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组词
>
词组词

词的组词

反馈
词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词海:诗文的海洋。喻指众多诗文的汇集。
  • 2、词语:(1)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 3、词根:(1)词的主要组成部分,词义构成的基础部分
  • 4、词典:(1)收集词汇按某种顺序排列并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
  • 5、词曲:(1)词和曲的合称
  • 6、词体:文词的体式。
  • 7、词律:1.文词的格律。2.词的格律。清万树有《词律》二十卷。
  • 8、词类:(1)语言中词的语法分类汉语词,通常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前者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英语,传统上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前置词)、冠词、连接词和感叹词八大类。现在语法因派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和称谓
  • 9、词性:(1)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如“一瓶胶”的“胶”可以跟数量词结合,是名词,“胶柱鼓瑟”的“胶”可以带宾语,是动词
  • 10、词缀:(1)构词成分之一,附属于词根或短语之前、之后或插在词或词根中,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或用以产生一个派生词
  • 11、词华:1.文采﹔辞藻华丽。2.言词的才华。口才。
  • 12、词句:(1)词和句子;字句 (2)措辞
  • 13、词序:(1)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中,词序是一种主要的语法手段。“不很好”跟“很不好”,“了不得”跟“不得了”,“房子比树高”跟“树比房子高”,词序不同,意思就不一样
  • 14、词尾:(1)构词成分之一,加在词的最后,表示某些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如“躺着”的“着”、“同胞们”的们
  • 15、词汇:(1)一种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和,也指某一范围内所使用的词的总和
  • 16、词吐:言词谈吐。
  • 17、词法:(1)语法内容之一,包括词的构成、组合,词形变化等内容
  • 18、词官:指文学侍从之臣。
  • 19、词骨:喻指使词成为佳作的主要因素。
  • 20、词讼:(1)诉讼
  • 21、词言:文辞。
  • 22、词闱:指词科。
  • 23、词源:(1)语言成为(如一个词或词素)的历史、来源(常包括其史前史),从该语言成分在语言中最早出现的记载追溯其语音、书写和词义的发展;追溯它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分析拼成它的组成部分;鉴定它在其他语言中的同源词,或者追溯它及其同源词在一种有记载的或假设的祖系语言中的共同的祖传形式
  • 24、词宗:词章为众所宗仰的人﹔词坛泰斗。 犹词旨。 指诗词的流派﹑品格。
  • 25、词垣: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 26、词艺:1.文词的才艺。2.指文章与书法。
  • 27、词苑: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2.词坛。3.翰林院的别称。
  • 28、词杰:擅长词章的杰出人物
  • 29、词纸:诉状。
  • 30、词腔:犹词调。
  • 31、词话:(1) (2)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 (3)散文里间杂韵文的说唱文艺形式,是章回小说的前身,起于宋元,流行到明代。明代也把夹有词曲的章回小说叫做词话
  • 32、词技:行文措辞的技能。
  • 33、词藻:(1)辞藻,诗文中蓄意加工的华丽辞语
  • 34、词韵:指谈吐。 词致气韵。 填词所押的韵或填词所依据的韵书。
  • 35、词价:指诗文的名声。
  • 36、词魔:对词曲爱好入迷的人。
  • 37、词彩:1.亦作"词采"。2.词章的文彩。3.指词藻。
  • 38、词眼:指全词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
