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血压:(1)血液施加于血管壁的侧压力,随心肌的效能、血容量及粘稠度、年龄和血管壁的状况而不同,一般用血压计在挠动脉部位测量,以毫米汞柱为单位
-
2、血液:(1)简称“血”。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
3、血亲:(1)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
-
4、血本:(1)靠血汗辛苦积蓄的本钱
-
5、血渍:(1)血迹
-
6、血华:指皮肤红润的颜色。
-
7、血型:(1)基于红细胞表面有无某种抗原可将人血划分为某一类型,标准的ABO血型系统可将人血分为O、A、B、AB四型
-
8、血泊:(1)流在地上大滩的血
-
9、血迹:(1)血留在物体上的痕迹
-
10、血沉:(1)新鲜的血液放在特制的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中,静置一定时间后,红血球即从血浆中分离出来而下沉,红血球下沉的速度叫血球沉降率
-
11、血殷:暗红。
-
12、血气:(1)血液与气息;血的气味 (2)指血统 (3)勇气或血性
-
13、血缘:(1)人类由生育而自然形成的血统
-
14、血脉:(1)体内流动血液的脉络
-
15、血统:(1)血缘形成的亲属关系
-
16、血清:(1)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尤指含有特异性免疫体(如抗毒素或凝集素)的免疫血清(抗菌素血清) (2)纤维蛋白已被除去(如通过血凝或去纤维蛋白法)的血浆
-
17、血防:对血吸虫病的防治。
-
18、血仇:(1)指有亲人被杀害而结下的仇恨
-
19、血缕:丝缕状的血。
-
20、血马:杀马取血﹐以为祭祀之用。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
-
21、血色:(1)身体壮或精神好的肤色或是至少曾经在室外正常活动过的肤色
-
22、血毛:指牲畜的血和毛。古代祭祀时用以荐鬼神。
-
23、血光:血的光泽。 见'血光之灾'。
-
24、血腥:(1)人或其他动物被杀后的血肉,因其有腥臊味,故称
-
25、血衣:(1)沾满血迹的衣衫
-
26、血丝:1.凝成丝状的血或微血管充血现象。 2.指极稀少的血色。 3.指眼白上因毛细管充血而出现的红丝。
-
27、血肉:(1)血液和肌肉。指人类躯体。因人体有血与肉,为生命所系,故言
-
28、血怒:谓愤怒已极。人盛怒则热血上涌﹐故云。
-
29、血库:(1)采集、贮存和供应血液或血浆的医疗救护设备
-
30、血泡:1.即血胞。2.皮肤上充血的泡。3.血的泡沫。
-
31、血案:(1)凶杀案件
-
32、血性:(1)忠义赤诚的性格
-
33、血产:指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产业。
-
34、血亏:(1)即“贫血症”
-
35、血祥:旧指兵灾的预兆。
-
36、血蝠:吸血的蝙蝠,后来用作作吸血鬼。
-
37、血孩:指初生婴儿。
-
38、血雠:(1)指有亲人被杀害而结下的仇恨
-
39、血浆:(1)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区别于悬浮的物质(如细胞),血浆不同于血清之处是它含有纤维蛋白原
-
40、血债:(1)犯了使人死亡的严重罪行
-
41、血牲:谓杀牲取血。古代用以订盟或祭祀。
-
42、血膏:血和脂肪。比喻百姓的生命和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
-
43、血洗:(1)像用血洗过一样,形容极其残酷的屠杀
-
44、血恳:极其诚挚的恳求。
-
45、血赀:犹血本。
-
46、血国:喻指蚊虫吸食的血源。语出汉扬雄《法言.渊骞》。
-
47、血羹:用禽﹑畜的血做成的羹。
-
48、血红:(1)鲜红
-
49、血祭:(1)杀牲取血以祭神,是古代吉礼的一种
-
50、血忱:犹血诚。
-
51、血卦:1.指《周易》八卦中的坎卦。
-
52、血指:手指出血。谓不善其事。
-
53、血姑:道教称人体中作祟为害的"三尸"神之一。
-
54、血枯:中医病名。
-
55、血肿:(1)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出,聚集在软组织内,使局部出现肿胀
-
56、血场:指战场。
-
57、血族:(1)构成同一血缘的一个整体的家族或种族
-
58、血余:指人的头发。
-
59、血坑:1.指流血的伤口。
-
60、血管:(1)血液流通的管道
-
61、血沟:1.条状的流血伤口。
-
62、血痕:血的痕迹。 指血泪的痕迹。 喻指悲惨苦难的往事。
-
63、血潮:1.血的浪潮。形容流血牺牲之多。2.指激动时体内上涌的热血。
-
64、血污:(1)血在身体或衣物上形成的污痕
