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时注疏训诂字义的一种方法。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
引《诗·鲁颂·泮水》“狄彼东南” 郑玄笺“狄当作剔” 唐孔颖达疏:“毛无破字之理,《瞻仰》传以狄为远,则北狄亦为远也。”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三:“《诗经》上所说的‘君子万年,景命有仆;其仆维何,釐尔士女;釐尔士女,从以孙子’,可知所谓‘仆’字正是奴隶的本字,用不着古经学家破字去解释了。”
⒉ 即拆字。以汉字加减笔划,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加以附会,以推算吉凶。参见“拆字”。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潘陆诸子《离合诗》、《赋》,《拭卜》、《破字经》及鲍昭《谜字》,皆取会流俗,不足以形声论之也。”
赵曦明注:“破字,即今之拆字也。”
用本字音,读经传中的假借字,以求经义,称为「破字」。如《论语.学而》篇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一句中以悦读说,其义亦作悦。
(1)(形)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而变得不完整:~烂|手~了|书~了。
(2)(动)使损坏:~釜沉舟。
(3)(动)使分裂;劈开:势如~竹|~开西瓜。
(4)(动)整的换成零的:~零钱。
(5)(动)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格|~例|不~不立。
(6)(动)打败(敌人);打下(据点):大~敌军|城~了。
(7)(动)花费:~钞|~费。
(8)(动)〈口〉不顾惜:~工夫。
(9)(动)使真相露出;揭穿:一语道~。(形)讥讽质量等不好:一语道~。(形)讥讽质量等不好
(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
(2)(名)(~儿)字音:咬~儿。
(3)(名)字体:篆~|草~。
(4)(名)书法的作品:~画。
(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
(6)(名)(~儿)字据:立~为凭。
(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
(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