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尽理。
引《管子·大匡》:“智者究理而长虑,身得免焉。”
尹知章注:“智者既尽理,而谋虑又长,故免於危亡。”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奈何其无究理而任天也。”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非所以究理尽情也。”
⒉ 推求道理。
引《旧唐书·职官志二》:“﹝考课之法﹞有二十七最……其二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
元刘伯亨《朝元乐》套曲:“自寻思,闲究理。在地上者天,在天下者地。”
⒊ 追究。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素秋》:“公子於宪府究理甚急,邑官皆奉严令, 甲知不可復匿,始出,至公堂实情尽吐。”
探求道理。
如:「不明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