-
65、血泣:犹泣血。
-
66、血账:(1)血债
-
67、血晕:[xiěyùn]:受伤后皮肤未破,呈红紫色。[xuèyùn]:受伤的地方没有破损,而呈现红晕状态。
-
68、血赤:犹赤诚。
-
69、血虚:中医指体内血分亏损。
-
70、血津:皮肤破损后渗出的少量的血。
-
71、血花:(1)飞溅的鲜血
-
72、血轮:血球的旧称。亦泛指血液。
-
73、血斑:血的斑点。
-
74、血荫:1.亦作"血荫"。2.指血液瘀结而隐约显现的印痕。
-
75、血旗:指红旗。
-
76、血窦:(1)某些棘皮动物体内沿着消化道的两个主腔隙
-
77、血汗:(1)血和汗,比喻辛勤的劳动
-
78、血崩:(1)中医指不在月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
-
79、血象:(1)由血球计数、血色素测定以及其他各种化学和物理试验所表示的血液的状况和性质 (2)血液检查所见的系统报告
-
80、血泥:1.血肉凝成的糊状物。
-
81、血经:1.指用血抄写的经书。 2.指月经。
-
82、血浸:1.鲜血浸渍。2.指血红色的斑点。
-
83、血地:指祖祖辈辈生活劳动的地方;老家。
-
84、血疾:指便血﹑吐血﹑咳血等出血的疾病。
-
85、血艳:指色彩鲜红。
-
86、血踪:亦作“血踪”。犹血迹。见“血踪”。
-
87、血髓:1.血液和骨髓。2.比喻人们耗尽血汗和生命而得到的财富。
-
88、血属:1.有血缘关系的亲属。2.有血的动物。亦指人。
-
89、血茹: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
-
90、血食:1.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 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 3.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
-
91、血勇:犹言血气之勇。古人以为生自血液的勇气。
-
92、血栓:(1)在活体心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凝固或某些成分凝集形成的固体块
-
93、血书:(1)为了表示有极大的仇恨冤屈或决心而用自己的血写成的遗书、诉状、决心书等
-
94、血癌:(1)白血病
-
95、血胞:本指胎儿。引申指婴孩。
-
96、血疏:封建时代﹐为向皇帝申诉而刺血写成的奏疏。
-
97、血系:1.即血统。
-
98、血诚:犹赤诚。谓极其真诚的心意。
-
99、血脸:犹红脸。指不讲情面的脸色。
-
100、血躯:1.指有生命的躯体。
-
1、红血球:红血细胞。血球的一种。比白血球小,红色,无细胞核,含血红蛋白,产生于红骨髓中。健康人每一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450万--500万个。其作用是输送氧气到各组织,并把二氧化碳带到肺泡内。
-
2、高血压:(1)动脉血压的异常升高
-
3、败血症:致病细菌或霉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严重全身症状的疾病。
-
4、混血儿:(1)不同种族父母的后裔;尤指美洲印第安人和白人的后裔 (2)其祖先属于两个以上种族的人
-
5、白血病:(1)症状为身体组织中白细胞数异常增加,而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数可有或无相应的增加,红血球减少,脾脏肿大,眩晕的病症,俗称“血癌”
-
6、凤血石:即鸡血石。昌化石的一种。
-
7、高血壓:(1)动脉血压的异常升高
-
8、凝血酶:(1)一种由凝血酶前体(血浆中的必要成分)形成的蛋白质水解酶,催化纤维蛋白元变成纤维蛋白而促使血液凝固。用于毛细血管出血的局部止血以及外科手术后组织愈合
-
9、汗血马:古代西域骏马名。流汗如血,故称。后多以指骏马。
-
10、龙血树:树木名。常绿乔木。高可达二十米。产于热带。树干分泌的红色树脂是提炼中药血竭的原料。
-
11、鹊血弓:指良弓。
-
12、壞血病:(1)由于饮食中缺乏抗坏血酸引起的疾病,以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以及皮肤及粘膜出血倾向为特征
-
13、鸡血酒:1.亦作"鸡血酒"。2.杀鸡沥血入酒中﹐称之为鸡血酒。结盟者依次喝饮﹐表示永远信守盟约。古代往往有此仪式﹐今尚存其遗俗。
-
14、坏血病:(1)由于饮食中缺乏抗坏血酸引起的疾病,以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以及皮肤及粘膜出血倾向为特征
-
15、低血压:(1)血压异常低下的状态
-
16、败血病:(1)毒性微生物从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寒战、发热、衰竭,并往往引起各器官继发性脓肿形成的病症——亦称“败血症”
