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ㄐㄩㄝˊ ㄓㄜˋ ㄘˊ
结构:掘(左右结构)柘(左右结构)词(左右结构)
⒈ 亦称“掘柘枝”。舞曲名。《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柘枝词》引《乐苑》作“屈柘枝”;录温庭筠词作“屈柘词”。 《全唐诗·段成式<寄温飞卿笺纸>》作“尽写襄阳播掿词”。
引明杨慎《丹铅总录·掘柘语》:“《乐苑》云:‘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掘柘枝》。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於二莲花中藏之,花折而后见,对舞相呈。实舞中雅妙者也。”段成式寄温庭筠《云蓝纸》诗曰:“……待将袍袄重抄了,写尽襄阳掘柘词。’今温集中有《掘柘词》。”
(动)刨;挖:~井|~土|发~。
(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或倒卵形;可以用来喂蚕;果实可食用;也可酿酒;木材细致坚硬;中心为黄色;可提取黄色染料;叫柘黄。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