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至今:(1)直至此刻 (2)直到今天
-
2、至少:(1)表示最小的限度
-
3、至此:(1)到此 (2)到此时 (3)达到这种情形
-
4、至于:(1)表示程度、范围 (2)表示另提一件事 (3)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为现代汉语所沿用
-
5、至圣:1.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墨子·辞过》:“天壤之情,阴阳之和,莫不有也,虽至圣不能更也。”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一》:“夫大舜生於东,文王生於西,其实天下至圣,非东西可得而限也。” 2.旧时亦以专指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论》:“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六》:“宋祥符元年,幸曲阜,謁文宣王庙,諡玄圣文宣王;五年,改諡至圣。”翁元圻注引明世宗时礼部议曰:“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孔子为至。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已备。”参见“至圣先师”。 3.谓极圣明;超脱凡俗。汉扬雄《剧秦美新》:“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晋潘岳《闲居赋》:“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効当年之用。”
-
6、至鉴:指极高的观察﹑鉴别能力。
-
7、至至:谓达到道的最高境地。
-
8、至诚:(1)极为诚恳;诚心诚意
-
9、至机:1.最紧要的关键。2.极其微妙的奥秘。
-
10、至嘱:谓极恳切的嘱咐。
-
11、至养:1.谓最高的奉养。语本《孟子.万章上》:"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后因以"至养"称颂封建帝王对父母的孝养。
-
12、至极:达到极点:可恶~。
-
13、至策:1.最好的计策;上策。
-
14、至微:1.指极微细的物类;极微妙的事理。2.极卑微。
-
15、至谏:恳切的劝谏。
-
16、至尊:(形)最尊贵:~无上。②(名)称封建时代的皇帝。
-
17、至足:1.极其充足。2.最大的满足。3.指应该达到的最适当的限度。
-
18、至知:1.最高的智慧;最有智慧的人。知﹐通"智"。
-
19、至善:(1)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2)最好的办法、情况
-
20、至迟:(1)最晚
-
21、至乎:犹至于。到;达到。乎﹐表趋向的助词。 犹至于。连词。连接上文﹐另提一事。
-
22、至乃:连词。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
23、至友:(1)真诚而亲密的好友;挚友
-
24、至要:1.事理或学问的要旨﹑要诀。2.紧要;极其重要。
-
25、至竟:1.直到最终。2.副词。犹究竟。
-
26、至计:1.最好的计策﹑办法。2.根本大计。
-
27、至上:(1)最高;居于首位
-
28、至识:1.见闻广博而深明事理的人。
-
29、至节:1.冬至或夏至。2.卓绝的操守。
-
30、至乐:最高妙的音乐。
-
31、至平:1.旧指贤君在位﹐公道大行﹐人尽其力的治世。2.极其公平;极其清平。
-
32、至熟:谓虑事极其成熟。
-
33、至孰:1.见"至熟"。
-
34、至赏:1.恰当的赏赐。
-
35、至情:(1)至诚的感情
-
36、至哲:犹圣哲。指最有智慧的人。
-
37、至敬:1.极尊敬。2.致敬。至﹐通"致"。
-
38、至意:背光bèiguāng[beinapoorlight;withone'sbacktothelight] 光直接照射不到 躲避光线的直接照射
-
39、至事:1.最重要的事务。古代多指军国大事。
-
40、至德:最高的道德;盛德。
-
41、至音:最美妙的音乐。
-
42、至贼:1.指对人危害最大的恶行。
-
43、至论:1.指高超的或正确精辟的理论。
-
44、至虑:1.深思熟虑。2.最大的忧虑。
-
45、至使:1.犹致使。至﹐通"致"。
-
46、至和:极和谐﹑安顺。 指天地间祥和之气。
-
47、至宁:谓至安之道。
-
48、至等:犹相等﹐相当。
-
49、至正:1.最中正之道。2.最正常。
-
50、至味:最美好的滋味;最美味的食品。
-
51、至纫:1.书信中的套语。表示深感对方。
-
52、至隐:1.极悲痛。2.极微小。
-
53、至化:1.极美好的教化。
-
54、至术:最好的方法。
-
55、至多:(1)表示最大限度
-
56、至清:过于清澈;极其清澈。 谓上升到天庭。清﹐太清﹐指天庭。《楚辞.远游》:'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王逸注:'登天庭也。'一说,至清,谓'俟时之清'。见清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五。 极其清虚的境界。即天庭。
-
57、至诫:1.亦作"至诫"。2.犹深戒。3.最恳切的告诫。
-
58、至艺:卓绝的技艺或学问。
-
59、至兵:1.最好的军队。
-