-
17、脓血债:指受杖责的痛苦。
-
18、汗血驹:即汗血马。
-
19、干血浆:液体血浆在低温和真空的条件下,经过干燥而制成的淡黄色粉末。供输血用,优点是便于携带,容易保存。
-
20、干血痨:中医指妇女闭经﹑身体瘦弱﹑皮肤干枯﹑面色暗黑等症状。
-
21、黄血盐:无机化合物。浅黄色晶体,溶于水,与铁盐溶液反应生成普鲁士蓝沉淀。在化学分析中用作试剂,也用于制造颜料及作淬火剂等。
-
22、屙血事:坏良心的事。
-
23、低血糖:(1)血糖波度低于每百毫升血液50毫克的病症
-
24、不血食:指因为无后嗣或国家灭亡而绝祀。古代祭祀用牲,谓血食。
-
25、紅血球:红血细胞。血球的一种。比白血球小,红色,无细胞核,含血红蛋白,产生于红骨髓中。健康人每一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450万--500万个。其作用是输送氧气到各组织,并把二氧化碳带到肺泡内。
-
26、鸡血石:产于浙江·昌化的一种石头。有红色斑点,为珍贵的印章材料。徐珂《清稗类钞•矿物•昌化鸡血石》:“昌化县距城百余里十二都山中产图书石,红点若朱砂,世所谓鸡血石者是也,亦有青紫如玳瑁者,颇可爱玩。然近数十年来求石质明活而斑鲜若鸡血者,一方印章,价值数十金,亦尟不可得也。”
-
27、干血劳:同“干血痨”。
-
28、高血糖:(1)血糖过高
-
29、止血剂:(1)指缩短凝血时间使停止出血的药剂
-
30、微血管:又称毛细血管。连接在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最细小的血管。
-
31、白血球:(1)血液中的白细胞
-
32、菌血症:菌血症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
33、脑血栓: 病,因脑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高等原因,脑血管中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发病较慢,一般症状较轻,有的出现头部和肢体麻木,严重的出现偏瘫和失语。
-
34、清血草: 清血草为兰科植物,全草入药,性味:苦,凉。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
35、散血散: 散血散属中医方剂范畴。
-
36、乾血劳: 同“乾血癆”。《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这丫头﹞害的是乾血劳,吃汪太医药只是不效。”
-
37、失血症: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皮下无缘无故出血。
-
38、乾血痨: 中医指妇女闭经、身体瘦弱、皮肤干枯、面色暗黑等症状。《歧路灯》第六五回:“俺家媳妇子,如今在家气的有乾血癆了。”《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一个小丫头,唤着小青梅,年纪十六岁了,忽然害起乾血癆来。”
-
39、乾血浆: 液体血浆在低温和真空的条件下,经过干燥而制成的淡黄色粉末。供输血用,优点是便于携带,容易保存。
-
40、高血钙: 血钙浓度高于或等于2.75mmol/L(11.0mg/dl,5.5mEq/L)为高钙血症。
-
41、平血饮: 一种药名,主治风热积毒,或发于头面,手足热者,如胭脂色,其热如火,轻轻着手,痛不可忍。
-
42、端血盆: 云南滇东北方言,端血盆出自杀猪,原意是指宰猪匠宰猪时,另一个人抬个在旁边接流出来的猪血。
-
43、吸血虫:比喻压榨他人获取不当利益的人。
-
44、理血药: 理血药凡能调理血分,治疗血分病证的药物,称为理血药,以理血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血方。
-
45、衄血条: 指鼻孔出血,泛指出血。
-
46、破血药: 是中药药方。
-
47、亡血家:有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的人。
-
48、人血七: 人血草,多年生草本。
-
49、直系血亲: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指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不论父系或母系﹑子系或女系都是直系血亲。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封建社会只以父系或子系为直系血亲。
-
50、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
-
51、温血动物: 它们的活动性并不像冷血动物(变温动物)那样依赖外界温度。
-
