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昭庙六韵》诗这样写道:“昭庙缘何建,神僧来自遐。因教仿西卫,并以示中华。是日当庆落,便途礼脱阇。黄衣宣法雨,碧嶂散天花。六度期群度,三车演妙车。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
乾隆活到89岁,他实际执政63年,只是因不能超过爷爷康熙在位的60年,提前退了下来,以他十岁写诗起,一年要写六七百首,一天写两首,说明很多诗不是皇帝“亲自”写的。专有写御制诗的文臣每日不离左右。
但这首《昭庙六韵》诗一定是出自乾隆皇帝本人,这首诗刻在北京香山昭庙的石碑上,乾隆喜欢在自己写的诗词中加注解说,刻石时注解的字比诗文的字要小,在《昭庙六韵》诗中,“因教仿西卫,并以示中华。”两句之间,乾隆做了详细的解说。
他写注道:“既建须弥福寺之庙于热河,复建昭庙于香山静宜园。以班禅远来祝厘之诚可嘉,且以示我中华之兴黄教也,……”
昭庙曾毁于英法联军,所幸这块石碑留下来。这是一座方碑,南面刻汉文,西面刻藏文,北面刻蒙古文,东面刻满文,汉文是乾隆皇帝御笔。
注文还有一大半没有引出,写的很细,说明昭庙是为六世班禅大师建的,样式是西藏卫地的建筑风格。卫,藏语中指的前藏,班禅所居后藏,其实才称藏,藏,含友善的意思。
六世班禅四岁时,于乾隆四年1739年被认定为转世灵童,并在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坐床,七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六世班僧曾为幼年的八世达赖强白嘉措剃度受戒,并成为强白嘉措的老师,实际上西藏地方政府的首领,并公认为当时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因而在藏区和蒙古诸部享有崇高威望。
六世班禅对清政府的治藏方针政策拥护支持,同时注意到英国殖民主义者插手西藏的图谋,果断拒绝英方成立所谓联盟的要求,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准英人以后再来西藏。
乾隆四十三年,六世班禅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大业,为了感激清朝中央政府的信任,以及颁给他“敕封班禅额尔德尼之印”金册、金印,主动决定赴京城参加乾隆皇帝七十大寿庆典,他率3000人,历经一年又一月,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
乾隆皇帝为六世班禅的到来,做了精心的准备,特地在承德仿效扎什伦布寺建了一座须弥福寿寺,作为住锡地。“须弥福寿”,正是“扎什伦布”的汉译词,乾隆皇帝还突击学习了藏语,以便与六世班禅直接交流。
在北京则为班禅装修了安定门外的西黄寺,这里曾是顺治皇帝为五世达赖修建的住处;还在凉爽的香山静宜园内为六世班禅新建了夏季居住的昭庙,全称为“宗镜大昭之庙”。在这里,六世班禅居住了4天,出席了开光大典,举办了大型法会。
《昭庙六韵》诗,记载了这件大事的意义:欢迎并嘉奖远道而来的六世班禅,说明清朝中央政府尊重藏传佛教,支持宗教领袖,都是为“我中华”,为大中华的利益!
最后一句,“雪山和震旦”里的“雪山”指西藏,“震旦”指中国;“一例普庥嘉”里“一例”意为一统,“庥”是荫庇,“嘉”是和美之好。
诗意是:西藏是我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同庇护与统一美的天地之中。清初是中国广大版图形成稳固的历史时期,乾隆皇帝是依据清朝大一统的中国版图形成并使用“大中华”理念的第一人。而《昭庙六韵》称的上是万里挑一的最牛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