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可能都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一诗慷慨激昂,极有气魄,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艰难险阻时乐观的奋斗精神,尤其是末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更是成为了很多学子的座右铭。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行路难》其实有三首,后两首在意志和情感上则略显消极,因此并没有录入我们所学的课本上。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李白在好友为他送行高贵的酒宴上,用了“停”“投”“拔”三个动词,放下酒杯,扔了筷子,又拔出宝剑,一幅壮士未筹,未能实现精忠报国的画面,几乎到了愤怒的成度,展现在诗中。
虽然诗人拔剑茫然,前面寒冰和大雪阻挡了自己前进的脚步,但他内心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垂钓溪水边,等待东山再起。而且诗人内心坚定,无论前面的路多么崎岖他都要乘风破浪,高高挂起云帆勇往直前。
这首诗可以说表达了诗人大无畏,勇敢乐观的奋斗精神!
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第二首则略显消极沉闷,开头第一句直抒胸臆,天地这么大,为何就我找不到出路呢?诗人怀抱一腔热血却被逐出长安,心中郁闷可想而知了。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以下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末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诗人耻于结交不学无术的权贵子弟,感觉自己并不能受到重用,又想起来韩信和贾谊等人当年也是这样受到屈辱和嘲笑,自己和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同时又感慨如今朝廷昏庸,像燕昭王那样的明君早已化作白骨不再复有。此时的诗人有了一种归隐山林的念头,所以他说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抗议的激愤之词。“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大法宝。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第三首《行路难》才是李白真正的内心写照,他在第三首诗中对许由、伯夷和叔齐等隐士做了批判和讽刺,说他们并不是真的归隐,只是沽名钓誉,故作清高而已。而他所理想的人生态度是成就一番作为后功成身退,如伍子胥、陆机和李斯等人功成后被杀也是他不愿的,他认为人生就应该喝酒行乐,快意人生,所以他在句末说“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因此对于李白来说,他虽然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但又害怕朝廷中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也不愿意阿谀奉承权贵以做靠山,所以也就注定了他的仕途是不得志的,但他又鄙视那些故作清高归隐山林的人,只愿自己活得潇洒,活得快乐!
酒仙诗仙李白的这首三段诗词《行路难》即言白了李白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又列举了各朝代的国家大臣,为皇家的国家打下了江山,为皇家的国家做出极不可比的功劳和贡献,要激流勇退,回乡养老,才是明哲保生活生命,安度晚年正寿正寝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