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情:(1)面部表露出来的内心活动
-
2、神圣:(1)指天圣;神灵 (2)极为崇高、庄严 (3)帝王的尊称
-
3、神气:(1)神情;神态 (2)有精神,有气魄 (3)骄傲或得意,也指得意或骄傲的样子
-
4、神秘:(1)难以捉摸;高深莫测
-
5、神道:[shéndào]:1.精神旺盛。2.言谈举止异乎寻常。[shéndao]:1.民间指鬼神祸福的迷信说法2.墓道。
-
6、神灵:(1)指各类神 (2)神异;神奇 (3)指魂魄;灵魂
-
7、神游:(1)身不在某地而在想象或梦境中游历某地
-
8、神媪:1.即媪神。地神。2.指西王母。
-
9、神韵:(1)风度韵致,也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
10、神媒:古代神话中的司婚姻之神。
-
11、神祇:(1)指天神和地神,泛指神明
-
12、神州:(1)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 (2)指京城
-
13、神龛:(1)旧时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阁子
-
14、神溜:1.指从高处流下的岩泉。
-
15、神奇:(1)非常奇妙的
-
16、神话:(1)指传说中的神仙和古代神化英雄的故事 (2)指不真实,荒缪的言论
-
17、神往:(1)心中向往
-
18、神色:(1)神情面色
-
19、神明:(1)神灵;神祗 (2)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3)英明;圣明
-
20、神民:1.上神与下民。
-
21、神蔡:大龟的美称。
-
22、神虈:香草名。
-
23、神谟:犹神谋。
-
24、神仙: [shénxiān]:神话传说中的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猜透事情的人。比喻逍遥自在、毫无拘束牵挂的人。[shénxian]:shénxiān的又音。义同“神仙shénxiān”。
-
25、神甫:(1)天主教、东正教的神职人员。也称“神父”
-
26、神庙:1.帝王的宗庙。2.犹佛寺。3.称宋神宗赵顼。4.称明神宗朱翊钧。
-
27、神浒:神仙游玩的水边。
-
28、神我:古印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中数论派的主要学说。该派以'神我'为产生一切物质运动和生命现象的精神本体,居'二十五谛'之首。见《金七十论》。佛教斥为'神我外道'。
-
29、神渥:天子的厚恩。
-
30、神庥:神灵护佑。
-
31、神凫:秦始皇的名马之一。
-
32、神应:谓神灵感应。
-
33、神威:(1)强大的威力
-
34、神交:(1)彼此慕名而没有见过面的交谊 (2)指心意投合、相知很深的朋友
-
35、神异:(1)神怪 (2)神奇
-
36、神采:(1)精神和风采,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指景物或艺术作品的神韵风采
-
37、神草:1.灵草,仙草。2.人参的别名。3.天麻的别名。又名鬼督邮。
-
38、神爽:谓神魂,心神。 犹神俊。多形容猛禽﹑良马等姿态雄健。 精神爽快;心神开豁。
-
39、神守:1.犹神情。2.精神内聚。3.鳖的别称。
-
40、神骓:项羽坐骑乌骓的美称。
-
41、神车:放置神像的车辆。
-
42、神虵:1.亦作"神虵"。2.具有灵性的蛇。古代神话﹑传说认为蛇有灵性,能自身断而复续,且能兴云致雨,故以神称之。
-
43、神光:1.神异的灵光。 2.精神;神采。 3.汉代宫名。
-
44、神祀:1.祭祀天神。
-
45、神魄:心魄。
-
46、神封:1.针灸穴位名。2.谓中原王朝的疆土。神,指神州;封,封疆。
-
47、神蓍:1.指古人占卜用的蓍草。
-
48、神怪:(1)泛指传说中的神仙鬼怪
-
49、神化:(1)看成像神一样
-
50、神尧:唐代对唐高祖李渊的尊称。
-
51、神孙:1.后嗣的美称。多称君主。
-
52、神通:(1)佛教指神佛具有的神奇能力,今指出奇的手段或本领
-
53、神华:中华的美称。 犹神明。
-
54、神标:神异的风标。
-
55、神厨:1.亦作"神厨"。亦作"神橱"。2.安置神像的立柜。由神龛及其下面的柜子组成。3.烹调供神祭品的庖厨。
-
56、神閟:1.同"神秘"。
-
