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ㄇㄢˊ ㄗㄨㄛˇ
结构:蛮(上下结构)左(半包围结构)
⒈ 即蛮夷。 隋唐时语。参见“蛮夷”。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夹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周书·乐逊传》:“民多蛮左,未习儒风。”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三·蛮左》:“《隋地志》末段云:‘ 南郡夷陵诸郡,多杂蛮左。’……蛮左,即蛮夷,乃当时语。”
(1)(形)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不讲理。
(2)(名)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
(3)(副)〈方〉很;挺:~好。
(1)(名)左面;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
(2)(名)东:山~(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
(3)(形)偏;斜;不正常:~脾气|~道旁门。
(4)(动)错;不对头:想~了|说~了。
(5)(形)相反:意见相~。
(6)(形)进步的;革命的:~联|~派|~翼作家。
(7)〈书〉同“佐”。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