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组词
>
汗组词

汗的组词

反馈
汗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汗青:(1)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借指史册
  • 2、汗漫:广大,漫无边际。渺茫不可知。形容漫游之远。漫无标准;不着边际。
  • 3、汗汗:水广大无际貌。
  • 4、汗衫:(1)吸汗的贴身短衣。古称“中衣”、“中单”
  • 5、汗腺:(1)皮肤的一种单管状腺,它分泌汗液
  • 6、汗颜:(1)因羞愧而汗发于颜面,泛指惭愧
  • 7、汗瘢:汗斑,花斑癣。一种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浅黄或褐色圆形的斑,抓后有鳞屑。
  • 8、汗褟:亦作'汗塌'。 方言。贴身穿的中式小褂。
  • 9、汗液:汗水。
  • 10、汗简:以火炙竹简,供书写所用。竹简。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竹片,亦借指著述。借指史册、典籍。
  • 11、汗丝:极细微的汗。
  • 12、汗渍:(1)汗痕 (2)汗水浸渍
  • 13、汗污:1.混合着汗水的污垢。2.被汗水弄脏;汗水弄脏。
  • 14、汗下:汗流而下。形容惭愧﹑恐惧或焦急。
  • 15、汗羞:因羞惭而流汗。形容极度羞愧。
  • 16、汗浃:(1)形容满身大汗。亦形容万分恐惧或惭愧
  • 17、汗帨:古代妇女拭汗的佩巾。
  • 18、汗脚:出汗的脚;脏脚。
  • 19、汗袷:方言。夹背心。
  • 20、汗水:(1)指较多的汗
  • 21、汗星:细小的汗珠。
  • 22、汗酒:烧酒的别称。因其是蒸馏酒,酿造时蒸气聚滴,如汗流出,故称。
  • 23、汗血:汗与血。 流汗流血。借指辛劳与奋战。 汗出如血。 指汗血马。
  • 24、汗泚:出汗。多形容羞惭。
  • 25、汗褂:1.亦作"汗褂"。2.即汗衫。
  • 26、汗栗:1.亦作"汗栗"。2.因恐惧而出汗。
  • 27、汗邪:谓人高烧出汗,神智昏迷,语言错乱的现象。俗谓中邪。多用来骂人头脑不清,胡言乱语。
  • 28、汗号:谓帝王发布的必行的号令。语出《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颜师古注:"言王者涣然大发号令,如汗之出也。"
  • 29、汗火:蒙汗药,迷药。
  • 30、汗洽:(1)形容满身大汗。亦形容万分恐惧或惭愧
  • 31、汗雨:汗流如雨。
  • 32、汗气:出汗时蒸发的热气。
  • 33、汗喘:汗流气喘。有时用以形容激动紧张。
  • 34、汗碱:(1)汗干后留在衣帽等上面的白色痕迹
  • 35、汗迹:汗水的痕迹。
  • 36、汗竹:借指史籍﹑书册。
  • 37、汗巾:1.擦汗用的手巾;手帕。 2.腰带。
  • 38、汗垢:混和污垢的汗。
  • 39、汗挂:1.亦作"汗褂"。2.即汗衫。
  • 40、汗药:蒙汗药。吃了可以使人失去知觉的一种麻醉药。
  • 41、汗珠:(1)呈水珠状的汗水。也叫汗珠儿
  • 42、汗鳖:汗邪。
  • 43、汗法:中医驱逐风寒暑湿病邪于体外的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疾病汗﹑吐﹑下三法之一。
  • 44、汗衣:即汗衫。
  • 45、汗粒:汗珠。
  • 46、汗牛: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
  • 47、汗斑:(1)汗碱 (2)花斑癣
  • 48、汗塌:亦作'汗塌'。 方言。贴身穿的中式小褂。
  • 49、汗位:指最高统治者之位。
  • 50、汗沟:指马的前腋。即前腿和胸腹相连的凹形部位。马疾驰时为汗所流注,故称。
  • 51、汗毛:(1)除头发、胡子外人体其余部分优质柔软的毛发 (2)寒毛
  • 52、汗马:(1)原指立的战功。后泛指工作中作出贡献
  • 53、汗席:凉席。
  • 54、汗慄:1.亦作"汗栗"。2.因恐惧而出汗。
  • 55、汗涔涔:汗水不断往下流
  • 56、汗禢儿:(1)〈方〉贴身穿的中式小褂
  • 57、汗漫游: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
  • 58、汗血马:古代西域骏马名。流汗如血,故称。后多以指骏马。
  • 59、汗津津:(1)汁水浸湿的样子
  • 60、汗背心:贴身穿的无袖无领的上衣。
  • 61、汗血驹:即汗血马。
  • 62、汗浸浸:汗水浸湿貌。
  • 63、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样子。
  • 64、汗八里:元代的大都(今北京市)突厥语称之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城﹑汗城。
