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ㄇ一ㄥˊ ㄩㄢ
结构:鸣(左右结构)鸢(上下结构)
⒈ 在旌旗上画张口状的鸱,遇风揭举,用以警众。
引《礼记·曲礼上》:“前有尘埃,则载鸣鳶。”孔颖达疏:“鳶,今时鴟也。鴟鸣则风生,风生则尘埃起;前有尘埃起,则画鴟於旌首而载之,众见咸知以为备也。”《后汉书·马融传》:“六驌騻之玄龙,建雄虹之旌夏,揭鸣鳶之脩橦。”李贤注:“鳶,鴟也,音缘。鸣则风动,故画之於旌旗以候埃尘也。”后因借指狂风大作。 清李渔《奈何天·攒羊》:“休怕风寒雪冷,雪夜鸣鳶,不是仗寒威,怎操全胜。”
⒉ 鹞鹰。
引汉刘桢《射鸢》诗:“鸣鳶弄双翼,飘飘薄青云。”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老鹰:~飞鱼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