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组词
>
津组词

津的组词

反馈
津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津埭:水道船舶往来征税处。
  • 2、津涘:1.涯岸。2.比喻途径。
  • 3、津贴:(1)供给制人员领取的生活零用钱 (2)工资以外的补助费
  • 4、津渍:犹浸润。
  • 5、津漈:涯际;边际。
  • 6、津驿:渡口驿站。
  • 7、津般:搬运。
  • 8、津遣:1.由水路送行。2.资助遣送。
  • 9、津渚:水边。
  • 10、津注:流注。
  • 11、津腻:黏液。
  • 12、津液:(1)中医对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血液,唾液、泪液、汗液等
  • 13、津气:灵气。
  • 14、津税:对过津渡的货物按其值征收的税。
  • 15、津梁:(1)渡口和桥梁,比喻能起引导、过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
  • 16、津堠:渡口上供瞭望用的土堡。
  • 17、津筏:渡河的木筏。多比喻引导人们达到目的的门径。
  • 18、津涂:亦作“津涂”。亦作“津途”。道路。途径;门径。见“津涂”。
  • 19、津衢:水上的通道。指桥梁。
  • 20、津涉:渡口。比喻为学的门径。
  • 21、津寄:津逮。寄,通"暨"。至。
  • 22、津润:滋润;浸润;湿润。富于神韵。酬谢的财物。
  • 23、津迳:通向渡口的路
  • 24、津津:充溢貌;洋溢貌。水流动貌;液汁渗出貌。充满喜乐的样子。兴味浓厚的样子。
  • 25、津要:(1)水陆冲要的地方 (2)比喻显要的地位
  • 26、津脉:植物输送水分和营养的叶脉。
  • 27、津钱:酬劳的钱。
  • 28、津步:码头。
  • 29、津主:古代设在渡口的负责检察的官吏。
  • 30、津送:1.照料护送。2.办理丧事。
  • 31、津径:亦作“津逕”。通向渡口的路。
  • 32、津妾:指春秋·赵河津吏的女儿娟。
  • 33、津壖:水边地;涯岸。
  • 34、津桥:1.桥梁。2.指洛水上的天津桥。
  • 35、津亭:古代建于渡口旁的亭子。
  • 36、津渡:(书)(名)渡口:关卡~。
  • 37、津逮:由津渡而到达。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比喻引导(后学)。
  • 38、津垫:津贴。
  • 39、津沫:口中津液;涎沫。
  • 40、津湿:透湿。
  • 41、津渠:水道。
  • 42、津唾:唾液。
  • 43、津关:水陆冲要之处所设的关口。
  • 44、津滴:渗出水滴。
  • 45、津济:1.渡口。2.指航道。3.渡河。4.救助;接济。
  • 46、津达:由津渡而到达。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比喻引导(后学)。
  • 47、津人:渡船的船夫。
  • 48、津鼓:古代渡口设置的信号鼓。
  • 49、津沽:天津的别称。
  • 50、津涯:岸;水边。 范围;边际。 依靠,凭依。
  • 51、津费:补贴费。
  • 52、津帖:(1)供给制人员领取的生活零用钱 (2)工资以外的补助费
  • 53、津楼:渡口修筑的瞭望楼台。
  • 54、津水:水涨溢,泛滥。
  • 55、津路:1.水路。2.途径。比喻处世之道。
  • 56、津隘:关津要隘。
  • 57、津发:1.由水路运送。2.盘费。
  • 58、津逻:古代渡口上巡逻的士卒。
  • 59、津岸:水边;涯岸。
  • 60、津市:渡口的集市。
  • 61、津门:在渡口设置的关门。 东汉首都洛阳有十二门,南面西头门称津门,一名津阳门。 津门亭的省称。 天津市的别称。明永乐二年 年 筑天津城,因地处畿辅门户,故名'津门'。
  • 62、津航:指渡船。
  • 63、津际:涯际;边际。
  • 64、津浪:(1)地震产生的海水扰动;海底的地壳运动或海底的火山爆发产生的大海浪
  • 65、津干:河岸。
  • 66、津流:水流。
  • 67、津卒:看守渡口的隶卒。
  • 68、津铺:渡口和驿站。
  • 69、津头:渡口。
  • 70、津途:道路
  • 71、津通:指水无阻滞地流动。
  • 72、津吏:古代管理渡口﹑桥梁的官吏。
  • 73、津童:船家的孩子。
  • 74、津长:隋朝职官名称。
  • 75、津泽:(1)指植物中含的液汁
  • 76、津阳门:唐代长安华清宫的外门。
  • 77、津门亭:东汉洛阳津门所设之亭。
