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税粟:1.征收粮税。
-
2、税车:1.停车。
-
3、税收:(1)征税所得的收入
-
4、税务:(1)征收税捐的事务
-
5、税负:税收负担。
-
6、税介:1.解甲。谓战事止息。税﹐通"捝"﹑"脱"。
-
7、税居:1.租赁房屋。
-
8、税赋:1.田赋;征收田赋。
-
9、税率:(1)计算税额的比率
-
10、税籍:征税的簿册。
-
11、税金:(1)缴税的金钱
-
12、税钞:1.征收的货币。
-
13、税马:1.放马。
-
14、税契:(1)旧时民间不动产买卖典当,在契约成立后,新业主持白契向官署交纳契税的行为。一经税契,白契即可换成红契,并办理过户手续
-
15、税捐:指统治者苛刻地强行征收繁多的纳税款项。
-
16、税邑:1.犹食邑。卿大夫的封地。
-
17、税利:(1)税金和利润
-
18、税款:(1)为了公共目的的,通常由立法机关或其他公共机关向人们或对财产征收的货币费用
-
19、税银:1.犹税金。旧时海关税收按银两计算﹐故名。
-
20、税服:1.古时用稀疏细布所制的丧服。税﹐通"繐"
-
21、税调:1.谓放置调度。
-
22、税鞍:解去马鞍。税﹐通"捝"﹑"脱"。
-
23、税榷:1.谓收税专利。
-
24、税冕:1.脱去礼帽。税﹐通"捝"﹑"脱"。
-
25、税名:1.征税的名目。
-
26、税基:“课税基础”的简称。据以课征各种税收的经济来源。课税对象的总称。如各种流转税的税基为一切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 劳务收入额 ;各种收益税的税基为纳税人的纯收益或总收益。
-
27、税亩:1.我国古代按土地面积向田主征税的赋税制度。
-
28、税关:1.旧时在水陆交通﹑商人聚集的地方﹐所设的收税机关。
-
29、税屦:1.犹息足。税﹐通"捝"﹑"脱"。
-
30、税敛:1.税收。
-
31、税物:1.应征税的物品。
-
32、税课:1.旧时税收机关中分设的部门。2.赋税。
-
33、税户:1.纳税户。
-
34、税屋:1.租借房屋。
-
35、税源:(1)国家征税的来源。如产品的销售收入,各行各业的业务收入等都是征税的来源
-
36、税项:1.税收的款项。
-
37、税帖:1.旧时官府给予纳税人的纳税凭证。
-
38、税甲:1.脱掉铠甲。税﹐通"捝"﹑"脱"。
-
39、税租:1.租税。田租和赋税。
-
40、税卡:设站征税的地方。
-
41、税侩:1.狡猾的税吏。
-
42、税章:1.征税章程。
-
43、税则:1.征税的规则和实施条例。
-
44、税俗:征收赋税的工作。
-
45、税吏:旧时的专职征收赋税的人员。
-
46、税绢:1.古代征收绢的赋税。
-
47、税期:1.征税的时期。
-
48、税印:1.验税的印章。
-
49、税额:(1)需上缴税款的数额
-
50、税算:1.应征税的数额。
-
51、税饷:1.即租税。
-
52、税人:以物赠送人。
-
53、税产:1.征税的产业。
-
54、税衣:1.脱衣﹐解衣。税﹐通"捝"﹑"脱"。
-
55、税厘:晩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三年 年 起征,至 年裁撤。
-
56、税政:1.税收政策。
-
57、税场:征税的场所。
-
58、税法:(1)税收法规
-
59、税米:即租米。
-
60、税息:1.休止憩息。
-
61、税警:1.税务警察。
-
62、税第:1.犹税屋。
-
63、税制:(1)征税的制度
-
64、税珰:掌管税收的宦官。明时各省税收皆由宦官掌握﹐故有此名。
-
65、税输:1.纳税。
-
66、税寓:1.租房居住。
-
67、税局:1.税务局的简称。
-
68、税单:征税机关收税后给与纳税人的凭证。
-
69、税骖:1.脱骖。解下骖马。税,通"捝"﹑"脱"。《礼记.檀弓上》:"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税骖而赙之。"一本作"脱骖"。陆德明释文:"税,本又作说。"后遂以"税骖"为临故人之丧或追念已亡故人之典。亦借以指故人亡故。
-
70、税目:(1)指捐税的各种名目
-
71、税钱:1.纳税的钱。
-
72、税粮:1.元明两代征收米﹑麦等实物的赋税。
-
73、税舍:1.驻宿的馆舍。
-
74、税辔:1.犹税驾。休止﹐停宿。税﹐通"捝"﹑"脱"。
-
75、税入:1.征税收入。
-
76、税丧:1.谓过期而服丧。
-
77、税驾:犹解驾,停车。谓休息或归宿。税,通“捝”、“脱”。
-
78、税种:(1)国家征税的种类,诸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
-
79、税石:1.元代地税名。
-
80、税銮:1.解马停车。税﹐通"捝"﹑"脱"。
-
81、税说:1.以言语游说他人。
-
82、税票:税票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合法证明,完税凭证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法向纳税人收取税款时使用的专用凭证。
-
83、税点:税点,起税点的简称,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
84、税号: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码,通常简称为“税号”,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都是唯一的。
-
85、税境:国家有效行使税收管辖权的界限
-
86、税産:征税的产业。《宋史·食货志上六》:“诸州县置差役都鼠尾簿,取民户税产、物力高下差取,分五等排定。”《宋史·食货志上六》:“其十曰:役人须有税产乃得就募。”
-
87、税契银:1.中国旧时民间不动产买卖典当﹐在契约成立之后﹐新业主向官署办理过户手续时所缴纳的税款。
-
