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ㄕㄥ ㄦˊ
结构:声(上下结构)儿(独体结构)
⒈ 亦称“声伎儿”。 唐时称教坊中太常乐人。
引唐崔令钦《<教坊记>序》:“上不悦,命内养五六十人,各执一物,皆铁马鞭、骨檛之属也,潜匿袖中,杂於声儿后立,復候鼓噪,当乱捶之。”原注:“坊中呼太常人为声伎儿。”唐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师子寻前曲,声儿出内坊。”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1)(名)小孩子:小~。
(2)(名)男孩子:~子。
(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
(4)(助)词尾:火~。
(5)(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6)(名)姓。同“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