  • 39、词貌:措词和神态。
  • 40、词牌:(1)填词用的曲调名。如“菩萨蛮”、“西江月”
  • 41、词章:1. 诗文的总称。
  • 42、词庭:1.文翰荟萃之处。2.指翰林院。
  • 43、词惭:谓语言吞吞吐吐。
  • 44、词约:1.言词简洁。
  • 45、词筒:盛诗词的竹筒。为便于传递而用。借指诗词。
  • 46、词库:(1)一种语言、方言或个人习语的词的集成
  • 47、词馆:翰林院。
  • 48、词谱:指每一词牌的格式,亦指集合词调各种体式,经过分类编排,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内容主要介绍填词的各种规则,如字句定额、声韵安排、词调来源等。现传最早的词谱为明·张?《诗余图谱》。较完备的有清·万树的《词律》和清·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
  • 49、词峰:文词的峰峦。喻文词造诣高。
  • 50、词波:1.文词的光华。2.指文词。
  • 51、词黄:用黄色纸书写的诏书。
  • 52、词乖:谓背谬违戾。词﹐通"辞"。
  • 53、词笺:亦作“词牋”。赋诗填词的笺纸。
  • 54、词余:曲的别称。意谓曲是由词发展而来的。
  • 55、词名:诗词的名声。
  • 56、词犯:谓措词激切有所冒犯。
  • 57、词雄:犹词杰。
  • 58、词费:耗费言词。
  • 59、词狱:诉讼案件。
  • 60、词谊:文辞的义理。
  • 61、词锷:犹词锋。
  • 62、词综:词总集。清代朱彝尊编选,其门人汪森增定。三十卷,补遗六卷。选录唐、宋、元六百五十九人的词作共二千二百余首。内容较丰富。
  • 63、词元:指词林中的才士。
  • 64、词掖:泛指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 65、词丈:对前辈诗人的敬称。
  • 66、词忏:指诵经拜忏的道士。
  • 67、词级:词臣的等级。
  • 68、词筩:盛诗词的竹筒。为便于传递而用。借指诗词。
  • 69、词癖:爱词成癖的人。
  • 70、词侍:犹词士。
  • 71、词府:辞章的总汇。
  • 72、词头:(1)构词成分之一,指词的前缀
  • 73、词状:提起诉讼的文书。
  • 74、词囿:犹词苑。
  • 75、词首:犹原告。
  • 76、词家:1.擅长诗文的人。2.专指擅长填词﹑有较大成就的人。
  • 77、词札:谓词作手稿。
  • 78、词坛:(1)填词界
  • 79、词意:文辞的含意。 文词和含意。
  • 80、词条:词典编辑所收集的辞目。
  • 81、词调:(1)词的格式
  • 82、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
  • 83、词象:言词象数。
  • 84、词职:文学侍从之职。
  • 85、词史:1.谓以词曲写成的史书。2.妓女的雅称。
  • 86、词卷:诗文集。
  • 87、词气:言语或文词的气势。
  • 88、词隐:1.文词隐曲。2.词学的隐秘。
  • 89、词因:诉讼的因由。
  • 90、词致:言论﹑文辞的意趣和情调。
  • 91、词涂:犹文坛。
  • 92、词义:(1)指词所包含的意义,即词的内容 (2)也可以指某一固定词组包含的意义
  • 93、词题:词的题目。
  • 94、词手:填词才能出众的人。
  • 95、词形:(1)指词的形态,印欧语系语言等词的形态随词表示的语法意义的不同而变化,汉语词的形态变化不丰富
  • 96、词柄:犹话柄。
  • 97、词翰:诗文﹐辞章。 书札。 诗文与书法。
  • 98、词传:传说﹔传奇。
  • 99、词辩:1.亦作"词辨"。2.能言善辩﹔能言善辩之才。
  • 100、词仙:称誉擅长填词的人。
词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 1、构词法:(1)一种语言中的构词因素和过程的规律
  • 2、禾词鼓:旧时祈谷作乐所用的一种打击乐器。
  • 3、歪词儿:(1)不讲道理或诬赖人的言词
  • 4、没词儿:1.  2. 词穷,没话可说。 3. 不知用什么词合适。
  • 5、实词发: 把箭射出去;发射;表现;显露;泄露;出发。
  • 6、赖词儿:〈方〉抵赖或诬赖的话。。
  • 7、正词法: 词的书写或拼写规则。
  • 8、北宫词纪:散曲选集。明代陈所闻编。六卷。与《南宫词纪》合称《南北宫词纪》。其中所收汤式、陈铎和编者自己所作的散曲,有部分为他书所未收。
  • 9、用词不当:(1)运用词语不恰当
  • 10、传统词类:(1)传统的按词所表示的意义及其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而区分的词的类别
  • 11、兴词构讼: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构讼:打官司。写关词打官司。
