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ㄍㄡ ㄏㄨㄛˇ ㄏㄨˊ ㄇ一ㄥˊ
⒈ 原指秦末陈涉于竹笼中置火,学狐狸叫声,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事。
引《史记·陈涉世家》:“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 陈胜王。’”
后因以“篝火狐鸣”指图谋起义。 庞树柏《读陈涉世家》诗之二:“篝火狐鸣大泽中,沉沉伙涉志非雄。”
秦末陈胜欲举事,故意在夜晚时,把灯火放在庙宇的竹笼中,使其若隐若现,并装狐嗥的声音,使人以为神明显灵。见《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后比喻谋划起事或谣言惑众。
如:「夜半深山篝火狐鸣,往往使人疑神疑鬼。」
(1)(名)笼。
(2)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指在野外或空旷的地方燃烧的火堆。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
(2)(Hú)姓。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