57、神视:谓不用眼睛察看,而靠精神感通一切。语出《列子.汤问》:"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张湛注:"神者,寂然玄照而已,不假于目。"
-
58、神体:精神与肉体。
-
59、神精:精神。 犹神情。
-
60、神飙:谓迅疾若有神灵的风。
-
61、神爷:1.对神的尊称。2.太平天国对上帝的尊称。
-
62、神武:(1)神明而威武
-
63、神趣:神韵趣旨。
-
64、神算:(1)精确的推算 (2)令人叫绝的计策
-
65、神粹:1.精神纯粹专一。
-
66、神氣:(1)神情;神态 (2)有精神,有气魄 (3)骄傲或得意,也指得意或骄傲的样子
-
67、神兽:神异之兽。
-
68、神聊:(1)不着边际地闲谈
-
69、神寝:指坟墓。
-
70、神丹:道教所炼的灵药。 古时印度对我国之别称。参见'震旦'。
-
71、神崖:神情傲岸。
-
72、神笔:神妙的文笔。 对帝王亲笔文字的尊称。 谓神助之笔。常用作对他人书法的赞美之辞。
-
73、神学:广泛指称所有对神(上帝)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学说。
-
74、神县:1.中国的别称。犹神州。
-
75、神姿:(1)神奇的姿态
-
76、神方:神奇的方术。 谓仙方,验方。
-
77、神乡:1.犹神州。指帝都或京畿地区。2.神仙所居处。犹言仙国。
-
78、神注:精神贯注。
-
79、神跱:1.谓神灵所树立。
-
80、神真:犹神灵。
-
81、神牲:祭神用的牲类。
-
82、神经:(1)神经纤维构成的组织,把脑和脊髓的兴奋传给各个器官,或把各个器官的兴奋传给脑和脊髓
-
83、神骏:良马。 形容良马﹑猛禽等姿态雄健。 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
-
84、神君:1.神灵;神仙。2.旧时对贤明官吏的敬称。
-
85、神霄:道教谓九天中之最高者。仙境,天庭。谓神灵消失而不可复见。
-
86、神虬:神龙。
-
87、神术:神奇莫测的法术;仙术。
-
88、神会:在心神上领会。指迎神赛会。
-
89、神保:对先祖神灵的美称。犹皇尸。
-
90、神筭:1.见"神算"。
-
91、神谕:(1)神的指示
-
92、神识:器局识见;精神智慧。 神志;精神意识。 神魂。
-
93、神木:灵异的树木。药用植物名。即黄松节。治风寒冷湿。
-
94、神口:1.谓口才敏捷,吐词若神。
-
95、神规:1.对帝王意图的敬称。
-
96、神丁:1.天神的使者。
-
97、神锋:1.见"神峯"。2.指剑。极言其锋利。
-
98、神聪:谓天赋聪明。
-
99、神教:指佛的法力。 指谶纬假托天命之言。 指教化。
-
100、神呪:僧道等念以祈神消灾的咒语。
-
1、泛神论:(1)一种哲学理论,主张神不存在于自然之外,自然便是神的体现。有些哲学家曾用泛神论的形式表达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但后来变成企图调和科学和宗教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存在于神之中
-
2、面神经:(1)第七对脑神经,分布在面部的两侧,主管面部肌肉、泪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味觉等
-
3、有神论:(1)相信有一位神或多位神的信仰
-
4、活神仙:喻现实生活中生活优闲或能力超人者。
-
5、洛神珠:草本植物名。即酸浆草。
-
6、精神病:(1)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
-
7、脑神经:在人脑颅的底部,由延髓、脑桥、中脑、间脑等发出的神经,共有十二对,支配心脏、胃肠的活动和颈部以上的知觉与运动。
-
8、四神纹: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像组成的纹饰。汉代多用作瓦当﹑铜镜﹑墓室和葬具上的装饰。两晋﹑南北朝至唐代初年甚为流行。
-
9、听神经:生理学名词。即第八对脑神经﹐从脑桥和延髓之间发出﹐分布在内耳﹐主管听觉。
-
10、财神爷:财神在中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
-
11、赛神会:1.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集会酬祭。
-
12、谷神星:太阳系中最大的小行星,直径约1,000公里。
-