  • 12、出词吐气:犹谈吐。
  • 13、常州词派:清代词派之一。
  • 14、基本词汇:词汇中最主要、最稳定的部分。如:人、手、天、地、上、下等等。这类词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构造新词的能力强,是语言的基础之一。
  • 15、一般词汇:一般词汇是相对于基本词汇而言,在一种语言词汇系统中,除去基本词汇以外的一般词汇,包括固定词组。一般词汇是一般词的总和,具有变化迅速,缺少历史稳固性的基本特点。在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化中,有些一般词逐渐被弃之不用,蜕变为历史词语;有些一般词则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刚刚诞生的。一般词的使用频率和再生能力都不如基本词。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界限是不断变化的,有时是很难确定的,有些基本词可能变成一般词,如封建社会的基本词"皇帝"、"君主"、"太子"等,现在都已变成一般词了;有些一般词,如"党"、"民主"、"电视"、"音响",则逐渐上升为基本词。同时,基本词和一般词又是紧密相联的,一般词汇中有很多词是新造词,这些新造词都是以基本词汇中的根词为基础创造出来的。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都是解释活动中常用的词汇。
  • 16、固定词组:两个以上的词的紧密结合。其句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常见的有专名和成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欣欣向荣"﹑"守株待兔"等。
  • 17、偏正词组: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词组。
  • 18、豆蔻词工:形容某人的文学功底深厚。
  • 19、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 20、谓词逻辑: "谓词,在谓词逻辑中,原子命题分解成个体词和谓词。个体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事或物,包括现实物、精神物和精神事三种。谓词则是用来刻划个体词的性质的词,即刻划事和物之间的某种关系表现的词。如“苹果”是一个现实物个体词,""苹果可以吃""是一个原子命题,“可以吃”是谓词,刻划“苹果”的一个性质,即与动物或人的一个关系。"。
  • 21、高频词汇: 定义:出现频率高的词汇。
  • 22、华丽词藻: 辞藻:诗文中的藻饰,即用作修辞的典故或华丽、工巧有文采的词语。华丽辞藻:指诗文中那些华丽的词句。
  • 23、浙西词派: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影响深广。
  • 24、形诸词色: 在言语神情上都表现出来。
  • 25、白香词谱:《白香词谱》是一本词作品集,是由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的一些唐朝到清朝词作,所选的词都是比较著名的或者艺术性较高的,好些是历久传诵不衰的名作。
  • 26、魔兽词汇: FH:..................FirstHero,第一英雄,也叫F1。SH:..................SecondHero,第二英雄,也叫F2。
  • 27、单词重音:英语的每个词,至少有一个音节读得特别重而清楚,而其他的音节则轻而含糊。
  • 28、言词挞伐:挞伐
  • 29、语词定义:语词定义亦称名义定义,或名词定义,或惟名定义,是一种实质定义,规定或说明语词意义的定义。
  • 30、堆砌词藻: 辞藻:指的是修饰文词的典故或华丽的词语等。堆砌:指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以扩大或加长篇幅。运用大量的华丽的字词,不管它们合不合适,就用到文章中,显得文章很不流畅、很不自然。
词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名词:1. 表示名称(如人、动物)的词。 2. 除代词外,在句子中用作动词的主语或宾语的词,或是在独立结构中表示名称的词,或是在联系动词后作表语用的词。
  • 2、介词:(1)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等
  • 3、量词:(1)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如汉语“三本书”中的“本”)
