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冠和巾。古代用以区别士和庶人。
引《释名·释首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亦泛指头巾。 唐韩愈《送僧澄观》诗:“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
明高启《丁孝廉惠冠巾》诗:“知试山人服,冠巾远寄重。”
⒉ 指官职。
引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引吕映薇《帘钩》诗:“严公幕下怜才甚,三掛冠巾是也非。”
⒊ 戴上帽子、头巾。意谓僧人还俗或出仕。
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杭僧思聪﹞挟琴游梁,日登中贵人之门,久之,遂还俗,为御前使臣。方其将冠巾也, 苏叔党因浙僧入都,送之诗曰:‘试诵《北山移》,为我招琴聪。’诗至,已无及矣。”
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僧道衍,俗姓姚氏 …… 应珍通儒家书,兼多异术。 衍尽得其传,以才气自负,欲返冠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