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旧时向鬼神祈福的祝文。
引《水浒传》第四五回:“通罢疏头,便化了纸,请众僧自去吃斋,着徒弟陪侍。”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次日,取出中天竺、下天竺两个疏头换过。”
《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我适才到了城隍庙叫崔道官写了疏头,送到衙内看过,要打七昼夜‘保安祈命醮’哩。”
⒉ 为敬神佛而向人募捐的册子。亦指说明募捐原由的短文。
引明高明《琵琶记·寺中遗像》:“今日寺中建设大会,怕有官员贵客来此游玩,不免将着疏头就抄化几文香钱,添助支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故此一来走谢,二来就要商量敛资造庙,难得秀才官人在此,也是一会之人,替我们起个疏头,説个缘起,明日大家禀了县里,一同起事。”
《红楼梦》第三九回:“我明日做一个疏头,替你化些布施。”
和尚、道士在诵经前向神前焚化的祷词。《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次日,取出中天竺、下天竺两个疏头换过。」也作「疏辞」。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