  • 4、代词:(1)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词。如:我、他们、自己、人家、谁、怎样、多少、那里、这儿、这么些
  • 5、动词:(1)词类中的其特性是主要作谓语语法核心的词,它陈述动作、情况、变化的词,如跑、哭、有、在、听、读、漂动、上升等
  • 6、副词:(1)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 7、助词:(1)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有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 8、主词:(1)逻辑命题中的一个词,它表示判断的对象 (2)有些语法书对“主语”的叫法
  • 9、虚词:(1)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2)虚夸不实的言辞
  • 10、分词:(1)具有动词及形容词二者特征的词;尤指以-ing或-ed,-d,-t,-en或-n结尾的英语动词性形容词,具有形容词功能,同时又表现各种动词性特点,如时态,语态、带状语性修饰语的性能及带宾词的性能
  • 11、谎词:不实之词。
  • 12、单词:(1)词(区别于“词组”)
  • 13、祝词:(1)祭祀时祝祷之语或文辞;喜庆活动中祝颂的言词
  • 14、诨词:诙谐逗趣的言辞。
  • 15、青词:1.亦作"青辞"。 2.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称。又称绿素。 3.为一种文体。
  • 16、拜词:1.见"拜辞"。
  • 17、语词:(1)泛指词、词组一类的语言成分 (2)逻辑学名词,在一个语言系统中,具有意义可用来代表事物的最小的词,文法学名词。今多称为“述语”或“谓语”
  • 18、清词:清丽的词句。
  • 19、答词:(1)表示感谢或回答在场人的致辞
  • 20、训词:(1)进行教导的言词或为教导传授给某人的言词
  • 21、蔓词:冗长繁琐的言辞:不为蔓词。
  • 22、台词:(1)戏剧表演中角色讲的话,分为对白,独白,旁白
  • 23、念词:指戏剧演出中的念台词或道白。
  • 24、修词:修饰词句。 指作文。 指文辞。
  • 25、媟词:轻薄或淫秽的言词。
  • 26、浮词:不切实际的言词;没有根据的话:~艳句ㄧ满纸~。
  • 27、数词:(1)代表数目的词。数词连用或者加上别的词,可以表示序数、分数、倍数、概数,如“第一、七成、三分之一、两倍、三五十、七十出头”
  • 28、实词:(1)意义比较具体的词。现代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2)传达一种思想或形象的词
  • 29、谤词:指责的言词。毁谤之词。
  • 30、翰词:犹辞章。
  • 31、冠词:若干语言中与名词连用的一种虚词。在数、性、格三方面必须跟相接的名词一致。分为定、不定二种。
  • 32、仂词:词组。
  • 33、姱词:浮夸不实之词。
  • 34、骗词:诳骗的语言。
  • 35、祷词:(1)祈祷说的话
  • 36、宋词:宋代人填写的词。词起于唐代,至宋为全盛时期,小令中调之外,更增长调。宋代填词名家最多,作品亦极丰富,故文学史上常与唐诗并称。
  • 37、陈词:1.著述辞赋。 2.陈述申诉。 3.陈述意见。 4.陈旧的言词。
  • 38、连词:(1)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连结作用的词汇。如:那么、所以、并且、或者等
  • 39、唱词:亦作'唱辞'。 戏曲或歌曲里供歌唱的文字部分。
  • 40、互词:即同义词。
  • 41、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最短的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最长的是《莺啼序》,二百四十字。见“慢辞”。
  • 42、提词:(1)戏剧演出时给台上的演员提示台词
  • 43、摛词:1.亦作"摛词"。2.铺陈文辞。
  • 44、复词:1.意义重复的词句。
  • 45、诔词:(1)叙述死者事迹表示哀悼的文辞
  • 46、俚词:粗俗不雅的文辞。
  • 47、谓词:1.数理逻辑中表示一个个体的性质和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间关系的词。 2.句子里谓语部分中的主要的词。参看〖谓语〗。 3.用来代替或者展示其客体性质、特征或者客体之间关系的词项。
  • 48、悼词:(1)哀悼死者的话或文章
  • 49、谑词:1.亦作"谑辞"。2.戏笑的言辞﹔开玩笑的话。
  • 50、宾词:逻辑术语。一个命题的三部分之一,是表示思考对象的属性或联系的概念。如在'金属是导体'这个命题中,'导体'是宾词。
