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ㄎㄨㄤ ㄕㄢ
结构:匡(半包围结构)山(独体结构)
⒈ 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参见“匡庐”。
引《梁书·处士传·刘慧斐》:“尝还都,途经寻阳,游於匡山。”唐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诗:“偶到匡山曾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宋叶适《送赵季清兼谢所惠诗》:“又言謫匡山,五老烟霞鲜。”明徐复祚《投梭记·魔见》:“庙食匡山已百春,威灵显赫四方闻。”
⒉ 山名。在四川省江油县西,亦名大匡山、大康山。
引唐杜甫《不见》诗:“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⒊ 山名。在浙江省龙泉县。此山四旁奋起,而中部低下,状如箕匡,故名。
(1)(动)〈书〉纠正:~正|~谬。
(2)(动)〈书〉帮助;救:~助。
(3)(动)〈方〉估计:~计|~算。
(4)(动)料
(5)(动)(多见于早期白话):不~。
(6)(动)(Kuānɡ)姓。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