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耳朵:(1)人和哺乳动物的听觉与平衡器官
-
2、耳语:(1)凑近耳朵小声说话
-
3、耳环:(1)用金属或玉石制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
4、耳剽:(1)指耳闻所得
-
5、耳顺:(1)指人到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 (2)顺耳
-
6、耳机:(1)任一种能将电能转换为声波并可戴在耳上或插入听道口的器件
-
7、耳畔:1.亦作“耳伴”。 2.耳边。
-
8、耳目:(1)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2)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
9、耳掴:方言。耳光。
-
10、耳力:(1)耳朵辨音的能力
-
11、耳舱:1.船只舷侧的舱室。
-
12、耳卜:1.旧俗于除夕之夜出门﹐听人所发出的第一声﹐以测来年命运祸福﹐谓之"耳卜"。
-
13、耳音:(1)耳朵听到的声音;耳朵辨音的能力
-
14、耳機:(1)任一种能将电能转换为声波并可戴在耳上或插入听道口的器件
-
15、耳治:1.谓以耳闻。2.指教学中的听讲。
-
16、耳受:犹耳闻。谓得之传闻的话。
-
17、耳聩:1.耳聋。
-
18、耳生:(1)由于从未或很少听见过而听着生疏(跟“耳熟”相对)
-
19、耳也:犹而已。
-
20、耳尖:形容听觉锐敏。
-
21、耳擩: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影响。
-
22、耳坠:妇女佩戴的下垂的耳饰。
-
23、耳快:谓声音悦耳﹐使人快意。
-
24、耳孙:《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李斐曰:'耳孙﹐曾孙也。'又引晋灼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颜师古注:'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说梁孝王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后多以'耳孙'泛指远代子孙。
-
25、耳塞:[ěrsai]:〈名〉耳垢gòu。[ěrsāi]:1.小型受话器,可塞在耳中,常用在收音机和助听器上。2.用软橡胶制成的塞子,游泳时塞在耳朵中,防止水进入耳朵内。
-
26、耳廓:(1)外耳部分,形如喇叭,有收集声音之功 (2)耳形突起,主要是外耳的突出软骨部分
-
27、耳鼠:1.兽名。即鼯鼠。
-
28、耳垂:(1)人或某些类人猿的耳廓的下垂部
-
29、耳雨:谓年老聋聩﹐耳中常作雨声。
-
30、耳针:(1)在耳穴上扎针治疗疾病;带有环状柄的短头针灸针,专用于耳朵,多用胶布粘贴长时间留针
-
31、耳属:1.《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郑玄笺:"王无轻用谗人之言﹐人将有属耳于壁而听之者﹐知王有所受之﹐知王心不正也。"后因以"耳属"谓窃听。
-
32、耳蜗:(1)内耳骨迷路的一部分,形如蜗牛壳,主要由缠绕骨性中轴约两圈半的蜗螺旋状骨管组成,具有感音、传音和初步分析声音的功能
-
33、耳圈:耳饰。
-
34、耳倕:1.耳垂。
-
35、耳屎:(1)口∶耳垢
-
36、耳轮:耳郭的边缘,下连耳垂。亦指耳朵。指一种耳饰。
-
37、耳根:(1)耳廓的根端 (2)〈方〉耳
-
38、耳纩:1.指耳衣。
-
39、耳炎:(1)耳的炎症
-
40、耳膜:(1)鼓膜
-
41、耳喑:耳语。
-
42、耳戳:(1)耳上的三角形戳(如用来识别牛)
-
43、耳珰:妇女的耳饰。卷耳﹑苍耳子的别名。
-
44、耳石:(1)脊椎动物的内耳或无脊椎动物的听泡中的一种石灰质结石,在许多真骨鱼中尤为显著,形成坚硬的体质,在大多数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则为石灰质小耳沙块物质 (2)脊椎动物的耳石或耳沙
-
45、耳環:(1)用金属或玉石制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
46、耳饰:(1)挂在耳上的饰物
-
47、耳熟:(1)以往曾听到过,声音很熟悉
-
48、耳韵:指感音能力。
-
49、耳际:(1)耳畔
-
50、耳齐:1.谓凭听觉调整。
-
51、耳闻:(1)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
52、耳决:1.犹耳闻。只凭传闻即加决断意。
-
53、耳冷:听觉不灵敏。
-