  • 65、汗马牛:马、牛因拉车运书而出汗。形容书极多。亦作:汗牛马
  • 66、汗马功:见“汗马之功”。
  • 67、汗褂儿:(1)口:旧式大襟有袖的汗衫
  • 68、汗牛马:见“汗马牛”。
  • 69、汗淋淋:(1)汗水直流的样子
  • 70、汗溶溶:汗流貌。
  • 71、汗毛孔:汗腺在皮肤表面的开口,汗从这里排泄。也叫毛孔。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战士们全都抬起头,伸长耳朵,浑身的汗毛孔,都张开了。”
  • 72、汗渍渍:(1)〈方〉形容微汗的样子
  • 73、汗褟儿:〈方〉夏天贴身穿的中式小褂。
  • 74、汗珠子:汗珠子,是汉语词语,拼音是hànzhūzi,意思是积成圆滴状的汗液。
  • 75、汗漉漉:(1)汗淋淋
汗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 1、逼汗草:香草名。散发的香气能驱除汗液气味。
  • 2、赤汗马:1.即汗血马。汉武帝时伐大宛得千里马,其马汗出如血,后因以"赤汗马"泛指名马。
  • 3、止汗药:(1)止汗的药剂
  • 4、蒙汗药:(1)旧戏曲小说中指能使人暂时失去知觉的药
  • 5、血汗钱: 比喻经过艰苦地辛勤劳动挣来的钱。亦或同名电影。
  • 6、大汗出: 大量出汗之意。
  • 7、敛汗丹: 生地3钱,玄参3钱,荆芥1钱,白芥1钱,苏子1钱,五味3分,桑叶7片。
  • 8、汗汗沺沺:广大无际貌。
  • 9、伊儿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一。
  • 10、濈然汗出: 阳明病的标志性症状之一。
  • 11、香汗淋漓: 简单说是女的流了好多汗。把女的汗水称为香汗。
  • 12、令人汗颜: 因羞愧而汗发于颜面,泛指惭愧。
  • 13、浩汗无涯:辽阔广大,没有边际。
  • 14、为之汗颜: 因为某事感到令人出汗。指感到不好意思。惭愧,会觉得对不起别人,或者觉得丢人。
  • 15、手足汗出: 手足汗出指手足局部多汗,多因脾胃湿热或气阴两虚所致,常见证候类型有脾胃湿热、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可相应选择连朴饮、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治疗。
  • 16、愧汗无地:惭愧得流汗,无地自容。
  • 17、绣汗巾儿: 经过整理的西河大鼓传统曲目。
  • 18、钦察汗国:钦察汗国,一般称为金帐汗国(GoldenHorde,1219年-1502年),又称克普恰克汗国、术赤兀鲁思,是大蒙古国的四大汗国之一。
  • 19、气喘汗流:气喘汗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ìchuǎnhànliú。
汗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可汗:(1)中国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的君长的称号
  • 2、盗汗:(1)症名。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
  • 3、赧汗:谓因羞惭而流汗。
  • 4、浪汗:纵横散乱貌。
  • 5、渥汗:焐汗。受风寒的病人,服药后盖上棉被,使出汗。渥,用同"焐"。
  • 6、媿汗:1.因羞愧而流汗。形容羞愧之极。
  • 7、颡汗:额上冒汗。表示惭愧﹑惶恐。
  • 8、赭汗:1.面红流汗。2.指骏马的汗水。3.借指骏马。
  • 9、盜汗:(1)症名。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
  • 10、汗汗:水广大无际貌。
  • 11、础汗:下雨前出现在柱石上的水珠。
  • 12、透汗:(1)湿遍全身的汗水
  • 13、灏汗:犹灏瀚。
  • 14、蒙汗:即蒙汗药。一种置人饮食中使之昏倒的药。
  • 15、麾汗:犹洒汗。谓汗流如注。形容天气的闷热。
  • 16、鞯汗:1.鞍鞯。其饰垂于马的汗沟处,故称。
  • 17、冷汗:(1)因紧张、惊惧或疾病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
  • 18、颢汗:广博浩大貌。
  • 19、愧汗:(1)羞愧得冒出了汗,形容羞愧至极
  • 20、滈汗:水长流貌。
  • 21、弇汗:即障泥﹐亦称防汗。垂于马腹两侧﹐用以遮挡尘土。
  • 22、佛汗:传说北魏洛阳平等寺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
  • 23、黄汗:中医病名。
  • 24、绛汗:1.犹血汗。西域大宛产汗血马,一日千里,汗红如血。见《汉书.武帝纪》。
