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邮票:(1)由国家邮政部门发行及出售,作为交付邮资之凭证
-
2、邮包:(1)经由邮局传送的包裹
-
3、邮费:(1)寄邮件的费用
-
4、邮资:(1)寄邮件时按规定数额向邮局交纳的费用
-
5、邮件:(1)邮寄物品的统称
-
6、邮筒:(1)设在路旁供寄信用的柱墩状箱
-
7、邮司:指清时邮传部。
-
8、邮寄:(1)通过邮政发送
-
9、邮签:1.亦作"邮籖"。2.驿馆驿船等夜间报时的更筹。
-
10、邮券:方言。即邮票。详"邮票"。
-
11、邮钞:方言。即邮票。详"邮票"。
-
12、邮堠:1.亦作"邮候"。2.传舍,馆驿。
-
13、邮筩:见“邮筒”。
-
14、邮笺:书信。
-
15、邮轮:(1)航行于大洋的班轮;邮船
-
16、邮传:(1)驿传,传递文书的驿站
-
17、邮子:驿卒。
-
18、邮品:指集邮爱好者所搜集的邮票﹑明信片﹑首日封﹑邮折等。
-
19、邮籖:1.亦作"邮籖"。2.驿馆驿船等夜间报时的更筹。
-
20、邮飞:方言。即邮票。详"邮票"。
-
21、邮务:(1)办理邮政业务或从事此项工作的人
-
22、邮便:邮政。
-
23、邮局:(1)一建筑物或一建筑物的一部分,其中配备有能够完成邮政部门的全部或局部职能的设备和人员
-
24、邮使:1.古代邮传驿站的小官。详"邮吏"。2.旧时指邮递员。
-
25、邮购:(1)利用邮汇向厂商购买物品或书籍
-
26、邮汇:(1)通过邮局汇款
-
27、邮递:(1)通过邮政发送
-
28、邮铃:古时邮人用以表示邮传信号的铃铎。
-
29、邮舍:1.驿站,馆驿。2.古代田官督耕居住的庐舍。
-
30、邮馆:馆驿,传舍。
-
31、邮驿:驿站,传舍。传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置,曰驿。
-
32、邮置:1.驿站。2.指邮政设施。3.指投递书信的人。4.邮寄。
-
33、邮售:(1)以邮寄的方法卖东西
-
34、邮符:发给往来人员,准许其在驿站食宿及使用其车马的凭证。
-
35、邮役:古代为官府传送物资的劳役。
-
36、邮马:驿站供邮卒和过往官吏乘用的马匹。
-
37、邮讯:邮政和电信。
-
38、邮骑:古代驿站供运送官物和投递书信所用的马匹。借指传递公文邮件的人。
-
39、邮差:(1)古指派驻驿站传送信件的人;旧称邮局派到各地送信给收信人的工作人员
-
40、邮花:(1)邮票
-
41、邮人:1.传递公文书信的人。2.驿站的小吏。3.指集邮的人。4.归咎别人。邮,通"尤"。怨恨。
-
42、邮路:投递邮件的线路。
-
43、邮吏:古代邮传驿站的小官。
-
44、邮政:(1)国家专门从事邮政业务的部门,主要业务是传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兑、发行报刊等
-
45、邮巡:馆驿巡察官。
-
46、邮封:指邮件的外封包装。
-
47、邮程:驿道,驿路。
-
48、邮庭:邮亭。
-
49、邮电:(1)邮政、电信业的总称
-
50、邮候:1.亦作"邮候"。2.传舍,馆驿。
-
51、邮罚:谓判人罪过,处罚其身。邮,通"尤"。
-
52、邮徽:旧时邮务所用徽章。旧式圆形,内绘一雁,后废。1931年,改定新式:圆形,白地﹑蓝边,中篆书正方红色邮字。凡涉邮务旗帜﹑车﹑船及员工帽章等均用之。
-
53、邮折:为一定主题特制的,插贴相关主题邮品,并盖邮政日戳或纪念邮戳的折叠式硬纸卡。
-
54、邮部:指清时邮传部。
-
55、邮夫:古称驿卒。
-
56、邮袋:装邮件的囊袋。
-
57、邮简:又称“信简”。正面印有收信人地址、姓名等栏目,背面可书写通信内容,经折叠粘贴后呈信封状的专用信笺。
-
58、邮亭:(1)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驿馆 (2)邮局在街道上、广场上或公园里设立的收寄邮件的处所
-
59、邮表:古代交通要道及其交叉处树立的路标。
-
60、邮书:邮寄来的书信。
-
61、邮检:谓检查邮件。
-
62、邮箱:(1)泛指邮政机关设置于路旁及公共场所接受公众投寄邮件之受信设备,尤指公用邮筒
-
63、邮片:即明信片。
-
64、邮坛:(1)集邮界
-
65、邮车:(1)运送信件、包裹等的车辆
-
66、邮报:邸报。
-
67、邮戳:(1)在邮件上的正式邮政标记;特指表示送出邮局名称和邮件送发日期(有时还带时间)的戳记
-
68、邮集:邮集是集邮者将收集到的邮品,并经设计、编排组成用来表达一定内容或者讲述一段完整故事的专辑。按照国际集邮联的规定,目前竞赛类邮展包括传统、专题、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极限、集邮文献、青少年以及现代集邮沙龙和税票等十二大类别。
-
69、邮摺:1.:“加上首日封、邮折等邮品售量,总营业额达2.多万元。”
-
70、邮船:(1)在海上定期运送邮件的大型快速客轮
-
71、邮电局:(1)处理邮政和电信事务的部门
-
72、邮传部:清末官署名。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民国改为交通部。
