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舌头:(1)人和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根生在口腔底上 (2)为了侦察敌情而活捉来的敌人
-
2、舌苔:(1)舌头表面的滑腻物质
-
3、舌本:1.舌根;舌头。
-
4、舌辨:1.亦作"舌辩"。2.唐宋时称说书者为舌辨。3.口才敏捷。
-
5、舌挢:舌头举起。形容惊异的样子。
-
6、舌弊:1.亦作"舌敝"。2.谓说话很多﹐舌为之疲。
-
7、舌耕:(1)授徒者恃口说以谋生 (2)指勤奋读书
-
8、舌锋:谓言词犀利。
-
9、舌子:(1)〈方〉舌头
-
10、舌敝:1.见"舌弊"。
-
11、舌簧:指巧舌如簧。
-
12、舌伤:(1)公众舆论对人精神的伤害
-
13、舌人:古代的翻译官。
-
14、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
-
15、舌端:1.舌尖﹐舌头。2.舌所以言﹐因引申为言词。
-
16、舌辩:1.见"舌辨"。
-
17、舌言:1.说话含糊不清。2.指讲空话而无实际行动。
-
18、舌毒:嘴下不留情。
-
19、舌骨:舌中的骨头。
-
20、舌战:(1)激烈辩论
-
21、舌萎:一种疾病,指舌体萎废,不能转动。
-
22、舌画:舌画的原理是按照传统绘画的理论和技法“以舌代笔”进行创作,并使用的中国画传统的墨、纸、砚和中国画颜料来作画,并产生一种能达到传统绘画的那种力透纸背的笔墨效果,这种独特的效果是用毛笔作画所难以达到的。
-
23、舌根音:(1)亦称“舌面后音”。语音学上指靠近舌根的舌面上升,靠近或顶住软腭(或硬腭和软腭中间)而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g、k、h
-
24、舌尖音:(1)语音学名词。指舌的尖部靠近或顶住门齿、上齿龈、硬腭的前部而发的辅音。普通话语音中的z、c、s,d、t、n、l,zh、ch、sh、r都是舌尖音。其中舌尖前音有z、c、s,舌尖中音有d、t、n、l,舌尖后音有zh、ch、sh、r
-
25、舌边音:(1)用舌头沿其纵向中线某处造成闭塞、但在一边或两边留出缝隙而发出的音
-
26、舌下腺:舌下腺(sublingualgland)较小,扁长圆形,位于口腔底舌下襞的深面,导管有大、小两种,大管1对,与下颌下腺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小管约10条,开口干舌下襞表面。
-
27、舌侧音: 舌尖顶住上齿向外弹出同时声带震动所发的音。
-
28、舌面阻:普通话声母发音的一种成阻方式
-
29、舌盲孔: 位于舌体和舌根分界线中心处。
-
30、舌上音: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音。
舌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
1、翘舌音:由舌尖向上翘起和硬腭前部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
-
2、嚼舌根:(1)比喻说是非,或者说废话 (2)又作“嚼舌头”
-
3、拉舌头:没根据地乱说。
-
4、垫舌根:指被人在背后议论讥笑。
-
5、卷舌音:1.即舌尖后音。指辅音的舌尖音中,舌尖和上颚前部接触以形成对气流的阻碍而发出来的音。又称翘舌音。如汉语拼音字母中的zh﹑ch﹑sh﹑r。。 2.卷舌音,即舌尖后音,指辅音的舌尖音中,舌尖与上颚前部相接触而发出来音。又称为翘舌音。如汉语拼音字母中的zh、ch、sh、r。
-
6、捏舌头:亦作"捏舌头"。同"捏舌"。
-
7、百舌子:即百舌鸟。
-
8、百舌鸟:鸟名。又名乌鸫。益鸟。喙尖﹐毛色黑黄相杂﹐鸣声圆滑。
-
9、犁舌狱:1.亦作"犁舌狱"。2.佛教语。谓犯恶口﹑大妄语等作口业者死后所入的地狱。
