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东北风。 《左传·昭公十八年》:“丙子,风。参见“八风”。
引梓慎曰:‘是谓融风,火之始也。’”
杜预注:“东北曰融风。融风,木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
孔颖达疏:“东北曰融风。 《易纬》作调风,俱是东北风。一风有二名。东北,木之始,故融风为木也。木是火之母,火得风而盛,故融为火之始。”
晋陶潜《述酒》诗:“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逯钦立校注:“鶗鴂鸣后,百草虽未黄落,但立春以来的融风(东北风)已经消散。融风兼指祝融之风。”
唐韩偓《有感》诗:“融风渐暖将迴鴈,涤水犹腥近斩蛟。”
⒉ 祝融之风。指大火。
引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庙碑》:“潜火煽孽,炖于融风。”
宋范成大《时叙火后意不释然诗以解之》:“潘郎晓衾梦蘧蘧,舞马竟与融风俱。”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序》:“庚寅阳月,融风为灾,插架盈箱,荡为煨烬。此集先付杀青,幸免於秦火汉灰之餘,於乎怖矣!”
东北风。
(1)(动)融化:春雪易~。
(2)(动)融合;调和:~洽|水乳交~。
(3)(动)流通:金~。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
)(传闻)。闻风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