  • 78、津良寺: “津良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史料记载:田野材料:长子境内有河曰“岚河”,浊漳支流也。《水经注·漳水》、《魏书·地形志》、马端临《文献通考》均有记载。
  • 79、津调散: 名称:津调散别名:津调散组成:黄连、款冬花各等分。
津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 1、甜津津:(1)甜丝丝的。形容味道甜美
  • 2、龙津桥:喻登科之路,飞黄腾达之路。
  • 3、汗津津:(1)汁水浸湿的样子
  • 4、湿津津:(1)形容出汗湿润的样子
  • 5、赵津歌:赵简子欲南渡击楚,至期,津吏醉卧不能渡,简子欲杀之。津吏息女娟恳之,代父操楫,至中流,唱《河激》之歌。简子大悦,将使人祝祓,以为夫人,娟乃再拜而辞。简子归,乃立娟为夫人。见汉刘向《列女传.赵津女娟》。后遂称娟所唱《河激》之歌为"赵津歌"。
  • 6、黑津津:黑而光润貌。
  • 7、龙津女:侍客酌酒的妓女。
  • 8、天津桥:古浮桥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隋炀帝大业元年迁都﹐以洛水贯都﹐有天汉津梁的气象﹐因建此桥﹐名曰天津。隋末为李密烧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金以后废圮。
  • 9、凉津津:(1)形容稍有凉意
  • 10、赤津津:鲜血渗流貌。
  • 11、延津剑:亦称“延津宝剑”。
  • 12、喜津津:得意的神情。
  • 13、咸津津:(1)味道略微带点咸
  • 14、文津阁: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年 年 仿宁波范氏天一阁建筑﹐建于承德避暑山庄。 年藏书运至北京﹐今藏于北京图书馆。
  • 15、平津馆:1.亦作"平津邸"﹑"平津阁"。汉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馆"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2.清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治所即在公孙弘所封平津故地,因名其书斋为平津馆,所刊丛书名《平津馆丛书》。
  • 16、平津邸:1.亦作"平津邸"﹑"平津阁"。汉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邸"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2.清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治所即在公孙弘所封平津故地,因名其书斋为平津邸,所刊丛书名《平津邸丛书》。
  • 17、平津阁:1.亦作"平津邸"﹑"平津阁"。汉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阁"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2.清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治所即在公孙弘所封平津故地,因名其书斋为平津阁,所刊丛书名《平津阁丛书》。
  • 18、鱼津草:水英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水英》。
  • 19、天津市:简称“津”。中央直辖市。在中国东部偏北。面积113万平方千米。人口8985万(1995年)。1928年设市。地处渤海西岸,海河五大支流汇合处。全境除北端外,都在华北平原。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以机械、轻纺和化学为主。华北地区的陆海联运枢纽。天津港为中国主要外贸港口之一,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有盘山、独乐寺等名胜古迹。
  • 20、问津台: 问津台位于新蔡县南5公里的关津乡关津集南首、106国道西侧,系春秋楚昭王为纪念孔子自楚及蔡使子路于此问津而筑。
  • 21、秋津洲: “秋津洲”为一种日本人对古代日本的雅称。
  • 22、京津卡: 受奥运效应的刺激和“京津卡”方便、实用、快捷的特点,因此受到市场热捧。
  • 23、生津饮: 生津饮主治燥症。
  • 24、壁津楼: 凌云山的一大景观,雄踞在后半山的山道上。
