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ㄦˊ ㄏㄨㄚˋ
结构:儿(独体结构)化(左右结构)
儿化érhuà
(1) 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⒈ 也称儿化韵。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就是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一字后附「儿」字语尾,读时「儿」与前字相拼,成卷舌韵,相拼时有种种变化,称为「儿化」。如圈儿不读作ㄑㄩㄢㄦˊ而读作ㄑㄩㄚㄦ,牌儿不读作ㄆㄞㄦˊ而读作ㄆㄚˊㄦ。
(1)(名)小孩子:小~。
(2)(名)男孩子:~子。
(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
(4)(助)词尾:火~。
(5)(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6)(名)姓。同“倪”。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