54、耳垢:(1)来自外耳腺体的黄色蜡样分泌物,通称耳屎
-
55、耳扒:即耳挖。
-
56、耳耳:众盛貌。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后因以'耳耳'表示有所不足之辞﹐犹言罢了罢了。 挺拔貌。
-
57、耳杯:古代饮器。椭圆形﹐木胎涂漆﹐两侧各有一耳﹐或装鎏金铜饰﹐并有全部铜制者。陶制的多为明器。盛行于战国﹑汉至晋时。
-
58、耳观:1.谓但凭耳闻。
-
59、耳挖:(1)挖耳垢的小勺儿
-
60、耳福:听到美好的音乐、戏曲、曲艺等的福分:大饱~。
-
61、耳屏:外耳门前面的突起,由软骨和皮肤构成,能遮住外耳门。(图见〖耳朵〗)
-
62、耳粪:(1)〈方〉外耳道分泌物的干黄色结节
-
63、耳软:(1)容易被别人的话说动,轻信
-
64、耳言:1.犹耳语。
-
65、耳提:1.谓恳切教导。
-
66、耳唇:方言。即耳垂。
-
67、耳管:外听道。
-
68、耳套:(1)一副由布带、松紧带或柔软的金属带连在一起用来防寒的遮耳物
-
69、耳择:1.用耳选择所闻。意谓非礼勿听。
-
70、耳屋:1.即耳房。
-
71、耳池:1.旧式戏台两旁可设坐位的地方。台前正厅﹐旧称池子﹐故称旁座为"耳池"。
-
72、耳鼓:鼓膜。
-
73、耳穴: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
-
74、耳门:(1)即耳屏。外耳孔前的小瓣 (2)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前,当耳屏上切迹前方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眩晕等病症。直刺1—1.5寸
-
75、耳鸣:(1)由于疾患而觉得耳朵里有外界并没有的嗡嗡声
-
76、耳郭: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也叫耳廓。
-
77、耳闭:1.耳背。
-
78、耳聋:(1)听不见声音
-
79、耳語:(1)凑近耳朵小声说话
-
80、耳绊:1.鞋帽上作带子穿系之用的扣绊﹐以状如耳﹐故名。
-
81、耳珠:1.即耳珰。
-
82、耳性:[ěrxing]:〈名〉受了告诫没有记住,依然犯同样的毛病,叫做没有耳性。[ěrxìng]:ěrxing的又音。义同“耳性ěrxing”。
-
83、耳风:见“耳朵风”。
-
84、耳余:汉·张耳、陈余的合称。二人始为好友,结为刎颈交,后以势利互相倾轧,耳斩余·泜水上。故多用以为朋友凶终隙末之喻。
-
85、耳报:比喻暗中报告消息者。即暗探。
-
86、耳舍:1.即耳房。
-
87、耳轴:(1)为旋转或倾斜某物而装在支承上的枢轴或心轴 (2)连杆在其上旋转的十字头轴销
-
88、耳珥:1.指耳饰。
-
89、耳孔:即外耳门。外耳道的开口,呈圆形,内连外耳道,外连耳部。
-
90、耳界:佛教语。指听觉所及的范围。
-
91、耳背:(1)耳朵听力不大好。又说“耳闭”
-
92、耳科:(1)专治耳朵疾病的诊室
-
93、耳食:(1)轻信别人的话
-
94、耳热:(1)兴奋等所致的耳部充血发热
-
95、耳菜:1.菌类食物的通称。
-
96、耳聪:(1)听觉敏锐
-
97、耳学:后因指仅凭听闻所得为耳学。
-
98、耳伴:1.亦作“耳伴”。 2.耳边。
-
99、耳衣:戴在耳朵上御寒的用具。
-
100、耳级:1.旧指割下的耳朵。
耳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
1、耙耳朵: 这个词在四川话中的意思就是怕老婆的男人。“趴耳朵”是四川方言,说一个男人怕老婆,也就是常说的惧内、“妻管严”。四川人如果说一个男人是“耙耳朵”,其实是饱含赞许,因为怕老婆是爱老婆疼老婆害怕老婆生气的表现。
-
2、闹耳朵:形容嘈杂。
-
3、儋耳翁:指宋苏轼。苏轼曾被贬至儋耳,故称。
-
4、吃耳光:(1)〈方〉吃嘴巴子,被人用巴掌打面颊
-
5、打耳喑:附耳小语。
-
6、外耳道:外耳道:外耳道是自耳甲腔深处的外耳门向内侧延伸到鼓膜的弯曲管道,可把耳郭收集的声波传导至鼓膜,方向是先向内前上,转向内后上,再转向内前下;在成人长约2.5~3.5cm。
-
7、斡耳朵:辽时的宫卫,即禁卫军,金元沿用。亦指代皇帝的宫帐(行宫)。
-
8、黄耳菌:黄色的菌子。菌蕈形似人之耳朵,故称黄耳菌。
-
9、搭耳帽:古时的一种帽子。
-
10、斡耳朶:辽时的宫卫,即禁卫军,金元沿用。亦指代皇帝的宫帐(行宫)。
-
11、蠒耳羊:小耳黄羊。
-
12、白耳龙:1.传说中的白耳朵的神龙。
-
13、松耳石:1.亦作"松尔石"。2.一种绿色的宝石。
-
14、熊耳杯:1.杯名。
-
15、狗耳草:牵牛花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牵牛子》。
-
16、长耳公:驴的戏称。
-