  • 25、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到内河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士可入内地传教;外国可派公使进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官。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 26、天津快板:曲艺的一种。是解放后在天津时调的大数子调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新曲种。在群众业余曲艺演唱的实践中﹐对原有曲调加以改革﹐形成较为自由活泼﹐又有韵律节奏的朗诵体曲艺。句式通常为五字句和七字句。演员自击竹板﹑节子演唱﹐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等。曲目都为短篇。
  • 27、天津新港:旧称“塘沽新港”。在海河口外北岸,临渤海。天津港的主体。中国最大的人工港。
  • 28、天津大学:中国以工科为主,兼有理科、文科和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天津。创建于1895年,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改名北洋大学,1951年改现名。设有机械制造工程、精密仪器工程、热能工程、电力及自动化工程等系。
  • 29、延津宝剑:见“延津剑”。
  • 30、无问津者: 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 31、金津玉液: 即唾液,俗称口水,是人类和动物口腔中产生的一种液体,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在古代被称为“金津玉液”。
  • 32、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
  • 33、文化津梁:具有“桥梁”、“接引,引导”等含义,也比喻能起桥梁作用的人或事物等。
  • 34、牛津大学:牛津大学(UniversityofOxford),简称“牛津”(Oxford),位于英国牛津,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
津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天津:1.银河。 2.指天津桥。 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
  • 2、郖津:古渡口名。黄河在河南与山西之间的渡口。隋末置郖津关,唐废关置津,俗称郖津渡。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北。
  • 3、唾津:唾液。
  • 4、辍津:断渡。谓河水干涸。
  • 5、烟津:亦作'烟津'。 云天中洁净的露水。道教徒认为可以祛病延年。 烟波苍茫的渡口。
  • 6、孟津:1.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相传周武王在此盟会诸侯并渡河,故一名盟津。一说本作盟津,后讹作孟津。为历代兵家争战要地。
  • 7、东津:1.古渡口名。2.泛指渡口。
  • 8、要津:(1)重要渡口,泛指水陆交通要道。比喻显要的地位
  • 9、椿津:指父亲的教诲。
  • 10、浢津:古黄河渡口名。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 11、知津:认识渡口。犹言识途。
  • 12、灵津:1.天河﹐银河。2.道教语。指口中津液。3.道教语。指呼吸要道。
  • 13、松津:松浆酒。
  • 14、沧津:指海上桥梁。
  • 15、北津:北方的渡口。
  • 16、海津:海边渡口。犹海水。
  • 17、道津:路口和渡口。
  • 18、汉津:银汉。亦特指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之津',在尾与南斗之间。 汉水。
  • 19、玉津:仙药名。 地名。璧玉津的省称。 银河。 口液。
  • 20、鬲津:古水名。即《书.禹贡》所谓古黄河下游"九河"之一。故道在西汉鬲县(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北)附近﹐东流入海。一说在今山东省德州市附近,东流经商河及河北盐山﹑山东无棣诸县境入海。参阅《尔雅.释水》﹑《汉书.沟洫志》﹑清胡渭《禹贡锥指》卷十三中之下。
  • 21、关津:(1)水陆交通必经的要道,关口和渡口,泛指设在关口或渡口的关卡
