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佛教语。佛教认为,众生心体,自性清净,原有性德,非修成而然,故称“本觉”。
引《大乘起信论》:“心体杂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説名本觉。”
唐王维《能禅师碑》:“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
宋洪迈《容斋五笔·八种经典》:“詮自性,认本觉,莫深於‘实相法密经’。”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五》:“《诗》颂文王,一则曰‘缉熙’,再则曰‘缉熙’。熙者,人心本觉之光明乎!”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1.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觉。知觉。触觉。视觉。觉察。
2. 醒悟:觉悟。觉醒。“觉今是而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