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盟誓的文辞。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蜀闻权践阼,遣使重申前好。
引综为盟文,文义甚美。”
郭沫若《侯马盟书试探》:“古时莅盟,除总序外,人各具一盟书,盟文相同,而人名各异,不是把所有莅盟者之名字写在一通盟文之上。”
(1)(名)旧时指宣誓缔约;现在指团体和团体、阶级和阶级或国和国的联合。
(2)(名)指结拜的(弟兄)。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域;包括若干旗、县、市。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