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ㄉㄚˋ ㄈㄤˋ ㄐㄩㄝˊ ㄘˊ
大放厥辞
(1) 原指极力铺陈词藻。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
⒈ 亦作“大放厥词”。
⒉ 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
引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宋楼钥《辞免落致仕除翰林学士状》:“伏望皇帝陛下,俯察忱衷,别求髦俊,俾司是职,大放厥辞。”
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⒊ 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引孙中山《革命原起》:“数年之间,每於学课餘暇,皆致力於革命之鼓吹,常往来於香港、澳门之间,大放厥词,无所忌讳。”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只根据国民党‘摩擦专家’的单面报告,大放厥词,置对方将领的无数报告的事实于不顾,完全抹煞,一字不提。”
厥,其也。本指写作时极力铺陈。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后转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如:「他歪曲事实,在报章杂志上大放厥辞,混淆大众视听。」也作「大放厥词」。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1)(动)解脱约束:释~。
(2)(动)任意;随便:~任。
(3)(动)发出:~光。
(4)(动)扩展:~大。
(5)(动)搁;置:~在桌子上。
(6)(动)古指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流~。
(1)(动)失去知觉;不省人事;晕倒;气闭。
(2)(代)其;他的:~后|~文。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