伎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伎俩:(1)手段;花招 (2)技艺;本领
-
2、伎荷:出水面的荷花。伎,通"企"。
-
3、伎能:技能。
-
4、伎巧:技术,技艺。 指精美奇巧的工艺品。 指工艺匠人。
-
5、伎痒:1.亦作"伎懩"。2.谓有所擅长,遇机会即欲表现,如痒难忍。3.泛指欲望强烈。
-
6、伎人:指女歌舞艺人。
-
7、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
-
8、伎乐:1.音乐舞蹈。 2.指歌舞女艺人。 3.一种乐舞。
-
9、伎艺:1.技艺,指手艺或艺术表演等。2.指有技艺的人。
-
10、伎苛:谓治事烦苛。
-
11、伎数:方伎数术。
-
12、伎家:指以歌舞或出卖色相为职业的女子。
-
13、伎术:技艺方术。
-
14、伎力:技能与勇力。
-
15、伎曲:谓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
-
16、伎坊:教坊。
-
17、伎道:方术。
-
18、伎作:指手艺人。
-
19、伎儿:指歌舞艺人。
-
20、伎工:在宫廷中供奉的歌舞艺人。
-
21、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
-
22、伎懩:1.亦作"伎懩"。2.谓有所擅长,遇机会即欲表现,如痒难忍。3.泛指欲望强烈。
-
23、伎伎:行步舒展貌。《诗.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维足伎伎。"毛传:"伎伎,舒貌。谓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郑玄笺:"鹿之奔走,其势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群也。"一说"伎伎"为速行之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
24、伎术官:指医官﹑太史官等有某种技艺或术数的官吏。
-
25、伎术人:有某种技艺或术数的人。
伎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奏伎:(1)表演技艺 (2)也说“奏艺”
-
2、倡伎:古称以歌舞杂戏娱人的男女艺人。娼妓。
-
3、骋伎:1.亦作"骋伎"。2.施展技艺,施展才能。
-
4、故伎:(1)曾玩过的花招、手法
-
5、家伎:见“家妓”。
-
6、才伎:亦作"才技"。
-
7、效伎:亦作“效技”。
-
8、奇伎:见“奇技”。
-
9、末伎:古指工商业。不足道的技艺。
-
10、口伎:1.见"口技"。
-
11、淫伎:无益的技艺。指制造奢华物品的技艺。
-
12、逞伎:1.亦作"逞伎"。2.施展技艺。
-
13、歌伎: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
14、杂伎:1.见"杂技"。
-
15、仙伎:谓非凡的技能﹑本领。
-
16、灯伎:以灯彩为道具的舞蹈。
-
17、工伎:1.技艺方术。2.指从事各种技艺的人。
-
18、方伎:旧时总称医、卜、星、相之类的技术。
-
19、进伎:进献歌舞。
-
20、材伎:1.亦作"材技"。
-
21、国伎:犹国乐。
-
22、手伎:(1)手艺 (2)杂技的一种,运用手的技巧抛接、耍弄各种物件
-
23、贱伎:1.卑微的技艺。亦指从事卑微技艺的人。2.特指妓女。
-
24、音伎:1.亦作"音伎"。2.伎﹐通"技"。音乐的技能。
-
25、鬻伎:亦作'鬻伎'。 出卖技术。 以技艺谋生。 卖弄本领,炫耀高明。
-
26、游伎:指出游的歌妓。
-
27、绝伎:(1)独一无二、超群的技艺;极高的技艺;别人很难学会的技艺
-
28、营伎:亦作'营伎'。 古代军中的官妓。
-
29、曲伎:亦作“曲技”。
-
30、女伎:见“女妓”。
-
31、马伎:马戏,人骑在马上所做的各种表演。杂技的一种。
-
32、绳伎:1.亦作"绳技"。亦作"绳妓"。2.杂技之一种。俗称走索。3.指绳技艺人。
-
33、声伎:亦作'声妓'。旧时宫廷及贵族家中的歌姬舞女。 亦作'声技'。指歌舞等技艺。
-
34、神伎:1.亦作"神伎"。2.神妙的技艺。
-
35、作伎:1.亦作"作妓"。2.谓表演歌舞或演奏音乐。
-
36、伎伎:行步舒展貌。《诗.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维足伎伎。"毛传:"伎伎,舒貌。谓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郑玄笺:"鹿之奔走,其势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群也。"一说"伎伎"为速行之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
37、薄伎:薄技。
-
38、百伎:1.各种伎俩。2.各种伎艺。
-
39、邯郸伎:邯郸郭公(北齐后主高纬)的伎俩。
-
40、缘竿伎:古代百戏杂技中的爬竿节目。亦称'缘竿伎伎'﹑'缘竿伎戏'。
-
41、蹴瓶伎:1.亦作"蹵瓶伎"。2.古代杂技名。
-
42、都卢伎:古代爬竿杂技。
-
43、辟邪伎:1.古代装扮成辟邪兽形的舞伎。
-
44、龟兹伎:乐舞名。指擅长龟兹乐舞的歌伎。
-
45、高絙伎:1.亦作"高縆伎"。2.指杂技中走索的艺人。
-
46、清商伎:隋时清乐名。
-
47、高丽伎:隋时七部乐之一。采用高丽乐曲,配以十四种乐器,由十八人演奏。
-
48、鼓舞伎:舞乐名。
-
49、担幢伎:表演担幢杂技的人。
-
50、高縆伎:1.亦作"高縆伎"。2.指杂技中走索的艺人。
-
51、婆猴伎:1.亦作"婆侯伎"。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
52、倒舞伎:表演倒立杂技的艺人。
-
53、坐部伎:唐玄宗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
-
54、吞剑伎:我国传统杂技之一。
-
55、正声伎:指清商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即宫调﹑商调﹑角调。
-
56、婆侯伎:1.见"婆猴伎"。
-
57、椀珠伎:1.古杂技。犹今舞碟弄碗之戏。
-
58、立部伎:唐代宫廷燕乐之一。与坐部伎相对。
-
59、歌舞伎: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
-
60、三部伎:唐玄宗分宫廷乐伎为三部:堂下立奏为立部伎,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又选坐部伎教于梨园为法曲部,故后世有"三部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