17、鹿耳巾:头巾名。
-
18、鹿耳门: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北。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驱逐荷兰侵略者,即自此登陆,后湾内淤浅,海道亦废。今为平陆。亦省作"鹿耳"。
-
19、佛耳草:草名。鼠曲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鼠曲草》。
-
20、土耳其:(1)地跨亚、欧两洲,面积78万平方公里,亚洲部分占近97%,人口5694万(1990),首都安卡拉。经济以农业为主,矿产中重晶石储量居世界前列,安哥拉羊毛和土耳其地毯世界闻名
-
21、咬耳朵:(1)指耳语
-
22、过耳风:经过耳边之风。喻对别人的话不留一点印象。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23、熊耳兵:汉光武帝镇压赤眉军,兵压宜阳,刘盆子等肉袒降,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见《后汉书.刘盆子传》。后用为降兵的典实。
-
24、小耳朵:偷听消息的人。
-
25、中耳炎:(1)以疼痛、发热、眩晕及听力异常为特征的中耳的炎症
-
26、大耳翁:指刘备。备耳大﹐能自顾见之﹐故称。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
27、鼠耳巾:隐士裹头用的头巾。
-
28、扎耳朵:(1)口:指声音或话语刺耳,使人听了不舒服;刺耳
-
29、洗耳翁:指许由。
-
30、緑耳公:马的别称。
-
31、马耳风:(1)东风吹过马耳边,瞬间即逝。比喻把别人的话当耳边风 (2)又说“马耳风” (3)亦作“东风吹马耳”
-
32、緑耳梯:1.南唐李从谦乘马采高枝桃花,因自称其马为"緑耳梯"。
-
33、属耳目: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
-
34、大耳儿:指刘备。备耳大﹐能自顾见之﹐故称。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
35、天耳通:佛教语。又称“天耳智证通”。六通之一。以与天耳相应之智慧,证知一切之声境而通达无碍者。参见“天耳”。
-
36、没耳性:犹言没记性。
-
37、打耳光:(1)张开手掌狠狠地击打面颊
-
38、黄耳蕈:即黄耳菌。
-
39、粑耳朵: “粑耳朵”是四川原生态土话。对比较听老婆话,甘愿被老婆严管的男人的称呼。这一类男人有很多种说法,最流行的当然就是“妻管严”,而另外的诸如“妻管严”、“惧内”、“气管炎”都相当形象。这样的男人在很多场合总是引人哂笑,可有一个“妻管严”候在身边,其中滋味,大概只有局内人才能真切感受。
-
40、猪耳绳: 不值钱的首饰,假冒金银材质的首饰。
-
41、外耳门: 外耳道的开口,呈圆形,内连外耳道,外连耳郭。也叫耳孔。
-
42、苍耳根: 苍耳根为菊科植物苍耳的根,主治治疔疮、痈疽、缠喉风、丹毒、高血压、痢疾等症状。
-
43、马耳他:马耳他共和国(马耳他语:Repubblikata'Malta,英语:RepublicofMalta),简称马耳他,位于南欧的共和制的一个国家,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欧洲的乡村”之称“。
-
44、猫耳洞: 指形状像猫耳的单人掩体。
-
45、检耳镜: 检耳镜也就是窥耳器为检查外耳道和鼓膜常用的器械,形似漏斗,口径大小不一,组成一套,根据患者外耳道直径选用。
-
46、摲耳食: 搧耳光,用巴掌打人。举例:1)再不听话,就摲耳食!2)两弟兄就老大调皮,不知道他爸爸摲了他多少耳食都不改!。
-
47、犬耳娘: 为兽耳的一种,和其它兽耳一样,都具有人类的外表和情感以及动物的耳朵和尾巴。
-
48、灌耳散: 一种药名,主治蚰蜒并诸杂虫蚁入耳。
-
49、滴耳剂: 以中药为原料,经提取后配制成供滴入耳腔内的液体药剂。
-
50、威耳逊:(charlesthomsonreeswilson,1869-1959)英国物理学家。剑桥大学博士、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设计和制作了威耳逊云室,用来观察和拍摄带电粒子的径迹。为此与康普顿共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还研究大气电现象,研制成测量大气电的静电计。
-
51、无耳教: 隐匿世外、从不涉足武林是非的组织。
-
52、赫耳墨斯:(1)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宙斯是希腊神话里最高的神
-
53、耳消耳息:1.指听闻所得的消息。
-
54、獐耳细辛:药草名。即及己。
