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ㄅㄚˊ ㄓㄨˊ ㄓ ㄗ
⒈ 后以“跋烛之咨”指君王之恩遇征询。
引《旧唐书·柳公权传》:“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
宋汪藻《谢除翰林学士表》:“学非閎博,难酬跋烛之咨;思或淹滞,将误掣铃之召。”
(1)(动)翻山越岭:~山涉水。
(2)(动)写在文章、书籍等后面的短文;内容一般为鉴定、评价、考释等:序~。
(1)(名)火炬。
(2)(名)蜡烛:~光|~台|火~。
(3)(动)〈书〉照亮;照见:火光~天|洞~其奸。
(4)(量)俗称多少烛的电灯泡;指灯泡的瓦特数(并不是烛光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特的灯泡。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动)跟别人商量:~询|~议。
(2)(名)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