  • 22、源津:犹源流,本末。
  • 23、饴津:甜汁。
  • 24、临津:面临津渡。
  • 25、楚津:楚地津渡。
  • 26、九津:古谓日出的地方。
  • 27、陶津:化育引导。
  • 28、狼津:作恶的津梁。
  • 29、牛津:天河。
  • 30、血津:皮肤破损后渗出的少量的血。
  • 31、五津:长江自湔堰至犍为一段五大渡口的合称。
  • 32、仙津:旧时迷信指巫婆下神时口中的唾液。
  • 33、长津:1.指银河。 2.长的河流。
  • 34、梁津:1.谓为桥以渡。2.指桥梁与渡口。
  • 35、陕津:即今茅津渡。以南岸在古陕县(今属河南省)城西北﹐故名。
  • 36、竞津:竞争的要道。指追逐名利的途径。
  • 37、开津:1.开凿水道。
  • 38、生津:1.生路。 2.分泌唾液;增益津液。 3.出汗。 4.指一种治法。
  • 39、龟津:洛水的别称。
  • 40、冥津:指佛教所传地狱中的奈河。
  • 41、洧津:洧水边。典出《诗.郑风.溱洧》。借指男女结成恩爱之情。
  • 42、涯津:边际。
  • 43、盟津:即孟津。古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八百诸侯在此不期而盟会,并由此渡黄河。历代以为会盟兴兵的要地。
  • 44、薪津:薪金。
  • 45、龙津:1.即龙门。龙门一名河津,故称。2.喻高德硕望。3.喻仕宦腾达之路。4.指龙池。
  • 46、撒津:方言。撒赖。
  • 47、问津:(1)打听渡口,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
  • 48、平津:1.坦途;大道。2.古地名。汉时为平津邑,武帝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即此。后多用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3.旧时北平(今北京﹑天津)的并称。
  • 49、余津:1.指细小水流。2.指残留的唾液。
  • 50、河津:河边的渡口。天河的津渡。
  • 51、津津:充溢貌;洋溢貌。水流动貌;液汁渗出貌。充满喜乐的样子。兴味浓厚的样子。
  • 52、迷津:(1)找不到渡口,多指使人迷惘的境界
  • 53、穷津:1.荒僻地方的渡口。比喻不受赏识的处境。
  • 54、指津:犹指路。
  • 55、邪津:佛教语。指邪见之所在。
  • 56、星津:星河,银河。
  • 57、芳津:芳液。对液汁的美称。 唾液。 谓皮肤润泽。亦以指润泽的皮肤。
  • 58、淋津:流滴貌。
  • 59、瑶津:天河,仙界。借以婉称人死后魂灵归宿之处。
  • 60、咽津:咽口水。形容思食之切。
  • 61、玄津:指佛法。犹苦海。
  • 62、连津:南北朝时鲜卑首领素喜连﹑木九津的合称。
  • 63、凝津:1.指平静的河水。2.旧谓天地精灵之气相合而凝成津液。
  • 64、蟆津:蟆颐津的简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东蟆颐山下﹐为玻璃江的津渡。唐僖宗时﹐宦官田令孜沉左拾遗孟昭图于此。亦为当地人正月宴游之所。
  • 65、琼津:1.犹玉泉。清澈的泉水。2.晶莹如玉的液汁。
  • 66、通津:四通八达之津渡。 喻显要的职位。
  • 67、云津:天河﹐银河。 道教语。唾液的别称。
  • 68、轻津:水流湍疾的渡口。
  • 69、惊津:指波涛翻滚的津渡。
  • 70、枝津:支流。
  • 71、日津:日出之处。
  • 72、无津:1.没有渡口。2.喻无进身之路。
  • 73、江津:江边渡口。
  • 74、微津:谓细小之水滴。 小渡口。
  • 75、棘津:意指古代黄河津渡名。
  • 76、谈津:富有教益的谈话。
  • 77、鱼津:鱼在水中窜跃所溅起的水泡。泛指类似的水泡。
  • 78、延津:即延平津。相传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分离后于此会合化龙而去。 借指别后重逢之地。
  • 79、香津:美女的唾液。
  • 80、弥津:塞满了渡口。
  • 81、甜津津:(1)甜丝丝的。形容味道甜美
  • 82、小平津:1.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黄河上。东汉灵帝时于此设关﹐为河南八关之一。
  • 83、妒妇津:传说晋刘伯玉妻段氏甚妒忌。伯玉尝诵《洛神赋》,曰:"娶妇如吾无憾矣!"其妻恨曰:"君何得以水神美而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乃投水而死,后因称其投水处为"妒妇津"。相传妇人渡此津,必坏衣毁妆,否则即风波大作。事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 84、汗津津:(1)汁水浸湿的样子
