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歌骊:1.歌唱《骊驹》诗。《汉书.王式传》:"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颜师古注:"服虔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文颖曰:'其辞云"骊驹在门﹐仆夫俱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也。'"后用谓唱告别之歌。
-
2、歌咏:(1)歌颂,吟咏;歌唱 (2)诗歌,歌曲
-
3、歌詠:(1)歌颂,吟咏;歌唱 (2)诗歌,歌曲
-
4、歌吟:(1)歌唱吟咏
-
5、歌曲:(1)合乐的词曲
-
6、歌僮:1.见"歌童"。
-
7、歌磬:古代的一种石制乐器。
-
8、歌折:1.载有演唱项目的折子。
-
9、歌儛:1.同"歌舞"。
-
10、歌篇:1.指诗歌作品。
-
11、歌妓:以歌唱为业的妓女。
-
12、歌叹:1.歌颂赞叹。
-
13、歌呗:佛教语。谓赞唱经咒﹑偈颂。其法源自古印度。
-
14、歌黍:唱《黍离》之歌。寓慨叹兴废之意。典出《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
15、歌调:1.歌曲的调子。
-
16、歌诗:1.咏唱诗篇。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3.泛指诗歌。
-
17、歌笙:《仪礼.燕礼》:"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此六者皆《诗.小雅》篇名﹐其中《由庚》﹑《崇丘》﹑《由仪》已亡佚。后因以"歌笙"为雅乐的代称。
-
18、歌墟:1.广西壮族农村中一种传统的群众性歌唱活动。又称歌圩。这种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一般有数百人至上千人参加。届时男女青年从四处汇集﹐进行对唱﹐歌词多是临时编的﹐主要内容是表述爱情﹑庆贺丰收﹑祝福平安﹑增进友谊等。
-
19、歌撰:谓准备的各种音乐。
-
20、歌啸:(1)高声歌唱
-
21、歌舫:1.即歌舟。
-
22、歌讴:讴歌﹐歌颂。歌唱。指歌声。
-
23、歌泣:歌亦泣;可歌可泣。
-
24、歌括:犹歌诀。
-
25、歌袴:《后汉书.廉范传》载: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时﹐"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褲。'"后遂以"歌袴"为歌颂官吏德政之典。
-
26、歌女:(1)以卖唱为职业的女子
-
27、歌卖:1.唱着招揽生意。
-
28、歌梁:指歌馆的屋梁。亦借指歌馆。典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絶。"
-
29、歌咢:歌唱与击鼓。语本《诗.大雅.行苇》:"或歌或咢。"后多指歌唱。
-
30、歌谣:(1)随口唱出的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等
-
31、歌呕:1.歌唱。呕﹐通"讴"。
-
32、歌扇:1.歌舞时用的扇子。2.指歌女写上曲目的折扇。
-
33、歌行:(1)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
34、歌吹:歌唱吹奏。歌声和乐声。
-
35、歌謡:(1)随口唱出的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等
-
36、歌伎: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
37、歌唫:1.亦作"歌吟"。2.歌唱吟咏。
-
38、歌楼:表演歌舞的楼。亦指妓院。
-
39、歌姬:宫廷﹑官府或私家蓄养的歌女。
-
40、歌颂:(1)歌咏、颂扬某一事物 (2)以歌曲或诵唱来颂扬或赞颂
-
41、歌堂:1.聚集歌唱的地方。
-
42、歌章:1.歌曲。音乐一曲为一章﹐故称。
-
43、歌童:1.亦作"歌僮"。2.以歌唱为生的儿童。
-
44、歌拍:1.犹歌板。
-
45、歌唱:(1)唱歌 (2)歌颂。以赞颂或好像以赞颂表达
-
46、歌譔:1.谓准备的各种音乐。
-
47、歌榜:歌舟。
-
48、歌剧:(1)以歌唱为主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戏剧
-
49、歌伶:歌唱艺人。
-
50、歌手:(1)擅长唱歌的人
-
51、歌台:表演歌舞的楼台。
-
52、歌讽:歌咏吟诵。
-
53、歌迷:(1)因为特别喜欢听歌曲或唱歌而入迷的人
-
54、歌人:1.歌唱者。
-
