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帖敕:由主政大臣在奏章上签署意见,作为敕命批发,称"帖敕"。
-
-
-
5、帖括: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
6、帖妥:1.静止不动貌;安稳。2.指平安稳当。3.平静。4.妥帖,合适妥当。
-
7、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亦称"帖黄"。
-
8、帖耳:1.耳朵下垂,驯服的样子。2.贴近耳边。
-
9、帖学:研究考订法帖的源流和优劣、拓本的先后好坏以及书迹的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一门学问。以宗尚晋·王羲之、王献之以下诸帖的书派,与“碑学”相对。
-
10、帖息:驯服;平服。 安息,安宁。 补贴利息。
-
11、帖子:(1)请柬 (2)邀请客人时送去的通知
-
-
-
-
-
-
-
-
-
-
-
-
-
-
25、帖帖:1.形容帖伏收敛之貌。2.安稳貌。3.逼近﹑贴近貌。4.温顺;服帖。5.平淡无奇。
-
-
-
28、帖子词:宋代八节内宴时翰林院侍臣献给宫中的诗,粘贴于阁中门壁。大都为五七言绝句。宋欧阳修有《春帖子词》﹑《端午帖子词》。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帖子词》。
-
29、帖多救: 1.网络用语,“这样的帖子再多点,XX吧就有救了”的缩写,故简称“帖多救”。 2.“再多点这样的帖子,你的智商就有救了”。
-
1、试帖诗:诗体名。源于唐代﹐受"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亦称"赋得体"。其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清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并须切题。
-
-
-
4、笔帖式:官名。清代于各衙署设置的低级文官。掌理翻译满汉章奏文书。
-
-
6、觅帖儿:1.亦作"觅帖儿"。2.在闹市中剪脱人衣囊环佩窃取财物,宋元时称"觅帖儿"。
-
-
8、春帖子: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宋制,翰林一年八节要撰作帖子词。或歌颂升平,或寓意规谏,贴于禁中门帐。于立春日撰作的帖子词,称"春帖子"。多为五﹑七言绝句。其体工丽。
-
-
10、字帖儿: 写着简单的话的纸片,多为通知、启事之类。
-
11、伏伏帖帖:1.亦作"伏伏贴贴"。2.心甘情愿;顺从。
-
-
-
-
15、泥金帖子:用泥金涂饰的笺帖。唐以来用于报新进士登科之喜。
-
16、八字帖儿:(1)旧俗订婚前写明各自生辰八字的帖子,双方互相交换保存
-
17、金花帖子:1.唐宋以来科举考试登第者的榜帖。
-
-
-
20、反腐帖证:指网络上发表的发腐帖子,这些帖子成为了贪官违纪犯罪的铁证,其目的在于鼓励人民大众利用网络传媒,积极加入反腐工作中,起到网络监督作用,反腐帖证是“反腐铁证”的谐音,有一语双关之义。
-
1、熨帖:(1)指用字、词等妥当、合适 (2)心中没有波澜,平静 (3)〈方〉事情办得完全妥当
-
-
-
4、妥帖:稳当;合适。安定。齐备,停当。平静,宁静。
-
-
-
-
-
-
-
-
-
13、府帖:即军帖。唐代实行府兵制,故称军帖为府帖。后世因之。
-
-
-
-
-
-
19、谱帖:旧俗结拜时交换的大红帖子。上面写有姓名﹑籍贯﹑年岁﹑八字﹐以及父﹑祖﹑曾祖姓名和出身﹑官职等。
-
20、法帖:名家书法的范本。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
-
-
-
-
-
-
26、甲帖:宋时政府发至地方基层户籍单位"甲"的田契之类的文据。
-
27、六帖:唐科举考试﹐进士﹑明经科都有帖经试。凡十帖﹐中六帖即可通过帖经考试﹐故称"六帖"。参阅《通典.选举三》﹑宋程大昌《演繁露.六帖》。参见"帖经"。
-
-
-
-
-
-
-
-
-
-
-
-
-
40、读帖:看字帖上的字﹐揣摸其写法。为学习书法的方法之一。
-
41、试帖:唐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即试帖诗。
-
-
-
44、禀帖:(1)旧时老百姓向官府或官员向上司报告、请示的帖子
-
-
46、草帖:1.俗称"八字帖"。旧俗议亲时写明男方或女方的生辰八字等的帖子,相对于定帖而言。2.指旧时打官司用的诉状。
-
-
48、禊帖:《兰亭序》帖的别称。晋王羲之著名行书法帖之一。以帖中有兰亭修禊事语,故名。
-
49、羌帖:旧时我国东北地区对帝俄纸币的俗称。主要指流通于中东铁路沿线的华俄道胜银行﹑帝俄国家银行和中东铁道局所发行的金卢布﹑银卢布纸币。俄国十月革命后已废除。
-
50、换帖:(1)旧时异姓朋友结拜为兄弟时,交换写着姓名、年龄、籍贯、家世的帖子
-
-
52、牙帖:旧时捐税之一种。牙商或牙行纳税后取得牙帖,方准营业。
-
53、榜帖:1.官府的告示。2.科举录取的报帖或揭示的名单。
-
54、庚帖:(1)旧时订婚,男女双方互换的八字帖。帖上写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等
-
55、驾帖:明代,秉承皇帝意旨,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
-
-
57、汝帖:法帖名。宋大观中,汝州守王寀采择潭﹑绛﹑泉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分为十二卷,刻石置于汝州望嵩楼中。明末兵乱,楼焚碑残。清顺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重新修葺,并加诗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古轩壁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义见所存文漫漶不复识,自洛阳贴得汝帖原拓一部,重摹诸石,仍藏左轩壁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秦﹑汉﹑三国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魏晋九人书以及王羲之十帖﹑南唐十臣﹑唐三朝帝后四书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吴越王俶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字数虽不甚多,但真草隶篆无所不包。向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视。现存河南省临汝县文化馆。