-
73、邮资券:方言。邮票。
-
74、邮便局:邮政局的旧称。
-
75、邮檄人: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人。
-
76、邮务局:邮局的旧称。
-
77、邮电所:邮电局或邮电支局的派出机构。一般规模较小,业务项目也少。参见"邮电局"。
-
78、邮递员:1. 在邮局之间运送邮件的人。 2. 按规定路线递送邮件的人。
-
79、邮政局:(1)邮政部门中分管特定地区(如一城市或一区镇)邮务的分部
-
80、邮差包: 邮差包,又名信使包,顾名思义,就是邮递员投送报纸、信件时候挎的包,和邮差背的包类似的包统称邮差包。邮差包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美国当地,由于随着邮差使用的交通的改进,其邮差包亦改良不少,一切都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工作效率。
-
81、邮电部: 暂无解释。
邮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
1、杜邮亭: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战国属秦。秦昭王赐白起剑,令其自杀于此。
-
2、杜邮剑:秦将白起在杜邮自裁之剑。
-
3、秦邮帖:1.帖名。
-
4、乡邮员:指在村镇间投递邮件的邮递员。
-
5、集邮册:一种特制的用于集邮的本子。也叫插册。
-
6、北邮人: 泛指是北京邮电大学学生。
-
7、集邮品:集邮品是指利用邮资票品、邮戳及仿印邮票图案制成的特殊商品,包括首日封、纪念封、镶嵌封、年册、专题邮册、邮折、极限明信片、盖销票、邮戳卡以邮票图案制作的金银制品等。
-
8、电子邮件:又称“电子信箱”。利用存储转发方式为用户提供信函、文件、数字和图文传真、图像信息、数字化语音等信息交换的传递业务。
-
9、保价邮件:邮电部门负有按保价金额给予补偿责任的邮件。寄件人交寄保价邮件时,须报明保价金额,加付保价费。保价邮件如在邮递过程中遗失毁损,由邮电部门按保价金额给予补偿。
-
10、杜邮之赐:谓赐死。
-
11、无着邮件:由于地址不详或其它原因,既无法投交收件人,又无法退还寄件人的邮件。俗称死信。
-
12、特种邮票:为宣传特定事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题材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动植物、风景名胜等方面。
-
13、附捐邮票: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筹款而在邮资外另加附捐金额的邮票。
-
14、电子邮箱:指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交流的电子信息空间,既可以为用户提供发送电子邮件的功能,又能自动地为用户接收电子邮件,同时还能对收发的邮件进行存储,但在存储邮件时,电子邮箱对邮件的大小有严格规定。
-
15、集邮展览:集邮展览(以下简称邮展)是发展集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邮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从事健康有益的集邮活动;增强集邮爱好者的团结与经验交流,不断提高集邮水平;联络炎黄子孙的感情,促进祖国统一大业;选拔优秀邮展参加国际邮展,为祖国争取荣誉,增进与各国集邮展的交往。
-
16、集邮女王: 港台流入的说法,指贪恋异性又斩获颇多的绯闻女子,但很难获得证实。核心内涵是,收集男人,以多为乐,阅男无数,乐此不疲。
-
17、绿色邮件: 一种常见的反并购策略。
-
18、家庭邮编:家庭邮政编码是指家庭所在区域(省,市,区)的邮政编码。
-
19、纪念邮折: 一种内含个性化邮票一版、纪念封一枚,配有文字和图片介绍、宣传贵公司的企业形象和重点业务的邮折。
-
20、外交邮袋:外交邮袋又称“外交邮包”。
-
21、变体邮票: 邮票印制过程中,由于印刷技术上的差错而造成有缺陷的邮票,未检验出来,被邮局售出流入市场,称作“变体邮票”。
-
22、纪念邮票: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大多以纪念事件和人物为主图,有时还印有纪念邮票的名称。
-
23、移位邮票: 由于邮票印刷过程中,套色不准,拼板不准,上版不正等原因造成邮票图案或颜色移位的邮票,另外邮票在打齿孔时,也会发生齿孔移位的邮票。
-
24、大龙邮票: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
-
25、普通邮票:普通邮票指发行量大,适用于各类邮件贴用的邮票,是邮票的主要类别。
-
26、航空邮件:利用航空寄递邮件的国内邮件或国际邮件。
-