-
55、舌敝耳聋: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56、两耳垂肩:耳大至肩。《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后因以两耳垂肩为富贵之相。
-
57、泥耳笼首:古代一种酷刑。以泥封耳,以笼罩首。
-
58、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
-
59、土耳其人:土耳其的主体民族。少数分布在德国等国。约44935万人(1985年)。讲土耳其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
-
60、土耳其鸡:即吐绶鸡。通称火鸡。
-
61、眼跳耳热:眼皮跳动,耳朵发热。形容惊恐不安。
-
62、执牛耳者: “执牛耳”原本是一种仪式,后来泛指在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之人,也用当作"第一"的代名词。“者”一般是句末助词,用于代词时可以指代人。
-
63、侧耳倾听: 侧转头部,使一耳略前略高。形容恭敬地听。
-
64、夺人耳目: 表示非常吸引人的注意。
-
65、防蔽耳目:防:挡;蔽:挡住。堵住耳朵,遮住眼睛。
-
66、耸耳听闻:耸耳听闻,汉语成语,拼音是sǒngěrtīngwén,意思是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
-
67、双耳效应:效应xiàoyìng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科学现象,通常以其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法拉第效应
-
68、萦绕耳畔: 形容某一个声音在耳边久久回响。
-
69、挖耳罗汉: 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
-
70、悦耳动听:1.形容比较优美的,让人快乐,安静音乐。 2.一款Android平台的应用。
-
71、气虚耳聋: 是一种疾病的名称,中医认为是由年老、体弱、病后、劳碌所致。
-
72、在耳历历:形容往日听到的声音清清楚楚在耳边回响。
-
73、侧耳细听:形容仔细听人讲话的样子。
-
74、泯耳攒蹄:动物表现亲暱、高兴的动作。
-
75、闭耳塞听: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76、眼花耳鸣: 眼睛花了,看东西模糊不清,耳朵鸣了,预示着人已经衰老。
-
77、贲门耳穴: 贲门,耳穴名。
-
78、欧忒耳佩: 欧忒耳佩(古希腊语:Εὐτέρπη)希腊神话中司抒情诗的缪斯。她的名字来自希腊语词根Εὐ和τέρπ-εω,合起来就是“令人快乐”的意思。
-
79、两耳鬼箭:豆科、锦鸡儿属植物。
-
80、妊娠耳鸣:病症名
-
81、血虚耳鸣:因血虚所致的耳鸣
-
82、举贯耳卣:如雷贯耳rúléiguàněr贯:贯穿,进入。像雷声传入耳朵。形容名声很大小可久闻员外大名,如雷贯耳。——《水浒传》 亦作“如雷灌耳”
-
83、焦耳定律:(1)物理学中下列两种陈述中的任一种:(1)电路中任何部分的稳恒电流产生的热量变率与电阻和电流的平方共同地成比例(2)理想气体的内能仅依赖于温度,而与体积和压力无关
-
84、惹人耳目:《大宋宣和遗事》亨集。
-
85、阿耳戈斯:阿耳戈斯,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关于阿耳戈斯的谱系,说法不一。
-
86、苍耳囊虫:为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
-
87、乱人耳目:(1)指故意去迷惑人
-
88、虚劳耳聋: 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89、塔耳堡村:曾名塔耳堡站村。是山东省昌邑市塔耳堡镇人民政府驻地。
-
90、倾耳侧听:指偏着头,转过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亦者指认真听别人的话。
-
91、俗耳针砭:俗耳针砭,旧时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
-
92、侧耳聆听: 偏着头,转过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
93、大耳帽兜: 洛克王国的冰系宠物,分组为精灵组,可遗传。
-
94、黄米耳朵:黄米耳朵在晋北方言中,人们形容没有主见、立场不明,易受别人鼓动而改变主意的人,或大小事都听老婆话的男人,都称之为“黄米耳朵”,即耳朵'软',就如黄米糕一样。