13、腓神经:(1)坐骨神经的分支,从腘窝向下外斜行,到达腓骨颈分成深支和浅支,供应小腿和足的某些肌肉及皮区
-
14、虎神营:义和团起义时﹐清政府在北京编募的禁卫军。主要用以镇压革命群众﹐也打击一些洋人。
-
15、发神经:(1)疯疯癫癫的样子
-
16、一神教:(1)只信奉一个神的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区别于“多神教”)
-
17、汎神論:(1)一种哲学理论,主张神不存在于自然之外,自然便是神的体现。有些哲学家曾用泛神论的形式表达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但后来变成企图调和科学和宗教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存在于神之中
-
18、视神经: 第二对脑神经,由间脑的底部发出,末端分布成眼球的视网膜。能把视觉的刺激传递给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
-
19、多神教:不止信奉一个神的宗教,如佛教、道教等(区别于‘一神教’)。
-
20、慌神儿:(1)〈方〉心慌意乱
-
21、祆神庙:即祆庙。
-
22、瘟神爷:1.瘟神。
-
23、三神山:传说东海中仙人所居之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
24、腦神經:在人脑颅的底部,由延髓、脑桥、中脑、间脑等发出的神经,共有十二对,支配心脏、胃肠的活动和颈部以上的知觉与运动。
-
25、脊神经:连接在脊髓上的神经。共分三十一对,分布在躯干、腹侧面和四肢的肌肉中。管颈部以下的感觉和运动。
-
26、狱神庙:即狱神祠。
-
27、面神經:(1)第七对脑神经,分布在面部的两侧,主管面部肌肉、泪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味觉等
-
28、镇神头:1.下围棋的一种战术。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时﹐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故名。为唐大中年间顾师言胜日本国王子神头王的着法。
-
29、怔神儿:(1)〈方〉发呆;发愣 (2)也叫“愣神儿”
-
30、嗅神经:(1)第一对脑神经,是感觉性神经。起自嗅细胞,以相互分离的无髓纤维小束分成若干根嗅丝(人类约有20根)穿过筛骨的筛板,止于嗅球,将从嗅器官来的感觉性刺激传导到脑
-
31、狱神祠:旧时供祀狱神的祠庙。
-
32、无神论:(1)认为既没有上帝又没有任何别的神存在的学说
-
33、和神国:传说中的国名。
-
34、喜神殻:方言。小孩玩的面具。
-
35、走神儿:(1)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思想开小差儿。也称“跑神儿”
-
36、山神爷:方言。老虎的讳称。
-
37、聽神經:1.生理学名词。即第八对脑神经﹐从脑桥和延髓之间发出﹐分布在内耳﹐主管听觉。
-
38、养神芝:灵芝草。
-
39、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详“江城子”。
-
40、三神洲:即三神山。
-
41、有神論:(1)相信有一位神或多位神的信仰
-
42、颜神山:山名。在今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山下有颜神庙,因北齐孝妇颜文妻居此而得名。
-
43、闪神儿:1.失神;精神不集中。
-
44、抖神儿:(1)〈方〉在别人面前炫耀实力、出风头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
45、喜神方:迷信者谓喜神所在的方位。趋之可得吉避凶。
-
46、脊神經:连接在脊髓上的神经。共分三十一对,分布在躯干、腹侧面和四肢的肌肉中。管颈部以下的感觉和运动。
-
47、副神经:人和脊椎动物的第十一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在人体,分布到胸锁乳突肌深面及斜方肌,主管颈部和肩部肌肉的运动。
-
48、五神通:佛教语。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此为佛法与外道共有的神通力。佛教认为尚须修漏尽通方臻完善。见《俱舍论》卷下。
-
49、先神祇:祖宗的神灵。
-