55、歌舞:(1)合称歌唱与舞蹈
-
56、歌喉:(1)指唱歌人的音色,也指歌声
-
57、歌郎:旧时办丧事时唱挽歌的人。
-
58、歌欢:1.欢歌。
-
59、歌珠:1.谓圆润如珠的歌声。
-
60、歌戏:1.歌唱嬉戏。
-
61、歌声:(1)声带经头腔和喉腔共鸣产生的乐音,与说话时声音的主要区别在于特定音高上元音的拖长与否;唱歌的声音
-
62、歌鱼:谓嗟叹不被知遇。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
63、歌弦:歌唱演奏。
-
64、歌本:(1)歌曲集
-
65、歌儿:歌童。
-
66、歌鼓:1.歌唱并击鼓。亦指歌声和鼓声。2.歌唱伴奏所用之鼓。
-
67、歌哭: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
-
68、歌云:1.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
69、歌尘:形容歌声动听。典出《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喜《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
70、歌呼:歌唱;高吟呼号。
-
71、歌风:歌咏吟诵。
-
72、歌乐:1.歌曲和音乐。2.谓唱歌奏乐以示赞美。
-
73、歌歌:1.同"哥哥"。2.指父亲。
-
74、歌诵:1.吟诵﹐歌唱。 2.拖长声音诵读。
-
75、歌辞:1.同"歌词"。
-
76、歌悦:谓因喜悦而歌颂。
-
77、歌舟:供歌舞宴乐用的游船。
-
78、歌响:犹歌声。
-
79、歌坛:(1)指歌唱界;声乐界
-
80、歌场:1.类似歌墟的集会。2.歌唱的场所。
-
81、歌伴:1.一起歌唱的友伴。2.伴奏者。
-
82、歌工:指以演奏﹑歌唱为业的人。
-
83、歌筒:指笛﹑箫一类的管乐器。
-
84、歌馆:1.表演歌舞的楼馆。
-
85、歌版:即拍板。乐器。歌唱时用以打拍子﹐故名。
-
86、歌管:1.谓唱歌奏乐。
-
87、歌板:即拍板。乐器。歌唱时用以打拍子﹐故名。
-
88、歌钟:(1)即“编钟”,古代铜制打击乐器
-
89、歌头:1.相传隋炀帝凿汴河时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即指全曲之首章。又﹐截大曲多遍之开头部分﹐倚声填词﹐亦谓"歌头"。2.词牌名。五代李存勖有《歌头》词﹐见《尊前集》。亦为"水调歌头"的简称。3.指领唱者。
-
90、歌味:歌曲的风味。
-
91、歌奏:1.歌咏奏乐。
-
92、歌笑:歌唱笑乐。
-
93、歌思:歌颂思慕。典出《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
94、歌凤:1.《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歌凤"为避世隐居之典。
-
95、歌筵:有歌者唱歌劝酒的宴席。
-
96、歌抃:击掌而歌。
-
97、歌子:歌曲
-
98、歌伯:1.旧时粤中对优秀歌手的尊称。
-
99、歌诀:(1)可以咏歌而有韵律的口诀;歌谣
-
100、歌谱:(1)歌曲的音乐符号;曲谱
歌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
1、挽歌郎:即挽郎。
-
2、短歌行:1.《乐府.相和歌.平调曲》的乐曲名,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
-
3、棹歌行:1.亦作"棹歌行"。2.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名。
-
4、怨歌行:亦称“怨诗行”。
-
5、秧歌剧:(1)由秧歌发展而成的歌舞剧,演出简单,能迅速反映现实
-
6、鞠歌行:又称《鞠歌》。古乐府平调曲名。古辞亡,后人有拟作。
-
7、南歌子: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三字或二十六字,押平声韵。双调五十二字,有平声韵和仄声韵两体。唐代另有《南歌子词》,单调,二十字,押平声韵,即五言绝句。
-
8、渔歌子: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五十字,押仄声韵。②曲牌名。属南曲越调。字句格调与词牌的半阕略异。用作引子。
-
9、弦歌宰:《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朱熹集注:“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以“弦歌宰”称以礼乐施教化的县令。
-
10、艳歌行:古乐府曲名。简称艳歌。
-
11、女歌手:(1)在音乐厅或夜总会中演唱的女性歌手
-
