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汉语词典
>
公衙
公衙
拼音:gōng yá

注音:ㄍㄨㄥ 一ㄚˊ

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

公衙的解释
  • 词语解释:

    1.亦作"公牙"。 2.封建时代Hao86.com的衙门。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公牙”。封建时代的衙门。

    《旧唐书·舆服志》:“京文官五品已上,六品已下,七品清官,每日入朝,常服絝褶,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公牙》:“近代通谓府廷为公衙,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或云:‘公门外刻木为牙,立子门侧,以象兽牙。军将之行,置牙竿首,悬旗于上。’其义一也。”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近代通谓府庭为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 《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牙旗……是军中听号令,必至牙旗之下,称与府朝无异。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衙。”
    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讼简公衙静,民安士庶称。”

  • 网络解释:

    公衙

  • 公衙亦作“ 公牙 ”。封建时代的衙门
公衙相关成语
公衙其他相关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