50、六神丸:六神丸,清凉解毒,消炎止痛。
-
51、搜神记:《搜神记》是由吴锦源执导,陈紫函、陈键锋、谭耀文、刘力扬、周绍栋、张粟、周德华、陈美行、李娜、冯凇凇等主演的古装神话剧。
-
52、佛神通: 即佛所具备之神通力。
-
53、山神庙: 为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章回。
-
54、审神者: 审神者一词来自于日本神道教。
-
55、愣神儿:发呆;发愣。
-
56、传神格: 传题里神,不拘字意。
-
57、头神画: 袖珍画。
-
58、如神圆: 一种药名,主治治一切冷热气,消癖气,和脾胃,补下元。
-
59、地神穴: 1地神穴在手掌侧,拇指掌指关节处横纹中点。
-
60、拉神话: 拉神话读音为,láshénhuà,中国山东的土话,“拉”的意思与山东土话“拉呱”中的“拉”相同,既表示两个人之间闲聊,也表示吹牛、说大话的意思。
-
61、降神术: 与巫术、魔法有关的,用来呼唤某一个神明或多位神明出现在仪式现场的一种宗教仪式。降神术,一种宗教仪式的行为,这种仪式通常是与巫术、魔法有关,用来呼唤某一个神明或多位神明出现在仪式现场。在新柏拉图主义中有重要地位,与中国的扶鸾类似。经过赫耳墨斯主义而流传至今。
-
62、涟神星: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
63、展神经: 第六对脑神经,从脑桥发出,分布在眼球的肌肉中,主管眼球向外侧旋转的运动。也叫外展神经。
-
64、一神论: 认为只存在一个神的信仰,它同多神论不同。
-
65、三叉神经: 第五对脑神经,主要管头部、面部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
-
66、大罗神仙:指天神、天仙。
-
67、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
-
68、舌下神经: 第十二对脑神经,从延髓发出,分布在舌的肌肉中,管舌肌的运动。
-
69、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形容结构间相对的连结,亦称为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刺激由受体或感觉器官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
-
70、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以外的神经组织,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分布在全身皮肤、肌肉、内脏等处。
-
71、自主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分布在内脏、血管、腺体等处,跟脑和脊髓发生联系,调节内脏等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也叫植物性神经。
-
72、交感神经:(1)从胸部和腰部脊髓发出的神经,在脊柱两侧形成串状的交感神经节,又由交感神经节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到内脏、腺体和血管的壁上
-
73、骨重神寒:谓体态稳重,气质沉静。
-
74、迷走神经:第十对脑神经。由延髓发出,分布在头﹑颈﹑胸﹑腹等部,有调节内脏﹑血管﹑腺体等机能的作用。
-
75、中枢神经: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脑和脊髓,主管全身感觉运动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等。亦用以比喻指挥中心。徐怀中《西线轶事》:“怎么敢和你们相提并论呢?你们是‘九四一’的中枢神经,我是神经末梢。”
-
76、传出神经: 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到各个器官或外围部分的神经。也叫运动神经。
-
77、感觉神经: 传入神经。
-
78、栖神之域:指墓地。
-
79、圣子神孙:称皇帝的子孙。
-