-
10、耍舌头:(1)〈方〉见“耍嘴皮子”
-
11、花舌子:1.指花言巧语﹑惯于说谎的人。
-
12、烂舌头:1. 2. 比喻好搬弄口舌、传闲话。也说“嚼舌头” 3. 指多嘴多舌、好传闲话的人。也说“烂舌根”
-
13、梅舌儿:1.亦作"梅什儿"。2.食品名。以梅子掺和生姜肉桂制成。
-
14、龙舌草:草名。即水车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龙舌草》。
-
15、半舌音:音韵学上"七音"之一。即舌尖中边音。如"三十六字母"中之来(∣)[l]母。
-
16、龙舌兰:(1)龙舌兰属的任何植物,叶肉质,簇生成莲座状,多年才成熟开花一次,然后死去
-
17、巧舌头:巧嘴;能说会道。
-
18、百舌儿:即百舌鸟。
-
19、伸舌头:(1)表示吃惊,或者艳羡
-
20、咬舌子:俗称咬舌的人为"咬舌子"。
-
21、嚼舌头:《红楼梦》第一•三回:“里面金桂的母亲忙了手脚,便骂宝蟾道:‘小蹄子别嚼舌头了!姑娘几时拿东西到我家去。’”
-
22、刮舌子:刮除舌面污垢的用具。
-
23、鸡舌香:1.即丁香。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
-
24、压舌板:(1)医师使用的二端圆形薄木片,主要作咽部视诊用
-
25、搬舌头:〈方〉搬弄是非。
-
26、鸭舌草:地肤的别称。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水田,高尺许,叶心脏形或卵形,似鸭舌。夏秋开花,色浓青,可供观赏。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地肤》。
-
27、架舌头:搬弄口舌。
-
28、咬舌儿:(1)讲话时舌尖因接触牙齿而发音不真切 (2)讲话舌尖碰牙齿的人
-
29、鸭舌帽:(1)帽顶的前部和月牙形帽舌扣在一起的帽子
-
30、犂舌狱:亦作“犁舌狱”。是佛教语。
-
31、大舌头:谓舌头不灵活﹐说话不清楚。
-
32、塞舌尔:塞舌尔共和国(英语:RepublicofSeychelles),简称塞舌尔(Seychelles),是坐落在东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
-
33、前舌音: 前舌音,又叫平舌音、舌尖前音。指由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如z、c、s。
-
34、秃舌子: 由于舌头过大而说话时言语不清的人。
-
35、唇枪舌剑:(1)以唇作枪,以舌为剑。形容言辞犀利辩论针锋相对
-
36、烂舌根儿:詈词。骂人多嘴,搬弄是非。
-
37、鼓舌摇唇: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 多含贬义 。
-
38、拔舌地狱:佛教所说地狱之一。谓凡生前喜欢毁谤别人的人,死后要堕入拔舌地狱,被鬼使把其舌头拔出来,用钉钉住,以示惩戒。
-
39、卷舌吞声:形容不发表意见。
-
40、耍花舌子:1.犹言耍舌头。
-
41、唇敝舌腐:意思是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
42、卷舌元音:指把舌尖卷起来,使舌面和舌尖同时起作用而发出的元音。如普通话中的er(儿、耳、二)。参见:卷舌元音
-
43、习舌调吻:谓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
44、嘴大舌长:多话,好搬弄是非。
-
45、蛮龙舌血:1.中药没药的别名。
-
46、嘴嘴舌舌:犹言唠唠叨叨。说起来没完。
-
47、嚼舌嚼黄:犹言胡说八道。
-
48、口吟舌言:谓说话含糊不清。
-
49、口钳舌卷:形容缄默不语。
-
50、口舌生津: 口舌:指人的口腔和舌头;生:出现;津。唾液;口腔和舌头中分泌出唾液。本义是指嘴巴里感到甘甜。引申指人有了胃口。