60、至如: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连词。即便;即使。 连词。倘若;与其。 极像。
-
61、至孝:谓极尽孝道。
-
62、至感:1.极诚挚的情感。2.书信及公文中常语。极感激。
-
63、至諴:1.指极其和顺的德行。
-
64、至好:(1)最要好的朋友
-
65、至望:1.最恳切的希望。
-
66、至临:谓处于极好的地位以居高临下。《易.临》:"六四,至临,无咎。"王弼注:"处顺应阳,不忌刚长,而乃应之。履得其位,尽其至者也。"孔颖达疏:"履得其位,能尽其至极之善而为临,故云至临。以柔不失正,故无咎也。"一说,谓君主亲自临朝执政。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二。
-
67、至日:(1)指夏至日 (2)指冬至日
-
68、至虚:1.谓心中不着一物。2.极虚无的境界。
-
69、至朴:亦作“至朴”。极朴实。见“至朴”。
-
70、至赜:极其深奥微妙。亦指极深奥微妙的道理。
-
71、至贤:1.极贤能;极有贤德。2.犹大贤。指极有贤德的人。
-
72、至明:极贤明。 以指贤明的君主。 极光明。
-
73、至祷:1.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恳切的请求或希望。
-
74、至谋:1.极好的谋略。
-
75、至亲:(1)最亲近的亲戚
-
76、至礼:1.谓达到最高境界的礼。
-
77、至辨:1.具有极高辨别能力的人。
-
78、至到:造诣。 指程度达到极点。 到。至﹑到义同。
-
79、至物:最微妙的事物。
-
80、至概:极好的风度气概。
-
81、至驩:指相处最欢乐的朋友。
-
82、至交:(1)关系最密切的朋友 (2)极深厚的友情
-
83、至文:1.最有文德。谓德行完备。2.最有文饰。3.最好或极好的文章。
-
84、至精: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 指其他精妙绝伦的人或事物。
-
85、至行:卓绝的品行。
-
86、至数:1.极其精深微妙的道理或事理。2.指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3.真实的本领﹑方术。
-
87、至弟:谓善事兄长﹐极尽为弟之道。弟﹐同"悌"。
-
88、至眇:1.极其微妙。
-
89、至仁:1.最大的仁德。2.指最有仁德的人。
-
90、至任:1.最重要的职责。
-
91、至臣:1.最称职的臣子。
-
92、至誠:(1)极为诚恳;诚心诚意
-
93、至人: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 旧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
94、至道: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 最高的原则﹑准则。 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术。
-
95、至为:最好的行为。
-
96、至荷:1.书信用语。表示受人之惠﹐甚为感激。
-
97、至刑:1.最适当的刑罚。2.极力使用刑法。
-
98、至灵:1.极灵妙。2.指极灵异的神物。
-
99、至当:(1)极其适当
-
100、至愿:恳切的愿望;最大的愿望。
-
1、不至于:(1)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地步
-
2、二至圈:(1)天球上通过天极和二至点的大圆 (2)见“分至圈”
-
3、不至紧:不要紧。
-
4、得至宝:唐乐曲名,一名《康老子》。
-
5、冬至点:黄道上最南的一点,冬至这天太阳经过这个位置。
-
6、何至于: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至于。
-
7、末至客:1.南朝宋谢惠连《雪赋》:"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后因以"末至客"为典实。
-
8、分至点:(1)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的总称 (2)有差别
-
9、甚至于:犹甚而至于。
-
10、以至于:以至。
-
11、乃至于: 乃至。
-
12、冬至线:南回归线。参看〖回归线〗。
-
13、夏至点: 黄道上最北的一点,夏至这天太阳经过这个位置。
-
14、臻臻至至:态度恳切周到。
-
15、甚而至于:用以提出突出的事例,表示更进一层达到某种程度。
-
16、齿至之车:《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后用"齿至之车"指年齿适中之马所驾的车子。
-
17、甚或至于:同“甚而至于”。
-
18、甚且至于:同“甚而至于”。
-
19、福至心灵:(1)福气来了,人的心窍也开了,心思都显得灵巧了。形容人遇到适当时机时思路灵活、举措得当
-
20、四至八到:古代地理图书,用'四至' 东﹑西﹑南﹑北四正 或'八到' 合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 表示州县方位距离,合称'四至八到'。元人始用四正表示四方州县地界距离,称'某方至某处界几里',名为'四至';合四正﹑四隅表示八方城关距离,称'某方到某城 关 几里',名为'八到'。'四至八到'连标始见于《太平寰宇记》,是泛指所至地界。'四至''八到'有确定义例。始见《大元大一统志》,但此后未被普遍采用。
-
21、积金至斗:形容金钱极多。斗﹐指北斗星。
-