80、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的神社,供奉着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大多数是在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及太平洋战争(1941-1945)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三万名台湾高砂义勇军等日本兵。
-
81、鬼泣神嚎:形容哭叫悲惨凄厉。 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
82、陆地神仙:指隐士之类。
-
83、动眼神经:第三对脑神经,从大脑脚发出,分布在眼球的肌肉上,主管眼球的运动。
-
84、全神贯注:(1)全副精神集中于
-
85、祛练神明:1.佛教语。修智慧,断烦恼。意谓去除尘念,修炼智慧,便可成佛。
-
86、圣母神皇:唐女皇武则天的尊号。
-
87、封神演义:一名《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商周列国全传》。长篇小说。明代刊本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一说为道士陆西星作。一百回。叙述商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佐周武王伐纣事。颇多神佛斗法的描写。
-
88、郁垒神荼:二神名。传说善治恶鬼,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指桃符、春联。
-
89、貌离神合:意思指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
90、精神療法:一种辅助性的治疗方法。通过谈话或自我强化的方式使病人解除对疾病的顾虑,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91、驱石神鞭:指造桥的神奇技艺。
-
92、弄神弄鬼:弄:耍弄。假装鬼神蒙骗或恐吓他人。比喻暗中捣鬼作弊,玩弄花招。
-
93、续命神幡:即五色续命神幡。佛教﹑道教均称用此幡祈祷,可得延命之益。
-
94、末梢神经:指自神经中枢放射于身体各器官的神经。其功能在于感受外来的刺激并把这些刺激传达到中枢神经,又把中枢神经的命令传达到各部组织,主管各器官的感觉与运动。
-
95、镇神头势:即镇神头。
-
96、八洞神仙: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洞天分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上八洞为天仙﹐中八洞为神仙﹐下八洞为地仙﹐总谓之"八洞神仙"。民间则专以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仙为"八洞神仙"。
-
97、星汉神砂:见“星汉砂”。
-
98、顾盼神飞:意思是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
99、瞎神捣鬼:犹言装神弄鬼。形容没有实据地虚张声势。
-
100、形具神生:形:形体;神:精神。人的形体具备,精神随之产生。
-
1、精神:[jīngshén]:指意识、思维、神志等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jīngshen]:活力;精力。活跃;有生气。英俊;相貌、身材好。
-
2、费神:(1)费心;劳神(常用作请托时客套话)
-
3、岳神:1.亦作"岳神"。2.山神。
-
4、游神:犹游心。 巡游之神;游荡之鬼。 方言。流氓。
-
5、竦神:振作精神。
-
6、财神:(1)原意指道教奉的神仙。迷信的人指使人发财致富的神仙,据说叫赵公明。也叫“赵公元帅” (2)极富的人
-
7、渎神:(1)破坏、糟踏、不敬、污辱或鄙视神圣的东西
-
8、尻神:以臀部为车舆,以心神为驾车的马。
-
9、驰神:1.驰思,遐想。2.神往,向往。
-
10、傩神:(1)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
11、家神:1.驱除瘟疫的神。又名"傩神"。2.喻在家内捣鬼的人。
-
12、安神:使心神安定。
-
13、养神:(1)使自己的身体与心理处于平静状态,来恢复精神和体力
-
14、宁神:安定其心神。 犹凝神。凝聚神思。
-
15、食神:日干是阳干时,则被日干所生之阳干或阳支均是日干之食神,日干是阴干时,则被日干所生之阴干或阴支亦是食神。食神因为可以生财,因此古人称它为爵星,同时它又能制杀,使七杀不来攻克日主,使日主能平安无事,故古人又称它为寿星。