12、缓歌行:1.古乐府《杂曲歌辞》名。本出于《缓声歌》。南朝宋谢灵运﹑唐李颀均着有歌辞。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前缓声歌》。参见"缓声歌"。
-
13、踏歌词: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张说所制。又称《缭踏歌》。《乐府诗集》卷八二"近代曲辞"录唐崔液《踏歌词》二首。
-
14、轻歌剧:1.源出意大利文operetta,一译"小歌剧"。一种喜剧性的歌剧。通常结构短小,以独幕者居多;音乐风格较为通俗。
-
15、燕歌行:乐府《平调曲》名。现存最早的是三国·魏·曹丕所作的二首,写的是行役之事。
-
16、小歌词:按谱填写的短篇歌词。
-
17、长歌行:乐府《平调曲》名。现存汉代古辞二首。第一首用种种比喻,归结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主题,尤为著名。
-
18、踏歌图:《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山水人物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19、潘歌嘭: ‘比白色更白’。
-
20、陵歌诀: 《陵歌诀1》是作者雪雨雪月雪纷飞创建的原创虚拟小说,首发于汤圆创作,并独家签约。
-
21、可歌可泣:谓值得歌颂并使人感动流泪。亦作:可泣可歌
-
22、咳歌打战:哆嗦,发抖。
-
23、太平歌词:即落子。
-
24、陆通歌凤:以"陆通歌凤"为避世隐居的典故。
-
25、悲歌慷慨:指激昂高歌,以抒发感慨。形容壮烈的气概
-
26、雅歌投壶:1.吟雅诗及作投壶游戏。《后汉书.祭遵传》:"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李贤注:"雅歌谓歌《雅诗》也。《礼记.投壶经》曰:'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矢以柘若棘,长二尺八寸,无去其皮,取其坚而重。投之胜者饮不胜者,以为优劣也。'"后常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
27、杂歌謡辞:古代乐府采自民间的歌谣。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辑有《杂歌谣辞》七卷。分歌辞四卷﹐谣辞三卷。其中歌是入乐的。谣虽未入乐﹐但性质和乐府民歌相似。
-
28、六州歌头:词牌名。本《鼓吹曲》,六州为唐之伊、凉(梁)、甘、石、氐(熙)、渭,每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后用为词牌。双调平仄韵互协,一百四十三字。音调悲壮,多以写吊古之词。
-
29、流行歌曲:(1)一般流行时期不长但受到广泛欢迎和易于演唱和记忆的歌曲
-
30、红树歌童:唐时对黄莺的美称。
-
31、吹弹歌舞:吹竹,弹丝,唱歌,跳舞。多泛指演奏或表演才能。
-
32、悲歌易水:亦作'悲歌击筑'。
-
33、朝歌鼓刀:比喻有才能者未被发现重用。亦作“屠牛朝歌”。屈原《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唐?李白《鞠歌行》:“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
34、汤头歌诀:将中药常用配方编成的歌诀﹐便于习医者记诵和应用。通行的有清汪昂所编的《汤头歌诀》一书。
-
35、悲歌击筑: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以"悲歌击筑"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
36、弦歌不辍: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弦歌:以琴瑟[sè]伴奏而歌诵;辍[chuò]:停止,中止。
-
37、欢歌曼舞:欢快的歌声,曼妙的舞蹈
-
38、欢歌笑语:欢乐的说笑声。
-
39、高歌一曲:放声高唱一首歌,但是一般是泛指唱歌,不仅仅只唱一首。
-
40、如歌如泣:那声音呜呜动人。
-
41、乡村歌曲:乡村歌曲;xiānɡcūnɡēqǔ美国的一种流行歌曲。
-
42、颂歌效应:在“颂歌效应”下,故意夸大工作成绩、缩小存在问题在一些地方已司空见惯。
-
43、借歌寄情: 用歌词所表达的意思来反衬自己的内心情炽热的感情通过音符传播出来。
-
44、朝歌夕舞:《水经注》。
-
45、一展歌喉: (向别人好好地)展示自己的歌唱本领,放声唱出来。
-
46、十万歌颂: 西藏诗圣密勒日巴的诗歌集。
-
47、朝歌屠叟:《尉缭子武议》。
-
48、接舆歌凤:指政治腐败无望,表示隐避、做世之意。
-
