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于城周举火,形成火的城墙,使敌不能进。 《梁书·羊侃传》:“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
引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於里筑城,贼不能进。”
⒉ 古代朝会时的火炬仪仗。
引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至五六佰炬者,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众少皆扑灭以避之。”
宋王禹偁《待漏院记》:“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声。”
明高启《早至阙下候朝》诗:“騶吏忽传丞相至,火城如昼晓寒销。”
清钮琇《觚賸·燕京元夜词》:“曾望蕊珠宫闕,星桥云烂,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