88、税务员:(1)负责收进、保管和支付公共税收的政府官员
-
89、税外钱:1.正税外再征的钱。
-
90、税户头:1.方言。即大地主。
-
91、税间架:1.唐代征收房屋税法。
-
92、税人场:1.指有虎出没常使人送命的荒凉之地。
-
93、税负率: 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
94、税则号: 是指海关税则中商品的分类号。
-
1、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年间开始实行的新赋税法。因税分夏秋两季缴纳,故称。两税法是唐代后期直至明代中叶田赋制度的基础。
-
2、初税亩:初,即开始的意思;税亩,指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原来“井田制”,是九百亩中取一百亩,而“初税亩”之后,公田之外再收十分之一的税,也就变成了约十分之二。
-
3、保税区:保税仓库区,级别低于综合保税区。
-
4、两税使:唐代掌管夏、秋两税事务的长官,系临时派遣,多以盐铁转运使兼任。
-
5、两税户:依两税法纳税的人家。
-
6、分税制:税制shuìzhì征税的制度
-
7、纳税人: 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叫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
-
8、免税品: 指经营单位按照海关核准的经营品种免税运进专供其免税店向规定的对象销售、供应的进口商品。
-
9、抗税罪: 是指负有纳税义务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个人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故意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抗税罪与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拒缴错征税款的界限。
-
10、版税率: 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从作品使用者的收入中抽取的百分比,并以此计算版权,取得作品使用费。
-
11、关税同盟:通过缔结协定,成员国间货物流通免除或基本免除关税的国家集团。有完全的关税同盟和不完全的关税同盟两种,前者订有共同税则、将关税国境合而为一,后者没有订立对外共同税则、只是互相免征关税。
-
12、关税壁垒:指为阻止外国某些商品输入而采取的对其征收高额关税的措施。
-
13、非税收入: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
14、衣食税租:1.谓居官食禄。
-
15、总税务司:旧中国各口岸主管海关税务的官员称税务司;统管全国海关的官员称总税务司。咸丰九年(1859年)英国人李泰国任总税务司,此后九十年间,总税务司一职始终为帝国主义分子所把持。解放后,中国人民自己掌握了海关,取消总税务司和税务司。
-
16、比例税制: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多少,都按同一比例计征的税率制度。
-
17、退税管理:税务机关依法将已征税款退库的全过程进行登记、审核、退库和监督的总称。
-
18、死亡税率:“死亡税率”首先由知名财政学者李炜光前些日子提出,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征税过重,40%的税负对中国企业意味着死亡,也可以叫“死亡税率”。
-
19、完税凭证:是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依照税法规定给纳税人开具的专用凭证。
-
20、应交税金:交税jiāoshuì应交税金是根据税法规定应上缴的各种税款。是应付帐款的一种。
-
21、纳税审计: 指对企业的纳税业务所实施的审计。
-
22、两税合一: 将两部法律法规统一成一部所得税法,在税率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
23、课税扣除: 国家课税。
-
24、计税公式:计算应征税额依据的公式
-
25、纳税调整:是企业所得税中的概念。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所得进行课税,在计算上,税法有着严格的规定,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的计算有着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在计算企业应税所得时,以会计上的利润总额为基础,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以计算出应税所得,并按规定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这一过程,就是纳税调整。
-
26、免税商店:免税商店指经营并向外国旅游者提供一次性免税进口的特色商品的独立核算商业单位。
-
1、郡税:(1)由郡确定并由郡的官员征收的税
-
2、家税:先秦指出夫及车马服役。
-
3、保税:(1)凡由国外进口的物品再行加工出口,避免日后出口退税的手续,在进口时暂时记账,先免缴关税,称为保税
-
4、关税:(1)国家的一种商品税,征税对象为进出口商品
-
5、交税:(1)上交税金
-
6、催税:催缴租税。
-
7、课税:(1)赋税
-
8、过税:宋代向行商贩运货物征收的一种商税。 指纳税。
-
9、上税:(1)纳税
-
10、逋税:欠交的租税。
-
11、赋税:(1)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 (2)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指应付给政府的费用