22、摩诃至那:古代印度人对我国的尊称。摩诃﹐犹言大。
-
23、如获至珍:好像得到最珍贵的东西。
-
24、止于至善: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
25、如获至宝:(1)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一样高兴。形容对所得的东西十分珍爱 (2)亦作“如获至珍”
-
2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27、九五至尊: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
28、至亲至爱:至,乃最的意思,所谓就是最亲最爱。亲,指亲人;爱,指爱人或者物品。也就是自己喜爱的人或物都可用这个词语。
-
29、人间至善:人间最美好的东西。
-
30、时至今日:直到的意思。
-
31、开心至极: 至:到了的意思。极:顶点的意思。快乐至极就是快乐到顶点的意思。
-
32、至臻至善: 是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状态和对完美境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
33、至简至真:谓言语文辞简练而周到。
-
34、理至易明:指道理述说到了极致,简单明了,极容易明白。其中“至”是极其的意思。
-
35、感人至深: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
36、大公至正: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
37、事已至此: 事情已经这样了。
-
38、冬至食俗:岁时保健食俗。从此日起大地阳气开始增加吗,人体内的阳气也适应大自然而渐复,民间多于此日起至立春前进补以助阳。〗。
-
39、从古至今:从过去到现在。
-
40、快乐至极:快乐到了极限。
-
41、完美至极: 形容已经完美到没有什么可以再超越了。
-
42、为善至乐: 能做好事是人间最快乐的事。
-
43、荣幸至极:荣幸达到极点。
-
44、至真至诚: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
45、大成至圣:清代所定孔子尊号。明嘉靖九年﹐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清顺治二年﹐更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见《清史稿.礼志三》。后多省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
46、纷至杳来:形容纷纷,连续不断地到来。
-
47、视为至宝:至宝:极珍贵的宝物。极其珍视,看成是最珍贵的宝物。
-
48、乐意至极: 非常愿意,比喻乐意到了极点。
-
49、酒至半酣: 指已喝了一半程度,还未尽酒兴的样子。
-
50、情已至此:指感情或者情谊已经付出到这个地步或者已经走到这个地步,指不能再多加付出,不能再继续。
-
51、影响至深:影响的很深深的意思。
-
52、时至夏末: 到了秋初夏末。
-
53、阿伏至罗:姓副伏罗氏1,名阿伏至罗,高车族副伏罗部落首领。
-
54、话已至此: 意思是事情已到了这一步。
-
55、完美至善: 最完善,最美好。
-
56、唯冠至极: 意为唯利是图,冠冕堂皇到了极点!形容本来就目的不纯良,却唱得很好听,为了什么高尚的目标!
-
57、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
-
58、天下至善:世上最善良的。
-
59、气至病所:针灸学术语,这里所谓的气指经气而言,即针下的得气感应。
-
60、如获至寶:好像得到最珍贵的东西。
-
61、明德至善: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62、西至哈至:源于《尧乎儿人来自西至哈至》,是历史地名。
-
63、大势至像: 佛教雕塑之一。
-
64、三种至教: 三种至教[出显扬圣教论]一圣言所摄谓修行之人。
-
1、冬至:(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
2、甚至:(1)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
-
3、迨至:及至,等到。
-
4、以至:(1)表示延伸 (2)表示结果
-
5、逮至:及至;等到。
-
6、洊至:再至,相继而至。
-
7、乃至:(1)甚至 (2)也说“乃至于”
-
8、襁至:1.络绎而来。
-
9、直至:(1)直待;一直达到
-
10、至至:谓达到道的最高境地。
-
11、坌至:纷至,一齐到来。
-
12、竟至:(1)竟然;竟而至于
-
13、尘至:纷至沓来。
-
14、北至:1.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
-
15、特至:犹至极。
-
16、比至:及至;到。
-
17、款至:真诚恳切。
-
18、敦至:深厚周到。
-
19、拜至:1.古代宾客始到时宾主升堂主人拜宾的礼仪。
-
20、蜂至:1.亦作"蠭至"。2.形容众人如蜂群一拥而至。
-
21、恳至:1.恳切。
-
22、周至:(1)周到;详尽
-
23、辐至:1.指人或物聚集而来。
-
24、专至:专心致志。
-
25、卢至:[梵Rucika]佛名。即楼至佛,意为爱乐。佛教谓贤劫千佛中最后一佛。 佛经中的人名。相传有卢至长者,贪财吝啬,后受佛指点,弃财皈依,因缘成佛。见《卢至长者因缘经》。明徐复祚撰《一文钱》杂剧即据此敷演而成。
