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李清照: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她那脍炙人口的抒写别离相思、凄苦情怀的词篇,这是不错的,但是往往忽略了她那后期词中抒写家国之怀的一面。清照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南的南宋初年。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从“位下名高”的书香门第出身的大家闺秀沦为“飘零遂与流人伍”的“闾阎嫠妇”这样的悲惨遭遇,给她造就了一颗千回百转而又多愁善感的词心,也为她创造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原始素材。
—、怀念沦陷的故土。
由于生活境遇的逆转,时代激流的冲击,使清照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对沦陷故土的怀念和盼望,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成了李清照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心愿。清照也在词中多次流露出对故土的怀念。她在《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首词中,词人借酒消愁,但愿终日沉醉的消极情绪流露。而这正是清照的愿望与现实相冲突的产物。显然,清照词中所流露出的愁苦情绪,不正可视为她的故国之思,家国之愁的曲折反映吗?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故国家园的思念眷恋不止在以上两首词中提到,在《清平乐》:“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以及《添字采桑子》:“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许多词中,也多次提到故乡。当词人面对半壁江山,不胜忧戚、倍感“寂寞”忧愁时。
二、念念不忘“中州盛日”。
清照后期的词作中有一些执今迫昔之作,表现出对往昔惬意生活和汴京繁华的忆念。如:“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转调满庭芳》)等词都表达了词人对“中州盛日”的念念不忘之情。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面对着眼前的悲凉寂寞,词人自然忆起了“中州盛日”时的美满时光及婚后幸福快乐的生活。
三、个人凄苦情怀的抒写。
词人常常将对时局命运的忧虑和关注隐含在家国之思、故土之恋、时局之忧和对亡人的悼念及个人凄苦情怀的抒写中,比较含蓄、婉转。不同于其诗、文。如她的《咏史》诗:“两汉本继诏,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以及《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等诗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流露在字里行间,其豪气不让须眉。
词人抒发个人愁苦情怀的作品比比皆是,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以及“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但其词以南渡为界线使其词前后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与现实意义大不相同。如果说南渡以前,词人在自然景物和个人感情的抒发上,是涂上了—层淡淡的哀愁色彩的话。那么南渡以后,她就用涂满浓重忧伤的笔调,去描绘周围的景物,抒发自己的家愁国恨。
她把对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无思进取、苟且偷安的讽刺隐含在其家国之思、故土之恋和个人愁苦情怀的抒写中,以婉转清丽、含蓄典雅的笔调将个人的身世之悲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糅合在一起,抒发了她的家国之怀。让我们明显的看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词人和所有同时代爱国人士一样,不仅仅是在抒发一己之愁,而是在吟唱那个苦难时代的哀曲,以己愁来映衬家国之愁,从而更显示出词人的爱国情怀之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