27、过渡邮票: 因国家政权变更、通货膨胀等原因,由邮政部门发行的临时邮票,以作正式邮票发行前过渡使用。
-
28、集邮用品:集邮用的工具、仪器、册簿等的统称。
-
29、快信邮票:快信邮票指用于快递邮件上的专用邮票,也叫快递邮票。其图案常常是机车、飞机、时钟、飞禽、天马、天神等,以表示迅速投递和分秒必争的意思。
-
30、欠资邮票:欠资邮票是邮局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邮资时贴用的专用邮票。
邮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邛邮:指古代蜀郡邛地的邮置。
-
2、督邮:官名,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
-
3、集邮:(1)对邮票、首日封等的收藏与研究
-
4、传邮:传递,传送。
-
5、都邮:1.古指邮驿总站。
-
6、玷邮:缺点,过错。邮,通'尤'。
-
7、亭邮:古代沿途设置﹑供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
-
8、石邮:传说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笃。尤远行不归,石思念成疾,临死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引《江湖纪闻》。后因称逆风﹑顶头风为"石邮"。
-
9、驿邮:传递文书﹑信件的机构。
-
10、置邮:用车马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
-
11、边邮:犹边陲。
-
12、秦邮:今江苏省·高邮县的别称。
-
13、杜邮: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战国属秦。秦昭王赐白起剑,令其自杀于此。
-
14、航邮:(1)航空邮政、航空邮件或航空邮递简称
-
15、通邮:(1)指有邮件往来的国家或地区
-
16、星邮:信使。
-
17、公邮:指驿站小吏。
-
18、丽邮:谓心怀怨恨。
-
19、惠邮:称人邮寄来件的敬词。
-
20、山邮:1.山中的驿站。2.指驿站提供的交通工具。
-
21、便邮:顺便传递邮件。亦指顺便代人传递书信的人。
-
22、效邮:效尤。仿效坏的行为。
-
23、军邮:(1)军队系统里的邮政
-
24、孙邮:1.古时善驾马者。
-
25、骑邮:指乘马传递文件或书信的人。
-
26、外邮:城外的驿站。
-
27、客邮:1.驿站的旅舍。2.旧时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外国邮局。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美﹑日﹑德﹑俄等国先后在中国沿海口岸及一些大中城市私设邮局,侵犯中国主权,后经斗争,自1917年陆续撤销。
-
28、诗邮:寄诗酬和的信函。
-
29、庚邮:更替驿递。庚,通"更"。
-
30、轻邮:指快速传递书信的人。
-
31、音邮:书信。
-
32、高邮:借指江苏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
-
33、无邮:没有罪过。
-
34、付邮:交给邮局递送。
-
35、罪邮:犹罪尤。
-
36、街邮:古亭名。
-
37、书邮:传送信件的人。语本《晋书•殷浩传》:“父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余函,行次石头,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其资性介立如此”。指信札。
-
38、电邮: 电子邮件的简称。
-
39、投邮:(1)投寄信件
-
40、乡邮:(1)在乡村投递邮件
-
41、魔邮:将电子邮箱转换成网络硬盘
-
42、避贤邮:唐代驿站名。即阳城驿。
-
43、达书邮:1.传递书信的人。
-
44、豫章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后以'豫章邮'指带信的人。
-
45、置书邮:1.本作"致书邮"。2.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
46、鬼督邮:草名。 徐长卿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徐长卿》。 天麻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赤箭》。
-
47、寄书邮:传送书信的人。邮为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故称。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
48、致书邮:送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