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誓言:1.誓师时所说的话。2.泛指宣誓﹑发誓时说的话。3.相互约定的话。4.约誓﹔以言相约。
-
3、誓墓:《晋书.王羲之传》﹕"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后因以"誓墓"称去官归隐。
-
4、誓檝:《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以"誓檝"指立誓消灭敌人﹐振兴国家。
-
-
6、誓诰:誓和诰的并称。《尚书》中誓有《甘誓》﹑《泰誓》﹐诰有《汤诰》﹑《召诰》等。
-
-
-
-
-
11、誓师:(1)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 (2)泛指群众集会庄严地表示决心
-
12、誓肌:犹言刻骨铭心。语本《文选.谢朓》﹕"抚臆论报﹐早誓肌骨。"张铣注﹕"铭镂肌骨而不忘。"
-
-
-
-
-
-
-
19、誓命:1.约束警戒之辞。2.誓志效命。3.誓和命。《尚书》文体名。
-
20、誓骨:《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高诱注﹕"胡人之盟约﹐置酒人头骨中﹐饮以相诅。"后以"誓骨"指订立盟约﹐表示决心。
-
-
-
23、誓清:《晋书.祖逖传》﹕"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以"誓清"指立誓清除敌人。
-
-
25、誓江:语本《晋书.祖逖传》﹕"﹝祖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以"誓江"为矢志收复失地﹑安定国家的典故。
-
-
-
28、誓带:《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后以"誓带"指功臣爵禄﹐世代永传。
-
-
-
31、誓牧:《书》有《牧誓》篇﹐言周武王伐纣﹐在牧野誓师。后遂以"誓牧"指誓师征伐。
-
-
-
34、誓社:誓众于社。谓田猎祭社之前教习战阵之法。
-
-
-
-
-
-
-
-
-
-
-
45、誓中流: 誓中流,典故名,典出《晋书》卷六十二《祖逖列传》。祖逖帅兵北伐,渡江于中流,祖逖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后遂以“誓中流”等指晋祖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拍击船桨,立誓收复中原的故事。比喻立志进取,不成不罢。
-
46、誓愿力: ”誓愿力“是一句佛教术语,指果得之功德力。
-
-
2、四弘誓愿:佛教徒的四大愿望。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
-
4、马厂誓师:民国初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为讨伐张勋而进行的誓师。
-
-
-
3、诰誓:古代君王训诫勉励民众的文告。 借指《尚书》。
-
-
-
-
-
-
-
-
-
-
-
-
-
-
-
-
19、汉誓:《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又:"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后以"汉誓"指汉初封爵之誓或山河之誓。
-
-
-
-
-
24、典誓:《尚书》中《尧典》﹑《汤誓》等篇的并称。泛指其中典谟训诰誓命一类的文章。
-
-
-
-
28、言誓:1.盟誓。2.哲言。指古圣贤教诲。誓﹐通"哲"
-
-
30、惜誓:1.《楚辞》篇名。作者不详,或谓汉贾谊作。王逸注:"《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复背之也。古者君臣将共为治,必以信誓相约,然后言乃从而身以亲也。盖刺怀王有始而无终也。"亦借指遭谗见忌的怨愤之作。
-
31、宣誓:(1)参加某一组织或任职时在一定的仪式中说出表示忠诚和决心的话
-
-
-
-
-
36、训誓:1.《尚书》六体中的训与誓的并称。训乃教导之词﹐誓则用于军旅。2.谓训导告诫军旅。
-
-
-
-
-
-
-
-
-
-
-
-
-
-
50、血誓:是一种很郑重的起誓,表示一定会遵守誓言,即便是以血为代价也不会违背誓言,但是不代表能成真,誓言是决定好的,一定要做到的,并且有能力做到的,不是梦想,没有是否成真的说法。
-
51、汤誓:为了一举消灭夏桀,临战之前,商汤发出了隆重的动员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汤誓”。
-
52、説誓:发誓,起誓。《水浒传》第十五回:“六人都説誓了,烧化钱纸。”《水浒传》第八一回:“戴宗笑道:‘你我都是好汉,何必説誓。’燕青道:‘如何不説誓!兄长必然生疑。’”
-
53、击楫誓:晋·祖逖帅师北伐,渡江于中流,敲击船桨立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罢休。见《晋书•祖逖传》。后因以“击楫誓”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
-
-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誓组词,誓的组词,誓字怎么组词,誓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誓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誓字在开头的组词有46个,誓字在中间的组词有4个,誓字在结尾的组词有56个。
基本释义
〈动〉(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同本义誓,以言约束也。——《说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约信曰誓。——《礼记·曲礼》予誓,告汝誓命。——《书·甘誓》。注:“要信也。”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卫风·氓》司射西面誓之。——《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终待说山盟海誓。——赵长卿《贺新郎》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誓与城为殉。——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又如:誓志(发誓立志);誓死不贰(发誓至死不变心);誓辞(立誓的言辞);誓戒(誓约警戒);誓剑(对着剑发誓;皇帝赠与出巡大臣的宝剑,即后世所称的“上方宝剑”);誓书铁券(即“丹书铁券”。古代帝王颁赐功臣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接受爵位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下,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周礼》告诫;告知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候,大夫射参,士射干。”——《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惟君有黼裘以誓省。——《礼记·玉藻》。疏:“告勑也。”一日誓,用之于军旅。——《周礼·秋官·士师》又如:誓戒(约束警戒);誓民(告戒吏民);誓众(告诫众人)铭刻;牢记。如:誓肌(刻骨铭心)〈名〉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张陈背誓。——曹植《五帝诛》周武有孟津之誓。——《左传·昭公四年》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如:誓令(誓言与命令);誓信(盟约);誓书(盟约);誓章(记载有誓词的文件);誓要(约盟,盟誓)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如:《汤哲》、《泰誓》、《秦誓》〈形〉谨慎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礼记·文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