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
(1) 耳朵与眼睛;耳闻[hao86.com好工具]目睹
(2)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⒈ 耳朵和眼睛。
引《礼记·仲尼燕居》:“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
《史记·五帝本纪》:“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宋苏轼《石菖蒲赞》:“菖蒲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臟,通九窍,明耳目。”
鲁迅《彷徨·伤逝》:“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目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
⒉ 犹视听,见闻。引申为审察和了解。
引《国语·晋语五》:“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於我也,故不敢。”
《梁书·武帝纪中》:“故能物色幽微,耳目屠钓,致王业於缉熙,被淳风於遐邇。”
元刘祁《归潜志》卷七:“所患耳目不广,不能周知民间苦乐,国势安危。”
⒊ 指视听所系的事物或标志。
引《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⒋ 比喻能起耳目作用者。
引晋袁宏《后汉纪·和帝纪上》:“《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
唐韩愈《争臣论》:“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
梁启超《<清议报>叙例》:“是以联合同志,共兴《清议报》,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⒌ 比喻辅佐或亲信之人。
引《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孔颖达疏:“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耳目,大体如一身也。”
《旧唐书·姚珽传》:“臣以庸朽,滥居辅弼,虚备耳目。”
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一》:“举天下至於无可信,而乃欲寄其耳目,託其心腹,则其势不得不流於偏重,而私昵得以用之矣。”
⒍ 指侦察或了解情况。亦指暗探。
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吏皆为耳目,诸灌氏皆亡匿, 夫繫,遂不得告言武安隐事。”
《北史·房彦谦传》:“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大清又厚抚辽人之往来我地者,於是降人与辽人皆为我耳目。”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七:“有些场合,他不去,会有人告诉他的,至少有江菊霞这个耳目。”
周建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派了联络员带领我们躲过了敌人的耳目,通过了层层封锁线。”
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书〉:「耳目殊司,工艺异业。」亦泛指见闻。《老残游记.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阂,先生布衣游历,必可得其实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