《南史·宋彭城王义康传》:“袁淑尝诣义康。
引义康问其年,答曰:‘ 邓仲华拜衮之岁。’ 义康曰:‘身不识也。’ 淑又曰:‘ 陆机入洛之年。’ 义康曰:‘身不读书,君无为作才语见向。’”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宋景文公作《唐书》,尚才语,遂多易前人之言。”
清梅曾亮《<柏枧山房诗集>自序》:“今则对客进牘,字惟谈欢;举杯当歌,声必论慼。以常谈为才语,谓暴謔为高言。此又一蔽也。”
言辞注重文饰,好用典故。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