-
-
-
60、定帖:宋代定婚时双方交换的帖子。其上写明家庭﹑本人及有关的详细情况。
-
61、吉帖:喜帖。即庚帖。旧时定亲用的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
-
-
63、谕帖:1.上级给下级的手令﹑告戒的文书﹔长辈对晩辈的手示或训词。
-
64、允帖:1.妥贴,妥当。2.旧日议婚时女方家长交给男方表示同意结成婚约的帖子。
-
-
-
67、全帖:旧时礼帖的一种。用红纸制,共有十面,横叠而成。用全帖表示恭敬郑重之意。
-
-
69、春帖:(1)〈方〉春天张贴的写有吉祥话的纸片
-
-
-
72、单帖:1.旧时官场中所用不折叠的名帖。亦称"单红帖"﹑"单红刺"。2.旧时礼帖的一种。用单页红纸作帖,用于亲友婚嫁喜庆等事。
-
73、剪帖:(1)把文字、图片等剪下来,贴在别的纸上 (2)用彩色纸剪成人或东西的形象,贴在纸或别的东西上
-
-
75、抬帖:1.亦作"抬帖"。凑合;配合。2.照顾﹐体贴。
-
-
-
78、婚帖:旧时订婚,由男女家写明订婚者姓名﹑生辰年月﹑家庭身份等,互相交换的柬帖。
-
-
80、填帖:唐代科举制度中的明经科以“帖经”试士,应试者须填写被帖去的经文,故称填帖。
-
-
-
83、名帖:(1)写着自己姓名的纸片 (2)〈方〉名声
-
84、年帖:即春帖。宋时由翰林书春词,以立春日剪帖于宫中门帐,谓之春端帖子,简称春帖。明时又称年帖。
-
-
-
87、摹帖:描摹法帖。谓以薄纸覆字帖上依其笔画摹写。
-
88、射帖:1.亦作"射贴"。2.用箭射靶。3.指箭靶。
-
89、潭帖:1.亦称"长沙帖"。2.汇刻丛帖。北宋庆历间刘沆帅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时,命僧希白摹刻。计十卷。以《淳化阁帖》为底本,增入晋王羲之《霜寒帖》﹑《十七帖》以及王蒙﹑颜真卿等帖。与《绛帖》齐名。因刻于潭州,故名。原石毁于南宋建炎年间,翻刻本很多。参阅宋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淳化帖》﹑明陶宗仪《辍耕录.淳化阁帖》。
-
90、小帖:1.小的揭帖。2.小幅的法书。3.便条。4.北方称庚帖为小帖。
-
91、一帖:药一剂称一帖。指一帖药。一幅字帖。犹一盏。古代科举考试的一条试题。
-
-
93、丛帖:古今名帖汇编之称。相传始于南唐《澄清堂帖》。
-
-
95、户帖:1.亦作"户贴"。2.登记每户田产或人口的册子。
-
-
97、鹅帖:世传为王羲之之子王献之手笔,实为南朝宋以后好事者傅会王羲之写《道德经》换鹅事所伪造。
-
-
-
100、招帖:(1)张贴在街头或公共场所的文字、图画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帖组词,帖的组词,帖字怎么组词,帖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帖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帖字在开头的组词有29个,帖字在中间的组词有20个,帖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00个。
基本释义
帖〈名〉(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写在帛上的书签帖,帛书署也。——《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名册,名簿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铭功纪事的石刻称“碑”,书疏称“帖”。如:晋代王羲之有《姨母帖》、《快雪时晴帖》又指石刻、木刻的拓本,书画的摹临范本。如:碑帖;字帖;画帖对联;联语金子友来乞楹帖。——《瓯北诗话》又如:春帖(春联)另见tiē;tiě帖〈形〉帖服。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三侠五义》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温顺,服帖);帖伏(折服,顺从不反抗);帖胁(拘束不展)安定事不妥帖。——王逸《楚辞序》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宁;安定)安静帖,静也。——《广雅》又如:帖息(平静无声);帖妥(静止不动)〈动〉粘。同“贴”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如: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紧挨着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世说新语·假谲》又如:帖骑(贴身于马上);帖席(贴卧席上);帖伏(贴地而伏)砌垒帖石防溃岸。——唐·杜甫《早起》添补,增添。如:帖例(帖附前例)典押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新唐书·李峤传》另见tiě;tiè帖〈名〉官府文书,公文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又如:帖发(行文发送);帖写(清时衙门中的抄写小吏);帖头(差役)证券;单据;凭证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宋史》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如:名帖;拜帖;盟帖;庚帖;请帖;下帖子;回帖;谢帖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如:招帖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题赋曰帖,故唐制帖试士曰试贴。——《通俗文》又如:帖恬(科举考试的一种程式文章);帖经(帖文。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帖试(帖括。以帖经试士)箭靶箭头破帖浑无敌。——唐·贾岛《上邠宁邢司徒》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启帖理针线,非独学裁缝。——唐·孟郊《古意》标签以纸帖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韵为一帖。〈量〉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如:一帖药另见tiē;ti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