-
12、贡税:古代臣民向皇室缴纳的金钱、实物等;赋税。也叫贡赋。
-
13、田税:田地的赋税。
-
14、井税:田税。
-
15、捐税:(1)各种捐和税收的总称
-
16、舂税:舂谷取利。
-
17、春税:春季的赋税。
-
18、僦税:租税。
-
19、公税:1.官家所收赋税。
-
20、漏税:纳税者由于疏忽或不了解税收法令而没有缴纳应缴的税款。通常指有意逃避应缴的税款。
-
21、责税:催缴赋税。
-
22、败税:逃税。
-
23、九税:周代对人民各种职业所课的赋税。
-
24、退税:1.是指因某种原因,税务机关将已征税款按规定程序,退给原纳税人。 2.旧时奖励出口贸易的一种措施。
-
25、安税:停歇,休息。
-
26、版税:(1)即稿费。出版者按照千字数或出售印刷物所得收入的约定百分数付给作者的报酬
-
27、抽税:(1)课税
-
28、纳税:(1)交税
-
29、报税:(1)向税务部门申报并办理有关纳税手续
-
30、厘税:晩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三年 年 起征,至 年裁撤。
-
31、稾税:1.稻草税。
-
32、矿税:1.旧称矿业税。
-
33、两税:1.夏税和秋税的合称。唐德宗时杨炎作两税法,并租庸调为一,令以钱输税。夏输不超过六月,秋输不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2.见"两税法"。
-
34、鹾税:政府对产销食盐所征的税。
-
35、起税:1.交纳或收取赋税。
-
36、边税:为筹集边防费用而设的赋税。
-
37、赕税:古代统治者向南方少数民族征收的赋税。
-
38、差税:赋税。
-
39、重税:1.谓从重征税。2.指苛重的租税。
-
40、盗税:逃避纳税。
-
41、丁税:(1)人头税
-
42、放税:免税。
-
43、科税:征收赋税。
-
44、避税:逃税。
-
45、残税:没有交清的赋税。
-
46、雁税:鸡鹅鸭税。泛指杂税。
-
47、引税:即盐税。旧时盐以"引"为单位计税,故称。
-
48、暴税:繁重的赋税。
-
49、行税:向行商所征的税。
-
50、洋税:旧时国家征收的进口关税。
-
51、夫税:一夫受田百亩所出之租税。
-
52、国税:国家征收的租税。
-
53、户税:按户征收的赋税。
-
54、甿税:农民的赋税。
-
55、估税:古代的一种市场税。
-
56、津税:对过津渡的货物按其值征收的税。
-
57、均税:北宋税制,先丈量田地,然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
-
58、榷税:征税。
-
59、二税:夏秋两季完纳的赋税。征二税始于唐,后世因之。
-
60、籍税:征收租税。
-
61、酒税:1.政府对酒所征收的税。
-
62、木税:对木商征收的厘金税。
-
63、市税:市场的赋税。
-
64、率税:唐代由率贷转化而来的一种杂税。率贷在名义上是向富户借钱,率税则为按财产的多少而抽税。
-
65、逃税:(1)逃避税收
-
66、官税:官府所征收的租税。
-
67、透税:逃税,偷税漏税。
-
68、住税:古代按坐商进货数量所征收的税。
-
69、廛税:古代商贾储货于邸店而交纳的捐税。
-
70、身税:1.人头税。
-
71、补税:(1)补交推延的税款 (2)补交追加的税额 (3)补交逃税
-
72、蠲税:1.免除租税。
-
73、假税:租赁之税。
-
74、茧税:1.官府所征的有关丝麻的赋税。
-
75、偷税:(1)偷漏税款。有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税或少缴税
-
76、山税:对山区征收的税捐。
-
77、商税:(1)国家对从事商业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所征收的税
-
78、牙税:牙契税。向牙商征收的捐税。
-
79、王税:王朝的赋税。
-
80、完税:(1)交税
-
81、缴税:(1)缴付税金
-
82、余税:指农家以自给之馀剩交纳的赋税。
-
83、反税:回乡缴纳租税。
-
84、徭税:徭赋。
-
85、拦税:于途中设卡征税。
-
86、输税:缴纳租税。
-
87、灶税:煮盐户交纳之税。
-
88、杂税:(1)旧指正税以外的各种税
-
89、财税:(1)即财政、税务
-
90、资税:赋税。
-
91、租税:(1)旧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
-
92、屋税:房屋税。
-
93、鱼税:对鱼户所征的税。
-
94、正税: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清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
95、食税:谓享受税赋;靠赋税而生活。
-
96、夏税:1.田赋名称。唐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2.建中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宋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元代在江南仿唐代两税法征税。明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清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
97、板税:即版税。出版单位据所出版图书的售价与印数,按百分比付给作者的报酬。
-
98、印税:即印花税。
-
99、当税:1.抵充税额。2.亦称"当捐"。旧时官府向典当行业征收的捐税。清康熙三年(1664年)实行。
-
100、盐税:1.政府对产销食盐所征的税。旧时称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