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蛰伏:(1)动物冬眠 (2)指人蛰居
-
2、蛰蛰:众多貌。
-
3、蛰虫:(1)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
-
4、蛰萤:谓因遇冷而光不甚明亮的萤火虫。
-
5、蛰气:谓冬季闭塞之气。
-
6、蛰地:谓潜藏在地下。
-
7、蛰燕:冬季伏匿在岩穴中的燕子。
-
8、蛰虺:潜伏的毒蛇。
-
9、蛰兽:藏在洞中过冬的兽类。
-
10、蛰陷:塌陷。
-
11、蛰鳞:藏伏的蛟龙。喻潜藏的志士。
-
12、蛰雷:惊醒蛰虫之雷。谓初发的春雷。
-
13、蛰户:蛰虫伏处的洞穴。
-
14、蛰裂:塌陷开裂。
-
15、蛰处:隐居。
-
16、蛰藏:(1)蛰居,潜藏
-
17、蛰龙: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
18、蛰剑:埋藏在地下的宝剑。典出《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
19、蛰恶:隐蔽的罪恶。
-
20、蛰居:(1)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
21、蛰卧:指藏起来趴在那里。
蛰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蛰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惊蛰:(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
2、蛰蛰:众多貌。
-
3、冬蛰:冬眠。
-
4、出蛰:动物结束冬眠,出来活动。
-
5、伏蛰:隐伏,潜藏。
-
6、蟠蛰:1.蛰居;隐居。2.藏伏。
-
7、发蛰:1.冬眠的动物到了春天开始活动。
-
8、雷蛰:指蛰伏﹐蛰居。雷于冬时蛰伏不出﹐故称。
-
9、潜蛰:潜伏。
-
10、百蛰:各种冬眠的虫。
-
11、解蛰:谓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
-
12、冻蛰:1.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
13、起蛰:惊起蛰伏的虫﹑兽。比喻使隐逸的贤才出为世用。
-
14、江蛰:指江边冬眠的动物。
-
15、启蛰: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 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
-
16、幽蛰:冬眠土中的虫类。喻草野或隐退之士。
-
17、沦蛰:犹埋没。
-
18、栖蛰:栖居。
-
19、闭蛰:虫类藏伏冬眠。
-
20、永蛰:犹长眠。指死。
-
21、诸蛰:1.各种冬眠于土中的虫。
-
22、龙蛰:谓阳气潜藏。
-
23、入蛰:动物进入冬眠,在一定的时期内潜伏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谓之"入蛰"。
-
24、土蛰:地下冬眠的动物。
-
25、啓蛰:1.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孔颖达疏:“《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杨伯峻注:“启蛰犹今言惊蛰,宋王应麟所谓‘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至汉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夏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夏正正月之节气。”唐柳宗元《非国语·不藉》:“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得其种。”2.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骆鹏《寄怀师农》诗:“风高尚有南飞雁,龙伏曾无启蛰雷。”
-
26、雷起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