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彻底:(1)通透到底。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 (2)形容水清见底
-
-
-
-
-
-
-
8、彻坐:撤去座位。旧时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赐坐面议。及宋范质执宰,惧面议仓卒有失,每议事则具札子进呈。坐论之礼遂废。见《宋史.范质传》。
-
-
-
11、彻朗:犹清明。指心地清净光明。彻,同'澈'。
-
-
-
-
-
-
17、彻帘:封建时代,君主年幼,其祖母或母亲当政,称垂帘,归政则称彻帘。
-
18、彻侯:爵位名。秦统一后所建立的二十级军功爵中的最高级。汉初因袭之,多授予有功的异姓大臣,受爵者还能以县立国。后避武帝讳,改称通侯或列侯。新莽时废。后用以泛指侯伯高官。
-
-
-
21、彻听:1.形容听力极强,无所不闻。2.犹言上达尊听。表敬之辞。
-
-
-
24、彻县:1.亦作"彻悬"。2.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
-
-
26、彻幂:谓撤去食物上的罩巾。古代宴宾时的一种礼节
-
-
-
29、彻乐: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或卿大夫撤除乐器,以示忧戚。 借指逝世。
-
-
-
-
33、彻棘:撤除试院门前棘枝。谓科举考试发榜后解禁。后多借指考试事务完毕。
-
-
-
-
37、彻扎:1.亦作"彻扎"。2.谓穿透铠甲。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潘尫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
-
39、彻悬:1.亦作"彻悬"。2.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
-
-
-
42、彻膳: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
-
43、彻缀:《书.顾命》:"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孔传:"缀衣,幄帐。群臣既退,彻出幄帐于庭。"孔颖达疏:"王病重,不复能临此坐,故彻出幄帐于庭,将欲为死备也。"后因以"彻缀"为帝王死去的婉辞。
-
-
-
46、彻札:1.亦作"彻扎"。2.谓穿透铠甲。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潘尫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
-
-
49、彻瑟:古代士遇父母或己有疾,撤去琴瑟,以示忧戚,或表示思静。《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彻琴瑟。'贾公彦疏:'今以父母有疾,忧不在于乐,故去之。'后以'彻瑟'指临终。
-
50、彻天:1.上达云天。形容盛大。2.上达云天。形容高。3.上达云天。形容声音响亮。4.整天。
-
-
-
-
-
-
-
-
-
-
5、减膳彻悬:减少肴馔和停奏音乐。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往往以此表示自责。
-
-
-
-
-
10、响彻行云:声音很大,在天上的云层中都响遍了。形容声音嘹亮高吭。
-
11、响彻天际: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传到天边。
-
12、曼彻斯特:曼彻斯特(Manchester),人口约51万。
-
-
-
15、响彻人寰: 一般指名声等世人皆知,大名鼎鼎。
-
-
-
-
-
-
-
-
8、清彻:清静明朗。清而透明。清脆;清晰。多形容音响。
-
9、盍彻:《论语.颜渊》:'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谓何不用周代十分抽一的税率。有若认为薄赋则民足,民足则君亦足。后因以'盍彻'指施行仁政。
-
-
-
-
-
-
-
-
-
18、澄彻:(1)水清见底。即清澈。后也指思念清明
-
-
20、贡彻:1.贡﹑彻分别为夏周的田税制度,后因以"贡彻"指赋税。
-
-
-
-
24、鉴彻:1.亦作"鉴彻"。2.犹洞照。用作敬词。
-
-
-
-
-
-
-
-
-
-
-
-
-
-
-
39、柱彻:古代占卜灼龟甲所现的直贯裂纹。据之以定吉凶。
-
-
-
42、赞彻:指古代祭祀完毕,小祝帮助大祝撤去祭器。
-
-
-
-
-
47、平彻:1.谓词气平和而说理透彻。2.犹言常轨。
-
-
49、朗彻:1.明白透彻。2.明净。3.指清秀。4.爽朗通脱。
-
-
51、响彻:(1)充满了回荡的声音 (2)使音乐或叫声在空中回荡 (3)充满声音
-
-
-
-
55、照彻:透明晶莹。 犹照亮。谓使光明透过黑暗而遍照。
-
-
-
-
-
-
-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彻组词,彻的组词,彻字怎么组词,彻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彻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彻字在开头的组词有55个,彻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5个,彻字在结尾的组词有62个。
基本释义
〈动〉(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同本义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司宫彻之士。——《礼记·燕礼》彻筮席。——《礼记·士冠礼》大夫无故不彻县。——《礼记·曲礼》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三家者以《雍》彻。——《论语·八佾上》解车休马,罢酒彻乐。——《淮南子·原道》又如:彻案(撤去食案);彻坐(撤去座位);彻兵(撤军)拆毁;拆下彻我墙屋。——《诗·小雅·十月之交》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楚辞·天问》又如:彻屋(拆除房屋)通达;明白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又如:彻鉴(明鉴;洞察)垦治彻田为粮。——《诗·大雅·公刘》又如:彻田(垦治田地)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又如:彻札(穿透铠甲)结束,完结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如:彻命(达其使命);彻卷(毕卷;读章全卷)〈形〉通,达彻,通也。——《说文》果无不彻。——《国语·晋语六》摄而不彻。——《国语·楚语上》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国语·吴语》其何事不彻?——《国语·周语上》焚烟彻于上。——《国语·鲁语上》其聪能听彻之。——《国语·楚语下》又民之彻官百品。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国语·国语上》物彻疏明。——《庄子·应帝王》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庄子·外物》。注:“彻,通也。”又如:透彻(详尽而深入);洞彻(透彻地了解);通彻(通晓;贯通);彻夜(通宵,整夜);彻内彻外(从里到外;完完全全);彻朗(清明。指心地清净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