-
26、备至:(1)细致全面;周全 (2)非常
-
27、礼至:古乐章名。
-
28、切至:犹切当。切直尽理。恳切周至。
-
29、冯至:(1905-1993)诗人,外国文学研究家。河北涿县(今涿州)人。1930年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任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及《杜甫传》、《德国文学简史》等。
-
30、秋至:1.秋分。
-
31、往至:犹前往。
-
32、曲至:周到。
-
33、确至:坚决恳切。
-
34、所至:所致,使其然。 结局。
-
35、夏至:(1)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夏至点的时刻;对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冬至点的时刻 (2)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21或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
36、思至:1.谓灵感到来,思想集中。2.谓由思考而得。
-
37、笃至:深厚到了极点。
-
38、恺至:1.犹恳切。
-
39、徧至:1.悉至。2.遍及。
-
40、沓至:纷纷到来;接连而至。
-
41、迄至:至,到。
-
42、须至:1.犹必须,一定。2.旧时公文及执照结句习惯用语。
-
43、远至:谓日后能大成。
-
44、弥至:更甚;备至。
-
45、麋至:成群而来。
-
46、还至:归来;回到。
-
47、大至:谓显达。
-
48、荐至:1.接连而来。荐,通"洊"。
-
49、单至:寓言中的人名。词义本为轻率的样子。
-
50、行至:到达。
-
51、嘉至:汉代迎神的乐曲。
-
52、精至:1.工巧细致。
-
53、焱至:如疾风忽至。
-
54、熛至:谓疾风迅猛来临。比喻来势迅猛。
-
55、电至:比喻来得迅速。
-
56、二至:指冬至和夏至。
-
57、南至:即冬至。
-
58、日至:1.指夏至或冬至。古人认为,天行赤道(天球赤道),日行赤道南北,于夏至运行到极北之处,于冬至运行到极南之处,故称日至。夏至日照最长,称长至;冬至日照最短,称短至。2.天天来到。
-
59、长至: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孙希旦集解﹕'孔氏曰﹕长至者﹐谓日长之至极。大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愚谓以昏明为限﹐则夏至昼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以日之出入为限﹐则昼六十刻﹐夜四十刻也。'一说指冬至。自夏至后日渐短﹐自冬至后日又渐长﹐故称。
-
60、沈至:1.亦作"沉至"。2.沉厚深切。
-
61、锋至:1.纷至。锋﹐通"蜂"。
-
62、纶至:谓情意极厚。
-
63、景至:冬至之景。
-
64、溘至:指死期来临。
-
65、来至:来到。
-
66、头至:犹投至。到,达于某一点。
-
67、简至:谓言语文辞简练而周到。
-
68、骤至:屡次来到。 突然来到。
-
69、告至:1.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2.古代天子﹑诸侯外出返回时,祭告祖庙并与群臣一起饮酒的礼仪。又称"饮至"。
-
70、隆至:深厚至极。
-
71、偏至:偏颇而趋极端。 某一方面达到最高成就。
-
72、不至:不到。不必。不至于,表示不会出现某种结果。
-
73、理至:谓说理周全。
-
74、狎至:接连而来。
-
75、驯至:亦作'驯至'。 逐渐达到;逐渐招致。
-
76、必至:指事理的必然归向。 必定要做到。表示意志的坚决。
-
77、臻至:谓极好;达到极点。
-
78、分至:指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
79、甘至:谓果实熟透。
-
80、小至:冬至后一日。一说冬至前一日。
-
81、知至:谓懂得事物将发展至某种程度。 谓尽知。
-
82、平至:谓公平至善。
-
83、麇至:亦作'麕至'。亦作'麏至'。群集而来。
-
84、四至:(1)指某块土地四周的界限 (2)从四方来到
-
85、交至:一齐来到。
-
86、天至:出于天性﹐天生而成。
-
87、诚至:犹至诚。
-
88、率至:直率,爽直。
-
89、何至:何至于;岂有。
-
90、势至:佛教语。大势至菩萨的省称,为"西方三圣"(弥陀﹑观音﹑势至)之一,阿弥陀佛的右胁侍。
-
91、截至:(1)截止到某个时候
-
92、纯至:谓纯真之至。
-
93、三至: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2.《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
-
94、真至:1.谓情感真挚。
-
95、踵至:接踵而来。
-
96、春至:1.即春分。2.春天来到。
-
97、及至:(1)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
98、总至:1.亦作"緫至"。2.骤然而至。总,通"怱"。
-
99、企至:犹达到。
-
100、深至:深厚;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