52、冷血动物:(1)体温低于大气温度的动物 (2)比喻不易动感情的人
-
53、低血糖症: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综合征。
-
54、热血沸腾:(1)比喻激情高涨
-
55、薶血加书:古代订盟时的一种仪式。宰牲取血,涂血于誓约上,穿坎与之俱埋。
-
56、攮血刀子:1.亦作"攮血刀子"。2.詈词。挨刀的。
-
57、新鲜血液:比喻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
-
58、饮血茹毛:连毛带血地生食鸟兽。言远古时不知熟食。
-
59、啮血为盟:指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
60、狗血淋漓:犹言落花流水,一片残破。
-
61、热血日报: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份日报。1925年6月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是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为指导这场反帝运动而出版的机关报。同年6月27日被迫停刊。
-
62、铁血政策:(1)滥用军事力量,以代替正常的外交手段
-
63、腥风血雨:(1)腥气随风飘荡,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常用来形容残酷的屠杀。也称“血雨腥风”
-
64、热血动物:(1)见“温血动物”
-
65、铁血柔情:再强的硬汉也有温柔体贴的一面。
-
66、血债血偿:必须要其付出相应的代价来补偿。
-
67、铁血丹心:铁血(tiěxuè):武器和鲜血。借指战争。
-
68、满血复活: 再次健康而充满活力。原为游戏用语。
-
69、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
-
70、精血诚聚:指的是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由于肝肾同源于精血,指把心力都聚集在一起。也指认真学习,费尽心思,呕心沥血地做成了一件事情。也指花费心思和精神所取得的成就。
-
71、见血封喉: 形容毒性极为强烈,一遇到血便(导致中毒之人)窒息。
-
72、嗜血蝙蝠:这是一种特殊的变异蝙蝠,它们对血液有着近乎图腾的崇拜,哪里有鲜血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周身带着邪恶的气息。
-
73、斑斑血迹: 形容留下的血迹很多,有很长一段时间。
-
74、面无血色:指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比喻失望,或羞愧。
-
75、刀不血刃: 刀不血刃为如果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敌我付出代价,达到敌我的不占而胜。同:兵不血刃。
-
76、血债血还:对方做出严重的后果,是必须要其付出相应的代价来补偿。
-
77、易出血区: 指血管易破裂出血的区域。
-
78、浴血搏杀:浴血奋战yùxuè-fènzhàn形容艰苦激烈地战斗
-
79、囓血爲盟:谓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揆郑《哀政闻社员》:“杨度初时,倡言排满,与黄兴、刘揆一囓血为盟,图为刺客,将赫然革命之健者。”
-
80、热血男儿:象征着正义,豪情满怀,关爱祖国,热爱人民。
-
81、全血黏度: 指血液流动时,邻近两层平行流体层互相位移时的摩擦而形成的阻力。全血黏度是血清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
-
82、天使血吻: 雪儿是个因爱而生,为情而活的痴情女子,与方维在网络从相遇到相爱相知,从虚拟走向现实,他们的爱是否如愿?当方维陷入最爱的女人雪儿与前妻之间的两难境地时,会是怎样的抉择?。
-
83、泣血椎心:泣血椎心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ìxuèchuíxīn。
-
84、热血柔肠:比喻满腔为正义而献身的热情。
-
85、啼血杜鹃: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
86、黑翼血环: 《魔兽世界大地的裂变》团队副本之一,所在的位置是黑石山山顶处。
-
87、毛细血管:微血管是指心血管系统的微细血管,它们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
88、嚙血为盟:谓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
89、口血未乾:(1)古代会盟时必歃血,因以指新近结盟
