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疎旷”。亦作“踈旷”。
⒉ 豪放;豁达。
引唐岑参《郡斋闲坐》诗:“平生好疏旷,何事就羈束!”
宋孙光宪《渔歌子》词:“黄鵠叫,白鸥眠,谁似儂家疎旷。”
《宋史·徐禧传》:“禧疎旷有胆略,好谈兵。”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清庆桂诗:“我性本疎旷,山水思静便。”
⒊ 远离;远隔。
引唐刘长卿《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涣》诗:“季鹰久疏旷, 叔度早畴昔。”
明沉采《千金记·楚歌》:“嘆人生在天地间,七尺躯从那里长?何故把爹娘疎旷?怎不把父母思量?”
⒋ 孤单寂寞。
引唐刘长卿《自鄱阳还道中寄褚徵君》诗:“白首无子孙,一生自疏旷。”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好天良夜成疎旷,临风对月空惆悵。”
⒌ 空阔,广大;宽宏。
引前蜀杜光庭《忠州谒禹庙醮词》:“愿迴疏旷之慈,俯鉴虔祈之恳。”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醴泉尉崔汾仲兄居长安崇贤里,夏夜乘凉于庭际踈旷,月色方午,风过觉有异香。”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1)(形)空而宽阔:~野|地~人稀。
(2)(形)心境开阔:~达|心~神怡。
(3)(动)耽误;荒废:~课|~工|~日废时。
(4)(形)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的间隙大于所要求的范围;衣着过于肥大;不合体:车轴~了|螺丝~了|这双鞋我穿着太~了。
(5)(Kuà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