-
51、口舌之争:用言语相辩。多指用口语的方式进行说服论理。
-
52、牙尖舌怪:指的是长舌妇,喜欢搬弄是非,作怪。
-
53、脣焦舌敝: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唇舌。
-
54、脣枪舌剑:以唇作枪,以舌为剑。形容言辞犀利辩论针锋相对。
-
55、能言舌辩: 能说会道,善于辩论。
-
56、口呿舌挢:【清】方苞《狱中杂记》
-
57、嘴尖舌快: 形容人说话尖酸刻薄。
-
58、啄木舌散: 是一种药物,主治虫牙疼。
-
59、完舌围药:是一种药名,主治舌缩不能言。
-
60、唇槍舌剑:1.见'唇枪舌剑'。
-
61、脣尖舌利:1.言词尖利。
-
62、张舌骗口:卖弄口舌,颠倒是非。
-
63、口干舌噪:嘴巴因缺乏水分而觉得干燥口渴。
-
64、口乾舌燥:1.亦作"口干舌燥"。亦作"口干舌焦"。2.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
-
65、口乾舌焦:1.亦作"口干舌燥"。亦作"口干舌焦"。2.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
舌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敝舌:舌头焦烂。引申为费尽口舌。
-
2、妙舌:谓善于言辩。亦谓说话生动有致。
-
3、浪舌:随意乱说。
-
4、轖舌:1.涩舌,不顺口。
-
5、赤舌:1.火一样的舌头。比喻谗毁者之口。
-
6、造舌:弄舌。谓以言语挑拨搬弄。
-
7、麇舌:1.亦作"麕舌"。2.药草名。
-
8、咋舌:(1)咬舌,形容吃惊、害怕,说不出话或不敢说话
-
9、费舌:犹饶舌。
-
10、口舌:(1)口和舌。说话的器官 (2)口角,争吵;争执 (3)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语 (4)指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
11、结舌:(1)不敢说话或想说而说不出话
-
12、韬舌:缄口不言。
-
13、饶舌:(1)滔滔不绝多嘴多舌地、毫无效果地讲话
-
14、广舌:即广长舌。
-
15、毒舌:(1)不中听的、恶毒的话
-
16、卷舌:不开口;闭口不言。 星名。 喻邪佞之人。 把舌头卷起来。
-
17、捻舌:弄舌,说闲话。
-
18、破舌:败坏直言敢谏者。
-
19、挢舌:舌翘起不能出声。形容畏葸难言或惊讶的样子。
-
20、鴃舌:(1)比喻语言难懂
-
21、佞舌:巧嘴;巧舌。
-
22、戳舌:搬弄口舌。 搬弄是非;挑拨。
-
23、利舌:1.谓能言善辩。
-
24、巧舌:犹巧言。
-
25、簧舌:(1)管风琴内或管乐器内簧片可自由振动的一端
-
26、弄舌:掉弄口舌;饶舌。
-
27、铁舌:1.比喻擅长辩论的口才。2.刨子中的刨刀。
-
28、挂舌:1.挂口。2.闭口。
-
29、健舌:雄健之舌。借指雄辩的口才。
-
30、雀舌:茶名。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茶。
-
31、铎舌:1.铃铎当中的悬垂物﹐其状如舌。摇荡时击铃作声。用木或金属小丸制成。
-
32、捏舌:说闲话;造谣生事。
-
33、齰舌:咬啮舌头。表示悔根已极。 不说话,或不敢说话。
-
34、笔舌:(1)宣道立言
-
35、二舌:谓说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
36、鹊舌:茶名。
-
37、宛舌:舌头卷曲。谓说不出话来。
-
38、鸭舌:1.鸭的舌头。可作菜肴。2.指鸭舌帽前部突出的月牙形帽檐。3.指鸭舌草。
-
39、辩舌:1.借指辩词。
-
40、谗舌:1.中伤他人的口舌。
-
41、摇舌:1.动舌。谓发言,出言。
-
42、鹦舌:鹦鹉学舌之语。比喻语言新巧。