49、东方歌剧: 同“惊惧”。
-
50、朝歌为屠:比喻从事的工作下贱、社会地位低下。或者解释为,人在不得志时的低下工作,言外之意,以后还有飞黄腾达之时。
-
51、诗歌赏析: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
-
52、行歌拾穗:一个后用来为老而听其自然、自得其乐的典故故事
-
53、赵歌燕舞: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
-
54、清歌流觞: 古语中,流觞一般用于水宴上,酒杯随水流到哪里就该谁喝酒的意思,清歌流觞,酒杯到了谁那里谁就唱歌。
-
55、通俗歌曲: 一种形式简单、曲调流畅,容易被社会大众接受的歌曲。
-
56、杂歌谣辞:古代乐府采自民间的歌谣。
歌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凯歌:(1)得胜时所唱的歌 (2)歌唱胜利
-
2、副歌:(1)分节歌曲作品中每节后面的歌词重复演唱的部分。常为二段式歌曲中的第二乐段 (2)歌曲中重复唱的部分或每节歌曲收尾时唱的叠句
-
3、队歌:即《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周郁辉词,寄明曲。歌曲体现了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任务,表达了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信念和理想。
-
4、夯歌:(1)打夯时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的歌
-
5、骊歌:告别的歌。
-
6、讴歌:(1)歌颂;用歌唱、言辞等赞美
-
7、挽歌:(1)哀悼死者的歌
-
8、九歌:古代乐曲。相传为禹时乐歌。泛指各种乐章。
-
9、对歌:(1)双方应答轮唱形式,多流行民间,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
-
10、唱歌:(1)以抑扬有节奏的音调发声
-
11、笙歌:1. 和笙之歌。 2.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
12、安歌:神态安详地歌唱。
-
13、巷歌:在里巷中歌唱。表示欢悦。
-
14、咏歌:1.吟咏歌颂。 2.吟咏歌唱。 3.诗歌。 4.《咏歌》是苑波所写的一首赞美大自然的散文诗。
-
15、菱歌:采菱之歌。
-
16、赓歌:酬唱和诗。
-
17、行歌:(1)歌,吟,抽咽的哭。行,走动着。行歌意为一边走着一边抽抽咽咽地哭。是孩子的哭状
-
18、颠歌:滇歌。古时西南夷的民歌。颠,通"滇"。
-
19、杂歌:1.指古诗中的歌或行。《文选》有杂歌一目。2.苗族指山歌。
-
20、党歌:某一政党规定的表达该党宗旨的歌曲。
-
21、拉歌:集会或行军时相互邀请唱歌。
-
22、诗歌:(1)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
23、榜歌:船夫所唱的歌。
-
24、和歌:亦作“和哥”。亦作“和哥”。指多人应和而重复吟唱的一节歌曲。应和他人之歌声而歌唱。指酬和的诗歌。亦作:和哥和哥
-
25、鱼歌:渔人唱的民歌小调。
-
26、斗歌:1.亦作"斗歌"。2.对歌。
-
27、秧歌:(1)一种与小歌剧相似的民间舞蹈,用锣鼓伴奏,有的地区也表演故事。中国北方农村广为流行。跳这种舞叫扭秧歌或闹秧歌
-
28、薤歌:即《薤露》。
-
29、但歌:汉魏时无伴奏歌曲名。
-
30、点歌:指定歌曲名或同时指定演唱者,听取演唱。
-
31、冯歌:谓冯驩弹铗而歌。
-
32、国歌:(1)法定在正式场合代表国家的歌曲
-
33、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
34、鹦歌:即鹦哥。
-
35、遂歌:答歌。
-
36、嬥歌:古代巴蜀一带的民歌。
-
37、了歌:即了哥。
-
38、恋歌:(1)爱情歌曲
-
39、民歌:(1)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
-
40、頌歌:(1)赞美祝颂的诗歌 (2)赞美;祝颂
-
41、奏歌:1.行歌﹐献歌。
-
42、狼歌:指《白狼歌》。《后汉书.西南夷传》收有白狼王《慕汉歌诗》三篇。后亦泛指少数民族慕德归化之歌。
-
43、穆歌:1.相传穆天子所作的歌。
-
44、升歌:谓祭祀、宴会登堂时演奏乐歌。
-
45、彻歌:撤祭器而歌。
-
46、春歌:1.春时歌唱。2.春天的歌。3.犹情歌。4.乐府清商曲辞之一。《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有《春歌》。
-
