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唐乐曲名。 唐开元末, 陕县县尉崔成甫翻俚歌《得体歌》而成。 《旧唐书·韦坚传》:“先是,人间戏唱歌词云:‘得体紇那也,紇囊得体耶,潭里船车闹, 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看唱《得体歌》。’至开元二十九年, 田同秀上言‘见玄元皇帝,云有宝符在陕州桃林县古关尹令尹喜宅’,发中使求而得之,以为殊祥,改桃林为灵宝县。及此潭成, 陕县尉崔成甫以坚为陕郡太守凿成新潭,又致扬州铜器,翻出此词,广集两县官,使妇人唱之,言:‘得宝弘农野, 弘农得宝耶!潭里船车闹, 扬州铜器多。
引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
宋苏轼《读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二:“潭里舟船百倍多, 广陵铜器越溪罗。 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
元王恽《通漕引》:“休説春潭《得宝歌》,长笑韦郎空侈丽。”
⒉ 唐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曲。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得宝子》:“《得宝歌》,一曰《得宝子》,又曰《得鞛子》。
引明皇初纳太真妃,喜谓后宫曰:‘朕得杨氏,如得至宝也。’遂製曲,名《得宝子》。”
清洪昇《长生殿·定情》:“六宫此夜含顰望,明日争传《得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