  • 25、涣汗:喻帝王的圣旨﹑号令。 指发号施令。 犹流布。 光亮鲜丽貌。
  • 26、澜汗:水势浩大貌。
  • 27、浩汗:1.水盛大貌。2.形容广大繁多。
  • 28、洽汗:谓周身汗透。
  • 29、粉汗:指妇女之汗。妇女面多敷粉,故云。
  • 30、骇汗:因受惊、恐惧而出汗:奔走骇汗,羞愧俯伏。
  • 31、悚汗:1.因惶愧而汗出。
  • 32、發汗:(1)用药物等使身体出汗 (2)发酵过程;特指烟叶变陈期间产生并使之芳香柔韧的自然发酵
  • 33、恚汗:谓怨恨惶恐。
  • 34、烂汗:光辉灿烂貌。
  • 35、发汗:(1)用药物等使身体出汗 (2)发酵过程;特指烟叶变陈期间产生并使之芳香柔韧的自然发酵
  • 36、喘汗:喘气流汗。
  • 37、流汗:淌汗。从毛汗腺中分泌出大量汗液。形容羞愧不安到极点。
  • 38、惭汗:1.亦作"惭汗"。2.羞愧得出汗。极言羞愧之甚。
  • 39、石汗:因空气湿度大而凝聚在石上的水珠。
  • 40、表汗:(1)发汗
  • 41、拨汗:骏马名。
  • 42、澔汗:(1)盛貌
  • 43、血汗:(1)血和汗,比喻辛勤的劳动
  • 44、防汗:即障泥。也称弇汗。垂于马腹两侧﹐用以遮挡尘土之具。
  • 45、羞汗:1.羞愧得流汗。形容十分羞愧的样子。
  • 46、黑汗:1.黑色汗水。亦谓掺杂着污秽的汗水。2.中兽医病名。马血脉壅滞之症。多由久热伤血,瘀血滞气积于心胸所致。症状为神昏头低﹑浑身肉颤﹑汗出如浆﹑气促喘粗﹑步行如醉﹑口色红燥﹑脉象洪数等。治以宁心安神﹑镇惊止汗为主。
  • 47、腼汗:谓羞得脸上出汗。
  • 48、鞮汗:指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 49、老汗:大汗。
  • 50、战汗:恐惧出汗。中医学病症名。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
  • 51、盐汗:指汗。因其味咸,故称。
  • 52、白汗:1.因劳累﹑惶恐﹑紧张而流的汗;虚汗。
  • 53、赤汗:指赤汗马所流的赤色汗水。
  • 54、反汗:《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而不能反喻令出不能收。后因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
  • 55、通汗:使流汗。
  • 56、扇汗:1.缠在马衔铁镳旁的饰巾。《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镳镳"毛传:"幩,饰也;人君以朱缠镳扇汗,且以为饰。"一说即马衔外铁。陆德明释文:"镳,表骄反,马衔外铁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 57、漫汗:广大貌。散乱貌。
  • 58、赶汗:〈方〉为治感冒,喝很烫的茶水或喝有发汗作用的流质使出汗。
  • 59、惶汗:1.恐惧汗下。
  • 60、雨汗:1.汗流如雨。
  • 61、红汗:妇女的汗。因妇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则与之俱下,其色红,故曰红汗。 中医学症候名。外感热病过程中见鼻衄,其热随衄而解,犹汗出而热解,故称红汗。
  • 62、自汗:中医病症名。
  • 63、青汗:1.即青简。借指史册。古代用竹简记事﹐制简须用火烤﹐去竹汗﹐取其易书﹐且可免虫蛀﹐因称"青汗"或"汗青"。
  • 64、虚汗:(1)由于体虚或患有某种疾病而引起的不正常的出汗现象,如休克、昏厥、结核病等都有出虚汗的症状
  • 65、震汗:谓惊恐之极而汗出。
  • 66、浃汗:遍身出汗。
  • 67、惕汗:1.惶恐而汗出。
  • 68、油汗:1.皮肤分泌的油脂和汗液的混合物。2.方言。即蚜虫。
  • 69、躁汗:(1)心烦急躁,导致汗出
  • 70、障汗:1.障泥的别称。
  • 71、颜汗:汗颜﹐羞愧。
  • 72、珠汗:汗珠。
  • 73、泮汗:1.水流广大貌。2.犹流汗。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黎民泮汗力作﹐蛮夷交胫肆踞。"马非百注:"泮﹐散。汗﹐汗水。"一说﹐犹畔岸﹐勤劳心意。见王利器校注。
  • 74、库汗:复姓。唐有库汗绩。见《通志.氏族五》。
  • 75、惊汗:因惊惧而出汗。
  • 76、朱汗:《汉书·武帝纪》"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后因以"朱汗"为典,形容骏马的优良特性。
  • 77、掩汗:犹衬衣。
  • 78、克汗:即可汗。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 79、出汗:(1)分泌并流出汗液
  • 80、大汗:[dàhán]:〈名〉对可汗(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呼。[dàhàn]:〈名〉大的汗珠。
