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
[with one's back to strategic point]
依靠险要地势
有hao86.com众逐虎,虎负嵎(隅),莫之敢撄。——《孟子·尽心》
⒈ 亦作“负嵎”。
⒉ 凭依山曲;依恃险要的地势。
引《孟子·尽心下》:“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攖。”
赵岐注:“虎依陬而怒。”
汉马融《广成颂》:“若夫鷙兽毅虫,倨牙黔口,大匈哨后,緼巡欧紆,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后多指残敌凭险顽抗。 清钱泳《履园丛话·景贤·书会宁令李君守城事》:“石峰在万山中……贼踞为巢穴,筑垒开沟,为负隅计,实絶地也。”
清袁枚《新齐谐·赵大将军刺皮脸怪》:“怪至中堂挺然立作负嵎状,家丁相视,无敢前。”
孙中山《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陈炯明等跳梁于东江,邓本殷等负隅于南路。”
⒊ 背靠墙角。
引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我成了一只铁栏里的野兽,只是在牢房里兜圈子。偶尔也负嵎。在草席上胡坐一下。”
冰心《寄小读者》二七:“看见过力士搏狮么?当他屏息负隅,张空拳于狰狞的爪牙之下的时候,他虽有震恐,虽有狂傲,但他决不暇有萧瑟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