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汉语词典
>
翰林院
翰林院
拼音:hàn lín yuàn

注音:ㄏㄢˋ ㄌ一ㄣˊ ㄩㄢˋ

词性:名词

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结构)

翰林院的解释
  • 词语解释:

    翰林院hànlínyuàn

    (1) 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hao86.com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the Imperial Academy
  •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唐初置,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 宋代犹以翰林院勾当官总领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以至御厨茶酒亦有翰林之称。至于翰林学士供职之所,在唐为学士院,至宋始称翰林学士院。 元代称翰林兼国史院。 明将著作、修史、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 清沿明制,翰林院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其长官为掌院学士。

  • 国语词典:

    始于唐代,为待诏之所。宋设翰林学士院,职掌在内朝起草诏旨;此外在内侍省下设翰林院。明改学士院为翰林院,掌秘书著作。清代沿之。

  • 词语翻译:

    英语
    Imperial Hanlin Academy, lasting from Tang dynasty until 1911
    德语
    Hanlin-Akademie (S)​
    法语
    Académie Hanlin

    网络解释:

    翰林院

  •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 然而,成为翰林学士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翰林院造句
  • 1、先后任翰林院修纂、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
  • 2、他叫赵勉,四年前他金榜题名,入选了翰林院,想问问大娘在翰林院供职的人都住在何处?
  • 3、明成化年间,时被誉为理学大儒的陈献章,辞去翰林院检讨之官职回归家乡新会专意研学,设馆授徒。
  • 4、清初发明火器“连珠铳”和主持铸造威远将军炮的戴梓,得不到朝廷重视,仅授翰林院侍讲一个散职,后竟因人进谗而被充军关外。
  • 查看更多
翰林院相关成语
翰林院其他相关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