-
95、霍耳效应:将通以电流的金属或半导体样品放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中,在样品的既垂直于电流方向又垂直于磁场方向的两侧面间产生电势差的现象。相同条件下半导体的霍耳效应比金属显著。
耳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银耳:(1)银耳属的一种真菌(Tremellafuciformis),子实体形状类似菊花或鸡冠,富含胶质,白色半透明,干燥后呈白色或米黄色。俗称“白木耳”
-
2、侧耳:(1)认真倾听的样子
-
3、竦耳:1.竖起耳朵。
-
4、木耳:(1)即“黑木耳”。一种广泛分布的生长在朽木上、食用真菌(Auriculariaauricula) (2)中国烹调中用的几种真菌的任一种
-
5、闟耳:1.传说中的古国名。
-
6、悦耳:(1)动听;好听
-
7、抿耳:犹帖耳。驯服,顺服貌。
-
8、咶耳:1.声音杂乱刺耳。
-
9、酋耳:1.传说中的兽名。似虎而大,尾特长。
-
10、重耳:1.重较。 2.一般是指“晋文公”。
-
11、騄耳:亦作'騄駬'。 良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
-
12、珫耳:充耳。古代冠冕两旁下垂到耳的玉饰。
-
13、儋耳: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2.古代北方国名。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离耳。汉元鼎六年内属,称儋耳郡。在今海南岛儋县。
-
14、充耳:塞住耳朵。 指声音充满耳朵。 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
15、哗耳:1.喧嚣震耳。
-
16、啾耳:谓在耳际鸣响。
-
17、内耳:耳朵的最底部。
-
18、拂耳:1.逆耳。2.掠过耳际。谓有所闻。
-
19、龙耳:旧时堪舆家称风水特好的葬地。
-
20、葈耳:即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果实称苍耳子,倒卵形,有刺,易附于人畜体上到处传播,可入药。
-
21、贯耳:古代刑罚之一。以箭穿耳。 指穿耳戴环以妆饰。 借指有穿耳习俗的方外民族。 古代投壶术语。 入耳;充耳。
-
22、贵耳:1.以耳食之言为贵。谓轻信传闻。2.贵者之耳。
-
23、鐴耳:1.装在铧或镵上的铁板。
-
24、软耳:木耳的一种。木耳中生于桑树的叫桑耳。桑耳中又有软耳﹑硬菰之别,其药用功性则一。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木耳》。
-
25、聤耳:聤耳一般指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
-
26、刮耳:犹聒耳。刺耳。
-
27、纠耳:1.亦作"糺耳"。2.饼类食物。
-
28、骇耳:使人听后感到震惊。
-
29、牛耳: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
-
30、松耳:即松耳石。藏族诗歌《颂歌•东方现出了彩虹》:“宝石里最好的是松耳,人里头最好的是共产党。”参见“松耳石”。
-
31、开耳:犹悦耳。
-
32、里耳:俚俗人之耳。比喻平民低下的欣赏能力和趣味。
-
33、聒耳:(1)声音杂乱刺耳
-
34、揉耳:顺耳。
-
35、树耳:木耳。
-
36、菤耳:1.植物名。即卷耳。见《尔雅.释草》。参见"卷耳"。
-
37、车耳:车两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以遮挡尘泥。一说指车的屏障,用以遮蔽车厢。
-
38、耳耳:众盛貌。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后因以'耳耳'表示有所不足之辞﹐犹言罢了罢了。 挺拔貌。
-
39、抉耳:挖清耳朵。谓希望听得清楚。
-
40、右耳:汉字偏旁。
-
41、嘿耳:象声词。马叫声。
-
42、耸耳:1.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2.高起的耳朵。
-
43、豚耳:俗称马齿苋。
-
44、白耳:1.白色耳朵。2.白木耳的简称。
-
45、枲耳:草名。即卷耳。也称苍耳。
-
46、余耳:秦末陈馀﹑张耳的并称。陈馀﹑张耳,原为刎颈之交,居约时,相然信死,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交友不终。后因以为势利之友的典故。
-
47、注耳:倾耳。
-