47、弹歌:1.古歌谣名。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范蠡进善射者陈音,勾践询以弓弹之理,陈音于应对中引古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古诗源》卷一有《弹歌》一首,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文心雕龙.章句》作"《竹弹》之謡"。
-
48、凱歌:(1)得胜时所唱的歌 (2)歌唱胜利
-
49、樂歌:(1)乐曲与歌曲 (2)特指带伴奏的歌唱
-
50、龙歌:管乐器的吹奏声。
-
51、踏歌:(1)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征是集体性,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牵手或搭肩,上身动作不多,主要是脚下的舞步变化,边歌边舞
-
52、组歌:(1)一组从不同侧面反映同一中心思想和题材的歌曲
-
53、校歌:(1)学校规定的代表本校的歌曲
-
54、北歌: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歌。
-
55、村歌:民间歌谣。
-
56、放歌:(1)放声歌唱
-
57、含歌:犹低吟。
-
58、恺歌:军队战胜归来奏恺乐时所唱的歌。
-
59、甿歌:民间歌谣。
-
60、欧歌:讴歌﹐歌颂。欧﹐通'讴'。
-
61、优歌:优人唱的歌曲。
-
62、鹆歌:鸲鹆的欢叫声。
-
63、宁歌:1.《楚辞.离骚》"宁戚之讴歌兮"洪兴祖补注谓《三齐记》载其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以"宁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
64、琴歌:乐府琴曲歌辞之一种。弹琴与唱歌。
-
65、山歌:(1)短小质朴、节奏自由的民间歌曲,流行于中国南方农村或山区
-
66、乐歌:(1)乐曲与歌曲 (2)特指带伴奏的歌唱
-
67、短歌:1. 日文五行诗的固定形式,其第一行与第三行各有五个音节,其它各有七个音节。 2. 形式短小的汉语古典歌行诗。
-
68、漫歌:随意吟唱。
-
69、铙歌:军中乐歌。传说黄帝﹑岐伯所作。汉乐府中属鼓吹曲。马上奏之﹐用以激励士气。也用于大驾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凯班师。 泛指军歌。 指凯歌。
-
70、啸歌:(1)长啸吟咏
-
71、孤歌:独自歌唱。
-
72、儿歌:(1)儿童歌曲;儿童歌谣
-
73、壤歌:1.即《击壤歌》。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后成为歌颂太平盛世之典。
-
74、棹歌:亦作“櫂歌”。行船时所唱之歌。指《櫂歌行》曲。
-
75、伧歌:指南北朝时期北地乐府民歌。
-
76、鞠歌:1.指《鞠歌行》。
-
77、清歌:(1)无乐器伴奏的歌唱 (2)清脆的歌声
-
78、情歌:(1)爱情歌曲的总称 (2)表现男女爱情的歌曲
-
79、钓歌:渔歌。渔人所唱的歌。
-
80、悲歌:(1)哀声歌唱
-
81、豳歌:指《诗.豳风.七月》。
-
82、齐歌:1.指齐宁戚饭牛作歌,为齐桓公相。2.齐声歌唱。
-
83、黎歌:黎族人所唱的山歌。
-
84、牧歌:(1)牧童、牧人唱的歌谣;以农村生活情趣为题材的诗歌和乐曲
-
85、凄歌:1.悲歌。
-
86、舆歌:民众歌谣。
-
87、载歌:犹歌唱。
-
88、寒歌:指《易水歌》。
-
89、双歌:1.指由上下两阕相叠而成的词。
-
90、长歌:1.引吭高歌。 2.篇幅较长的诗歌。
-
91、宸歌:帝王所作的诗歌。
-
92、京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设在瑞金,当地人民把瑞金改为瑞京,把这里的山歌叫做京歌。
-
93、蛮歌:南方少数民族之歌。
-
94、抛歌:卖唱。
-
95、雅歌:伴以雅乐歌唱的诗歌。 风雅的歌吟。
-
96、赞歌:(名)赞美的歌曲或诗文:英雄~。
-
97、哀歌:(名)悲伤的歌曲:一曲~催人泪下。②(动)哀伤地唱歌:俯首~。
-
98、樵歌:樵夫唱的歌。
-
99、按歌:按乐而歌。
-
100、登歌:1.亦作"登哥"。亦作"登謌"。2.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3.指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所奏的歌。4.泛指歌词。5.犹歌颂。6.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所用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