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ㄙㄢ ㄗˋ
结构:三(独体结构)字(上下结构)
⒈ 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
引《北史·刘芳传》:“昔汉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⒉ 知制诰的别称。
引宋陈师道《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诗:“一官早要称三字,二鬢何须着两毛。”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知制誥’为‘三字’。”
⒊ 指“莫须有”三字。参见“三字狱”。
引清赵翼《岳祠铜爵》诗:“狱冤虽已昭三字,家祭终非告两河。”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
(2)(名)(~儿)字音:咬~儿。
(3)(名)字体:篆~|草~。
(4)(名)书法的作品:~画。
(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
(6)(名)(~儿)字据:立~为凭。
(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
(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