  • 51、铭词:亦作'铭辞'。 铭文。
  • 52、题词:(1)为勉励或留作纪念而写下的一段话 (2)所题的词。冠于一部著作之前,以一种较正式或不甚正式的样式或方式,题写给予某人的姓名及祝贺词 (3)序文
  • 53、呈词:1.亦作"呈辞"。2.犹呈文。多指申告的文辞。
  • 54、矫词:1.托辞。2.诡言,说假话。3.指虚假之言。
  • 55、雅词:典雅的文辞。
  • 56、颔词:颔联的词语。
  • 57、禀词:1.亦作"禀词"。2.旧时称向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言词。
  • 58、仇词:告发仇人的状纸。
  • 59、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 60、托词:(1)找借口
  • 61、贬词:(1)对描述对象有贬损意义的词。如:庸俗、污浊
  • 62、谶词:谶语。
  • 63、对词:(1)演员在一起练习台词
  • 64、挽词:(1)哀悼死者的词章、语句
  • 65、隽词:1.犹隽语。
  • 66、瑰词:1.亦作"瑰辞"。亦作"瑰辞"。2.瑰丽的文辞。
  • 67、品词:旧称词类为'品词'。
  • 68、生词:(1)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词
  • 69、诗词:1.诗的词句。2.诗和词。
  • 70、颂词:(1)表彰功绩或表达祝愿的讲话或文章 (2)大使在递交国书时发表的讲话
  • 71、繁词:1.亦作"繁词"。2.夸夸其谈。亦指繁琐的言辞。
  • 72、放词:吐辞。
  • 73、捏词:(1)编造的言词,谎言
  • 74、用词:(1)言词的使用或表达
  • 75、烦词:1.繁冗之语。
  • 76、情词:1.犹口供。2.感情与言词。3.陈情之词。
  • 77、婉词:委婉的言辞。
  • 78、弹词:(1)流行于南方各省,集说、唱、弹于一体的一种曲艺形式,曲调、唱腔各异,用三弦伴奏,亦可加琵琶伴奏
  • 79、醮词:道教徒斋醮时祭告天帝的词章。
  • 80、兴词:荐举之言。
  • 81、幛词:幛上的题词。
  • 82、翻词:1.反诉之词。
  • 83、诰词:君王所颁文告。
  • 84、谰词:1.谰辞。
  • 85、韬词:不写作诗文。谓停笔。
  • 86、崖词:宋代诗赞形式的一种说唱文学。以七字句韵文为主。
  • 87、肤词:1.见"肤辞"。
  • 88、詈词:詈:骂,责骂。指骂人的词语。
  • 89、片词:见“片辞”。
  • 90、曲词:见“曲辞”。
  • 91、夸词:浮词。
  • 92、边词:指反映边地生活风情的诗歌作品。唐张敬忠﹑明徐渭都有《边词》。
  • 93、谗词:1.犹谗言。
  • 94、措词:1.选择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见。 2.说话,表示意见。
  • 95、费词:1.见"费辞"。
  • 96、诡词:1.见"诡辞"。
  • 97、哗词:1.虚夸浮饰之词。
  • 98、盲词:旧时一种民间的说唱文学。演唱者多盲人,故称。
  • 99、献词:(1)献上敬语
  • 100、供词:(1)受审者口头或书面交待的内容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词组词,词的组词,词字怎么组词,词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词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词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00个,词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0个,词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00个。
拼音 注音 ㄘˊ,
笔划 7 繁体
五笔 YNGK 五行

基本释义

〈名〉(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同本义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杜甫《石壕吏》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诗文中的词语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状纸;诉讼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动〉说,告诉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