48、地耳:古谓大地的耳朵。 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 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
-
49、鼎耳:1.鼎上两耳。2.《书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孔颖达疏:"高宗祭其太祖成汤于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祖己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修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
50、帖耳:1.耳朵下垂,驯服的样子。2.贴近耳边。
-
51、渐耳:鬼神名。旧时迷信谓其能制伏鬼怪。
-
52、鐻耳:1.穿耳而带金银耳环。
-
53、熊耳:山名。在河南省宜阳县。秦岭东段支脉。 山名。在湖南省。
-
54、側耳:(1)认真倾听的样子
-
55、畜耳:对自己耳朵的谦称。
-
56、冯耳:船神名。
-
57、感耳:触耳。
-
58、焦耳:1. 功或能量的绝对米·千克·秒单位制的单位,等于107尔格,或0.2390克卡〔路里〕 2. 功或能量的单位,它等于约1.00017绝对焦耳。
-
59、卷耳:又称“苓耳”。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有茸毛。叶对生。春季开白花。分布于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各地。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
-
60、剺耳:割耳流血。表示心诚。
-
61、入耳:(1)悦耳;中听
-
62、贴耳:1.贴着耳朵。2.垂着耳朵。驯服顺从的样子。
-
63、盥耳:1.相传尧时高士许由闻尧欲以天下相让,以为污言,乃临池洗耳。见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后用为典实。
-
64、苓耳:(1)草名,亦名卷耳
-
65、唾耳:犹附耳。
-
66、焉耳:亦作'焉耳'。于是,而已。
-
67、养耳:调养听觉,满足耳朵对美好声音的需要。
-
68、执耳:(1)古代歃血为盟,盟主亲手割牛耳取血,所以用“执耳”指盟主 (2)泛指居领导地位
-
69、擪耳:掩耳。亦以喻不闻世事。
-
70、逼耳:谓声音直往耳朵里灌。
-
71、辟耳:1.古山名。一作卑耳。在今山西平陆西北。
-
72、病耳:1.重听不聪之耳。
-
73、到耳:逆耳。
-
74、尔耳:如此罢了;如此而已。
-
75、引耳:竖着耳朵。形容心神专注地听。
-
76、石耳:附着在石面的地衣类植物,可食。
-
77、括耳:聒耳。谓声音刺耳。括,通"聒"。
-
78、禾耳:指禾头上长得像耳朵一样的芽蘖。
-
79、熏耳:1.亦作"熏耳"。2.用火灼耳。古代酷刑之一。
-
80、刺耳:(1)声音或话语使人听着不舒服的 (2)说话刻薄的
-
81、飞耳:能听远方声音的耳朵。犹顺风耳。
-
82、俚耳:1.俗人之耳。指没有欣赏音乐能力的人。
-
83、弭耳:犹帖耳。形容动物搏杀前敛抑之貌。亦指驯服﹑安顺貌。
-
84、顺耳:(1)话符合心意,听着舒服
-
85、沸耳:谓声音喧腾,不绝于耳。
-
86、槐耳:生于槐树上的木耳。
-
87、斝耳:古酒器名。玉质。其旁有耳,如今之杯。
-
88、逆耳:(1)听起来使人不悦和不能接受
-
89、暖耳:耳套。寒冷时戴在耳朵上以保暖。
-
90、震耳:(1)声音高得或尖得令人难受
-
91、穿耳:(1)为佩戴耳环而在耳垂上扎眼儿
-
92、凡耳:常人的耳朵。指普通人。
-
93、李耳:虎的别称。
-
94、取耳:挖除耳垢。
-
95、心耳:(1)从每个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
-
96、沧耳:传说中的鬼名。
-
97、三耳: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审通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后审通复活,觉额痒,涌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后即以此为典,谓人聪明颖悟,异于往常。 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
-
98、护耳:(1)连在帽子下边可翻上或放下的帽耳 (2)一副由布带、松紧带或柔软的金属带连在一起用来防寒的耳套
-
99、属耳:以耳触物。常谓窃听。注意倾听。
-
100、挑耳:挖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