-
16、出神:(1)神情专注而发愣
-
17、传神:(1)指生动逼真地刻划出人或物的神情
-
18、茯神:中间抱有木心的茯苓。
-
19、洛神:中国神话人物。即洛水的女神洛嫔。相传她是宓(伏)羲的女儿,故称宓妃。溺死于洛水,成为洛水之神。
-
20、亸神:方言。指轻薄少年。
-
21、爽神:使心神爽快。
-
22、赌神:传说中管赌博的神。
-
23、放神:驰骋心神。
-
24、酬神:报谢神祇。
-
25、海神:传说的海中之神。
-
26、骋神:施展神奇的技巧。
-
27、洞神:1.融会贯通﹑心领神会。2.道教神名。
-
28、遁神:即遁甲神。
-
29、百神:1.指各种神灵。
-
30、八神:八蜡所祭之神。 旧谓主宰宇庙之八神。 八方之神。 相传帝喾妃所生之八子。
-
31、媪神:1.地神。
-
32、摹神:1.犹传神。
-
33、形神:形骸与精神。 形貌神情。 指造型艺术的外在物象和内在神韵。亦泛指文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谓形肖神似。
-
34、鹤神:凶神名。
-
35、鸣神:向神明祈告。
-
36、行神:1.路神。2.运用神思。
-
37、稷神:1.古谓五谷之神。
-
38、地神:大地之神。
-
39、費神:(1)费心;劳神(常用作请托时客套话)
-
40、爱神:主宰爱情之神。指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
-
41、耸神:谓露出惊异的神情。耸﹐通"悚"。
-
42、邪神:1.邪恶之神。
-
43、抱神:持守精神。
-
44、合神:1.谓符合玄妙﹑神奇的事理。2.与神契合。
-
45、先神:星辰山川之神。
-
46、吉神:掌吉善之神。
-
47、默神:方言。思考。
-
48、曲神:1.酒神。
-
49、天神:1.指天上诸神﹐包括主宰宇宙之神及主司日月﹑星辰﹑风雨﹑生命等神。2.泛指神仙。
-
50、梵神:谓清净的圣者。
-
51、脸神:脸上的神情。
-
52、留神:(1)小心;对某事保持警惕
-
53、芒神:即句芒。传为司春之神。后世亦作耕牧之神祀之。
-
54、凝神:(1)精神集中
-
55、赤神:1.南方的神。
-
56、圣神:封建时代称颂帝王之词。亦借指皇帝。 泛称古代的圣人。 太平天国称上帝为'圣神'。
-
57、汾神:汾川之神。即台骀。
-
58、解神:犹酬神。祈神还愿。 月中善神。
-
59、劳神:(1)谓使鬼神劳苦;耗费精神(有时用做请托的客套话)
-
60、厉神:大神。
-
61、娱神:使心神欢乐。
-
62、注神:凝神。
-
63、噩神:凶神。
-
64、二神:阴阳之神。
-
65、四神:1.指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2.指南海祝融﹑北海玄冥﹑东海勾芒﹑西海蓐收四神。
-
66、阳神:1.日魂。2.泛指生魂﹐灵魂。
-
67、颐神:犹养神。
-
68、内神:1.宗庙所祭之神,因其为一族祖先,故称内神。2.道教语。指主司人体五脏六腑七窍之神。因其在人体之内,故谓之内神。
-
69、心神:(1)心情;精神状态
-
70、龙神:指龙王。
-
71、求神:(1)迷信的人请求神灵保佑或赐福
-
72、群神:指主山川的众神。
-
73、骛神:驰神,动脑筋。
-
74、怆神:伤心。
-
75、赛神:1.谓设祭酬神。
-
76、敛神:凝神,使心神安定。
-
77、宅神:1.托为神灵。2.住宅里的神鬼。
-
78、猪神:茅犀。
-
79、不神:谓失灵验。
-
80、发神:道教谓掌管头发之神。名苍华,字太玄。
-
81、类神:旧时迷信卜课中所用的"十二支神"的总称。
-
82、入神:(1)专注于眼前有浓厚兴趣的事物或陷入沉思 (2)形容达到精妙的境界
-
83、汤神:称煮茶技艺高超的人。
-
84、损神:1.伤神。
-
85、陶神:陶化精神。
-
86、门神:[ménshén]:(名)过去贴在门上用来驱逐鬼怪的神像。
-
87、蚕神:1.司蚕之神。
-
88、飞神:犹神游。谓形体不动而心神向往。
-
89、愣神:发呆。
-
90、谩神:谓欺骗神灵。
-
91、烦神:费神。
-
92、慌神:心神慌乱。
-
93、金神:西方之神﹔秋之神。
-
94、情神:精神,神情。
-
95、私神:1.犹邪神。
-
96、土神:五行神之一。土地神。土怪。
-
97、愁神:心神愁苦。
-
98、存神:1.存养精神,保全精神。2.留神,留心。
-
99、九神:古指九天的神明。
-
100、驱神:驱遣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