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公理与正义。
引《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袁侍中曰:‘ 殷仲堪何如韩康伯 ?’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復未辨。’”
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其学本於师友,成於理义,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
明海瑞《兴革条例·刑属》:“小民不顾理义当否,以讼输为深愧。”
⒉ 指社会道德规范,行事准则。
引《吕氏春秋·劝学》:“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於不知理义。”
高诱注:“不知理义,在君父则不仁不慈,在臣子则不忠不孝。”
⒊ 专指儒家的经义。
引《北史·刘芳传》:“芳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刘石经 …… 芳理义精赡,类皆如是。”
《文献通考·经籍九》:“公羊、穀梁考事甚疏,然理义却精,此二人乃是经生,传得许多説话,往往不曾见国史。”
清戴震《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夫所谓理义,苟可以舍‘经’而空凭胸臆,将人人凿空得之,奚有於经学之云乎哉?”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