-
43、诡舌:1.巧舌。指表面动听却虚诈不实的话。
-
44、麋舌:草名。麋,通"蘪"。
-
45、噤舌:犹结舌。形容言语谨慎。
-
46、重舌:1.指通晓外族语言能口译者,今称译员。2.中医学病症名。
-
47、刮舌:佛教戒律谓比丘用杨枝洁口并刮除舌垢。
-
48、颊舌:1.口舌言语。比喻口辩才能。
-
49、齚舌:咬啮舌头。表示不说话,或不敢说话。
-
50、辨舌:1.能言善辩的口才。辨﹐通"辩"。
-
51、掉舌:动舌头。指游说、谈议:掉舌鼓唇。
-
52、恶舌:(1)恶毒的语言
-
53、鸡舌:1.见"鸡舌香"。
-
54、嚼舌:(1)瞎说;没有事实根据地议论 (2)作无谓的争辩。也说“嚼舌根”、“嚼舌头”
-
55、唼舌:形容巧言多语。
-
56、过舌:搬口舌,搬弄是非。
-
57、浇舌:指饮酒。
-
58、哓舌:犹饶舌。唠叨;多嘴。
-
59、忏舌:1.谓自陈己过表示忏悔。
-
60、矫舌:1.翘舌。一种发声口形。
-
61、吻舌:口和舌。
-
62、莺舌:莺声。
-
63、诤舌:喻正直之言。
-
64、卖舌:卖弄口舌。
-
65、撑舌:1.亦作"撑舌"。2.张舌不下。形容怀疑不决。
-
66、两舌:言语反复,前后不一。 毁誉,两种评价不一。 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
67、百舌:鸟名。善鸣﹐其声多变化。
-
68、电舌:指敏捷的口才。
-
69、缩舌:1.形容吃惊得说不出话。
-
70、沓舌:多舌,多话。
-
71、吐舌:伸出舌头。由内热而引起的一种病状。 惊奇貌;惊恐貌。 谓发言。
-
72、唇舌:比喻言辞、议论。参见:唇舌
-
73、断舌:1.割断舌头。古代的一种肉刑。
-
74、犯舌:犹多嘴。
-
75、羊舌:复姓。春秋时晋有羊舌肸。见《左传.襄公十六年》。
-
76、紫舌:1.形容语言不同于中原。
-
77、喉舌:(1)泛指说话的器官和新闻媒介
-
78、帽舌:(1)帽子上用于遮光的前伸如舌状头的檐
-
79、无舌:1.没有舌头。2.谓不善言语﹑辞章。
-
80、调舌:1.啼鸣。2.学说话。3.耍嘴皮子。
-
81、告舌:犹学舌。搬嘴。
-
82、绣舌:犹绣口。
-
83、反舌:1.鸟名。即百舌鸟。2.指语言与汉语不同之少数民族。3.犹言张口结舌。
-
84、返舌:指青蛙﹑蛤蟆。
-
85、狗舌:1.见"狗后"。2.草名。可入药。
-
86、学舌:(1)学别人说话,喻指没有主见
-
87、刺舌:《隋书.贺若弼传》:"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后因以"刺舌"谓说话谨慎。
-
88、弹舌:犹摇舌。谓唱念﹑说话等。
-
89、茗舌:1.茶芽。谓茶芽嫩如雀舌者。
-
90、诗舌:1.吟诗之口。舌﹐借指口。
-
91、长舌:(1)比喻爱搬弄是非
-
92、谀舌:1.指巧言谄谀之人。
-
93、谈舌:舌头。借指谈锋。
-
94、仪舌:战国辩士张仪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
95、吞舌:1.断舌自吞。2.喻不言。
-
96、扪舌:按住舌头。表示不说话或不发声。语本《诗.大雅.抑》:"莫扪朕舌。"
-
97、柔舌:犹巧舌。
-
98、钩舌:钩断舌头。唐常山郡太守颜杲卿被安禄山俘获﹐"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詈不絶﹐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絶。"事见《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后用以为典实。
-
99、鴂舌:亦作'鴃舌'。 伯劳弄舌啼聒。比喻语言难懂。
-
100、鼓舌:(1)用花言巧语蛊惑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