-
90、女人血分: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妇人血分篇”:“血分者,经水流通之际,寒湿伤其冲任为之中止,气壅不行,播在皮肤,邪气相搏,经血分而为水,发为胕肿,故曰血分。”简名血分。
-
91、吮血劘牙:吮:吸吮;劘:削,切。形容凶狠残暴地肆虐。
-
92、沥血剖肝:沥血剖肝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lìxuèpōugān。
-
93、高血脂症: 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
94、吸血纤维: 纤维状的吸血剂,简介有些还可由血液中除去外源。
-
95、润血饮子:是一种药物,主治血槁成噎。
-
96、献血指标:手指出血﹐脸上冒汗。形容不善其事的窘态。
-
97、齧血沁骨:形容极端诚信。
-
1、溶血:(1)红细胞膜破裂溶解、释出所含有的血红蛋白,特指某种特殊的溶血素与补体结合时引起红细胞溶解并释出血红蛋白的过程 (2)血红蛋白溶解于血浆所发生的改变
-
2、补血:1. 补法之一。也称养血。是治疗血虚证的方法。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唇舌色淡、脉细,方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2. 比喻增添新的力量。
-
3、潜血: 因体内某部分出血而出现在粪便或脑脊液中的血液,肉眼看不到,用显微镜也不能查出。
-
4、咯血:(1)喉部或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排出
-
5、流血:(1)人或动物的血液从伤口流出 (2)特指负伤或牺牲
-
6、贫血:(1)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叫做贫血。也指身体局部供血不足
-
7、混血:1.不同血缘关系者互相结合婚配。如白种人与黄种人生育后代,或劳役马与赛跑马结合配种。 2.由不同血缘关系者所生育的后代。
-
8、尿血:(1)病症名。又名溲血、溺血。指小便红赤甚至尿出纯血
-
9、隐血:(1)又名“潜血”,由于身体内某部分出血而在粪便或脑脊液中出现血液,须用化学试剂或试纸方可测出,用眼或显微镜均不能查出
-
10、歃血:(1)古人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
11、喋血:(1)形容血流遍地,指杀人很多。也作蹀血
-
12、献血:献出自身的血液。多供医疗上输血之用。
-
13、溅血:1.飞溅的鲜血。2.流血。
-
14、鲜血:(1)鲜红的血
-
15、毛血:1.动物的毛与血。指祭祀时所用牺牲。2.指鸟兽。3.指人的毛发与气血。
-
16、鹊血: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控弦因鹊血,挽彊用牛螉。”后即以“鹊血”指良弓。
-
17、腥血:1.泛指荤腥。2.腥气的血。
-
18、嗜血:谓猛兽贪于血食,后亦用以形容人凶残成性。
-
19、吮血:指吸出败血。 野兽﹑毒虫吸饮人血。常比喻残害人民,榨取血汗。
-
20、吐血:(1)病证名。指内脏出的血从嘴里吐出,无呕声,也无咳声。包括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出血
-
21、猩血:猩猩的血。借指鲜红色。
-
22、蹀血:(1)流血很多,踏血而行。形容杀人之多
-
23、出血:(1)血液自血管或心脏外流。外出的血液进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流出体表外,称外出血 (2)印刷后的书页或印张在裁切后印刷部分超越一边或数边
-
24、喢血:1.歃血。古时订盟,口含牲血(一说,用牲血涂于口旁)以告誓神明,谓之歃血。2.喋血。谓踏血而进。
-
25、啜血:犹泣血。极其悲痛而无声的哭泣。
-
26、啑血:(1)形容血流遍地,指杀人很多。也作蹀血
-
27、鹃血: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昼夜不止,甚至口中流出血来,故称。常以形容悲怨之深。
-
28、骨血:(1)即骨肉、至亲(多指子女等后代)
-
29、黑血:淤血。呈暗黑色,故称。
-
30、凉血:冷血。形容人的自私﹑冷漠。
-
31、咳血:呼吸道出血由咳嗽咯出。
-
32、荤血:犹荤腥。
-
33、心血:(1)心头的血 (2)为取得某种利益或结果而消耗的东西 (3)心思和精力
-
34、噀血:含血而喷。 伸出血红的舌头。 形容紫红色。
-
35、衃血:凝固呈赤黑色的败血。
-
36、抆血:擦拭血泪。表示极其哀痛。常用于旧时讣文中。列名的亲属有抆血﹑拭泪之别,以示亲疏。抆血较拭泪为重。
-
37、败血:中医指败坏之血。多指溢于血管外,积存于组织间的坏死血液。又叫恶血。