  • 81、濛汗:即蒙汗药。一种置人饮食中使之昏倒的药。
  • 82、落汗:在洗牌的过程中,将自己身体独特的气味 汗液,狐臭,香水等 落在牌上,并把它们记下来以此做记号,为自己后面的自摸做弊。
  • 83、心汗:症名。指心窝部多汗的症候。
  • 84、暴汗: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
  • 85、寝汗:眠中出汗,即盗汗。
  • 86、阿富汗:西亚内陆国。东与中国相邻。面积  万平方千米。人口 多万 年 。首都喀布尔。绝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干旱少雨。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 87、捏把汗:(1)因担心而心情极度紧张,手心出汗
  • 88、天可汗: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
  • 89、满番汗:即古沛水。距鸭绿江入海不远处。
  • 90、古儿汗:西辽﹑蒙古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 91、破落汗:1.亦作"破落韩"。亦作"破六韩"。2.三字姓。北魏末有破落汗拔陵。见《魏书.肃宗纪》。《北史》作"破落韩",《通志.氏族一》作"破六韩"。
  • 92、流夜汗:夜里睡觉时出汗。也叫盗汗。
  • 93、老麻汗:1.方言。大汗。
  • 94、出虚汗:中医称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证。指在不出汗的情况下,体表出现汗液。正常情况下,人体出汗是为了调节体温,但出虚汗则是由于身体处于一种内部紧张或焦虑的状态。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心理上的紧张或焦虑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应。虚汗不同于正常的出汗过程,它并不是为了调节体温而发生的。人们在面临压力、恐惧、紧张或激动等情绪状态时常常出现虚汗。这种状况可能会引发一些不适感,但通常是暂时性的,并且并无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汗组词,汗的组词,汗字怎么组词,汗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汗字组词的组词,其中汗字在开头的组词有75个,汗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9个,汗字在结尾的组词有94个。
拼音 hàn,hán 注音 ㄏㄢˋ,ㄏㄢˊ,
笔划 6 繁体
五笔 IFH 五行

基本释义

汗〈名〉(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汗,身液也。——《说文》汗者,精气也。——《素问·评热病论》五藏化液心为汗。——《宣明五气篇》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汉书·刘向传》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释名·释衣服》汗出浃背。——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又如:汗巾(擦汗用的手巾);汗血(汗与血;流汗流血;汗出如血);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汗星(细小的汗珠);汗迹(汗水的痕迹)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如:汗筒(古人用竹筒书写,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称为汗筒,也称汗青);汗竹(借指史籍、书册);汗青头白(书成人老)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用在名字末尾〈动〉出汗;使出汗汗牛塞屋。——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又如:汗下(汗流下来);汗浸浸(微微出汗的样子);汗溶溶(汗津津);汗脱(出汗失水而虚脱)另见hán汗〈名〉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汗,可汗。蕃王称。——《广韵》咸丰四年,土谢图汗、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之。——《清史稿》另见hàn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