  • 85、湿津津:(1)形容出汗湿润的样子
  • 86、许由津:1.指颍水。相传许由洗耳于颍水滨﹐故称。
  • 87、白马津:渡口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
  • 88、妒女津:1.亦作"妬女津"。2.即妒妇津。
  • 89、黑津津:黑而光润貌。
  • 90、浣纱津:即浣纱溪。
  • 91、饮牛津:指天河。传说海边居民曾乘槎至天河,'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三。
  • 92、富平津:孟津的别名。
  • 93、凉津津:(1)形容稍有凉意
  • 94、延平津:古代津渡名。晋时属延平县(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丰城令雷焕得龙泉﹑太阿两剑,以其一与张华。后华被诛,剑即失其所在。雷焕死,其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 95、察里津:见“伏尔加格勒”(133页)。
  • 96、赤津津:鲜血渗流貌。
  • 97、漂渝津:古渡口名。故址在今天津市东。晋末石虎遣师伐辽西鲜卑段辽,曾至此。
  • 98、杨子津:即杨子渡。杨,通“扬”。
  • 99、喜津津:得意的神情。
  • 100、咸津津:(1)味道略微带点咸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津组词,津的组词,津字怎么组词,津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津字组词的组词,其中津字在开头的组词有79个,津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4个,津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00个。
拼音 jīn 注音 ㄐㄧㄣ,
笔划 9 繁体
五笔 IVFH 五行

基本释义

〈名〉(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同本义津,水渡也。——《说文》又东至于孟津。——《书·禹贡》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水津注·河水》注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又如:津梁(渡口的桥梁);津人(在渡口以摆渡为生的人);津门(在河流渡口所设置的关隘);津吏(掌管桥梁及河流渡口的官吏);津主(在关卡或渡口检查商旅货物的官吏);津要(渡口要地。比喻险要的交通据点);津逗(渡水口);津逮(经渡口过河而到达目的地。后常用以比喻为学的门径);津亭驿馆(渡口和驿站的亭馆)生物的津液;口水津,液也,汁也。——《三苍》津液充郭。——《素问·汤液胶醴论》令人望梅生津。——陆佃《埤稚·芥》又如:津沫(口中津液;涎沫);津唾(唾液)水陆要隘。如:津通(水路通达。即流通);津隘(关津要隘)途径;门径。如:津路(途径);津涂(亦作“津途”);津径(门径)涯,岸日出九津。——《吕氏春秋·求人》。注:“崖也。”又如:津岸(涯岸;水边);津涯(岸;水边);津步(码头)水。如:津水(水涨溢,泛滥);津流(水流);津通(水无阻滞的流动);津路(水路);津渚(水边)桥梁。喻职位、地位。如:津桥(桥梁)天津。中国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的简称。如:京津唐地区汗,由汗腺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西游记》工资以外的额外所得或赏金、小费。如:津贴〈动〉渡,乘船过河或湖、海而世士罕有津远者。——《水经注·河水》又如:津渡(搭乘渡船的渡口;过渡,渡河);津济(渡河);津人(渡船的船夫);津航(渡船)滋润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西京杂记》又如:津润(滋养润泽);津湿(透湿)溢;渗。如:津滴(渗出水滴)引申为以资财助人听其歌声,许以必贵,倒囊津置入京,继遂遭际。——宋·王明清《挥尘录》又如:津送(津发。资助旅费;安葬);津遣(发给费用,遣往朝廷)〈形〉润泽其民黑而津。——《周礼·地官·大司徒》充盈;溢——多叠用。如:愈想愈觉得津津有味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