-
38、翣血:即歃血。翣,用同"歃"。
-
39、恨血:谓屈死者的血。语本《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40、输血:(1)把健康人的血液输入病人的血管 (2)比喻给对立者增加力量
-
41、铁血:1.借指战争。 2.具有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的寓意。通常用来形容刚强,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或意志。
-
42、远血:1.中医症状名。指便后下血。
-
43、淋血:中医病名。患者尿中带有脓血。
-
44、沬血:以血洗脸。形容血流满面。
-
45、殴血:1.吐血。
-
46、瘀血:体内某部位血液瘀滞;凝滞不流通的血。
-
47、白血:1.白色的血。2.乳汁的别名。
-
48、鞭血:借指战争。
-
49、汗血:汗与血。 流汗流血。借指辛劳与奋战。 汗出如血。 指汗血马。
-
50、杯血:1.亦作"桮血"。2.一杯血。古代用于歃血定盟。
-
51、操血:犹歃血。
-
52、热血:(1)比喻甘为正义而献身的豪情壮志 (2)鲜血
-
53、失血:(1)病症名。血不循经而妄行,如衄血、呕血、咳血、唾血、便血、尿血等各种出血,总称失血 (2)由于大量出血而使体内血液含量减少
-
54、溲血:尿血;便血。
-
55、淤血:[yūxuè]:(名)凝聚不流通的血液。[yūxiě]: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机体的器官或组织内血液淤积。另见yūxuè。
-
56、衉血:咯血﹐呕血。
-
57、脓血:脓和血的混合物。
-
58、畜血:淤血。
-
59、膋血:犹浓血。
-
60、止血:(1)局部应用能止住渗血的 (2)治疗各种出血症。据出血的原因和机理,治疗上可分清热止血、祛瘀止血、补气止血等
-
61、恶血:指妇女产后胞宫内遗留的馀血。
-
62、恳血:1.犹赤诚。
-
63、呕血:(1)吐血。食管、胃、肠等消化器官出血经口腔排出
-
64、補血:补血bǔxuè(1)比喻增添新的力量(2)补法之一。也称养血。是治疗血虚证的方法。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唇舌色淡、脉细,方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
65、含血:1.含有血液。形容人类或其他动物。2.犹吮血。吮吸伤口的瘀血。形容爱抚将士。
-
66、脑血:1.脑汁;脑筋。
-
67、筋血:精力与血汗。
-
68、沥血:刺破皮肤使滴血以发誓。滴血以示竭诚。流血。滴血以作祭祀。
-
69、涉血:形容血流遍地,流血多。
-
70、沫血:谓水面上的泡沫像血一样。
-
71、貧血:(1)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叫做贫血。也指身体局部供血不足
-
72、浴血:(1)全身血染,形容激战
-
73、欧血:吐血。
-
74、饮血:1.喝血。2.指喝血酒。3.血泪满面,流入口中。形容极度悲愤。
-
75、眦血:1.眼眶瞪裂而出的血。犹血泪。
-
76、充血:(1)局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
-
77、吃血:1.亦作"吃血"。2.饮血酒。旧时苗族订盟仪式。
-
78、膏血:(1)人的脂血。比喻用血汗换来的财富
-
79、收血:止血。
-
80、啼血:(1)传说杜鹃总要啼到口里出血才止,所以用“啼血”指杜鹃啼得悲苦
-
81、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敬的一种苦行。
-
82、涕血:犹泣血。
-
83、龙血:指死于战争者之血。 龙血树树干分泌的红色树脂。参见'龙血树'。
-
84、滞血:1.淤积的血液。
-
85、活血:(1)使血脉运行通畅
-
86、精血:精气和血液。
-
87、漉血:流血,洒血。
-
88、熏血:荤腥。
-
89、郁血:由于管腔受阻或管外受压等原因,血液郁积于静脉内。
-
90、抽血: 原指从血管中抽取血液。比喻抽调资金或人员。
-
91、郊血:古天子祭社稷仪式之一。即以牛马之血献于尸座前。
-
92、阴血:即血液。在内为阴﹐血在肤内﹐故称。 犹血统。
-
93、碧血:(1)为正义死难而流的血,烈士的血
-
94、死血:瘀血。
-
95、渫血:血流遍地。
-
96、肝血:比喻赤诚之心。
-
97、验血:(1)血液试验法(如测定某一感染的来源和性质)
-
98、唼血:(1)即歃血
-
99、滴血:旧时用血辨别亲属真伪之法。据说至亲之血,共滴水中则相凝合,验尸时,以生者之血滴死者骨上则渗入。 指杜鹃的啼鸣。相传杜鹃啼至滴血乃止。
-
100、瘗血:1.见"瘗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