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组词
>
夏组词

夏的组词

反馈
夏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夏天:(1)同“夏2”
  • 2、夏侯:(1)复姓
  • 3、夏蘖:树木夏天新生的枝条。
  • 4、夏桀: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谥号桀,荒淫无度,暴虐无道。
  • 5、夏癸:即夏桀。
  • 6、夏翟:1.亦作"夏狄"。2.羽毛五色的野鸡。
  • 7、夏熟:(1)夏季作物成熟
  • 8、夏娃:希伯来文的音译,一译厄娃。
  • 9、夏禴:1.亦作"夏禴"。2.谓天子诸侯夏祭。
  • 10、夏宫:即夏台。
  • 11、夏至:(1)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夏至点的时刻;对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冬至点的时刻 (2)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21或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 12、夏耘:(1)夏锄
  • 13、夏雩:古代夏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 14、夏季:(1)见“夏天” (2)埃及古历一年三季之一,每季四个月,其他两季为冬季和洪水季
  • 15、夏月:夏天。
  • 16、夏数:指夏历。
  • 17、夏日:(1)夏天 (2)夏季的太阳
  • 18、夏中:1.犹夏季。2.佛教语。谓夏安居间之九十日,即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 19、夏簟:夏天用的竹席。
  • 20、夏康:夏代君王太康的省称。太康为启之子,以游乐放纵而失国。《楚辞.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王逸注:"夏康,启子太康也。"一说"康娱"连文。康娱自纵,以致丧乱。见戴震《屈原赋注》。
  • 21、夏收:1. 夏日收获作物。 2. 夏季的收成。
  • 22、夏载:夏禹的乘具。指舟﹑车﹑輴﹑樏。
  • 23、夏正:夏历正月的省称。代指夏历。夏以正月为岁首,商以夏历十二月﹑周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见《史记.历书》。秦及汉初曾一度以夏历十月为正月。自汉武帝改用夏正后,历代沿用。
  • 24、夏畦:1.指夏天在田地里劳动的人。2.指卑躬屈膝,对人谄媚。
  • 25、夏潦: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 26、夏阳:夏季的阳光。
  • 27、夏管:(1)夏季的田间管理
  • 28、夏鮌:即鲧。传说为尧舜时代的部落首领。禹之父。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九年未成,被殛于羽山。《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苍頡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鮌作城。”
  • 29、夏输:缴纳夏税。
  • 30、夏籥:夏后氏文舞之乐。
  • 31、夏条:夏天树木茂盛的枝条。
  • 32、夏禹:(1)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姓如人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在位八年,后南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据传,禹治水,历十年之久,“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
  • 33、夏鲧:1.同“夏鮌”。 2.即鲧。传说为尧舜时代的部落首领。禹之父。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九年未成,被殛于羽山。
  • 34、夏狄:1.亦作"夏狄"。2.羽毛五色的野鸡。
  • 35、夏葛:1.夏天穿葛衣。2.指夏天穿的葛衣。
  • 36、夏鼎:即禹鼎。相传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其上镂山精水怪之形,使人以知神奸。
  • 37、夏卿:官名。周以夏官掌管军事,为六卿之一。后遂以夏卿为兵部尚书之别称。 官名。南朝梁武帝时,以太府﹑少府﹑太仆三卿为夏卿。
  • 38、夏凊:谓侍奉父母,夏天使之凉爽。
  • 39、夏典:夏代典籍。
  • 40、夏历:见“农历”
  • 41、夏气:夏令的节气,夏天的气候。
  • 42、夏节:夏季。
  • 43、夏浦:夏天的水滨。
  • 44、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 45、夏篆:古代三孤所乘以五彩雕刻为饰的车。
  • 46、夏书:指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尚书》中《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共四篇,旧亦称《夏书》。近人多以《禹贡》为后人所作,《五子之歌》和《胤征》为伪《古文尚书》,《甘誓》可能本是《商书》的一部分。
  • 47、夏宗:诸侯夏天朝见天子。
  • 48、夏官:官名。
  • 49、夏布:(1)用苎麻织的麻布
  • 50、夏涝:夏季雨水过多。
  • 51、夏装:(1)夏衣
  • 52、夏虫:1.夏天的虫。2.比喻识见短浅的人。用《庄子.秋水》典。
  • 53、夏苗:谓夏季田猎。 夏季的禾苗。
  • 54、夏衍:(1900-1995)剧作家,散文家。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后去日本留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左联,并从事进步电影的开拓与领导工作。抗战期间主办《救亡日报》等。建国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文化局局长、中国影协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电影剧本《狂流》、《春蚕》、《风云儿女》,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秋瑾传》等。有《夏衍选集》。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 55、夏服:良箭名。《文选.司马相如》:"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郭璞注引服虔曰:"服,盛箭器也。夏后氏之良弓,名繁弱;其矢亦良,即繁弱箭服,故曰夏服也。"一说指古之善射者夏羿的箭囊。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亦泛指箭或箭囊。
  • 56、夏时:夏代的历法。
  • 57、夏缦:古代卿所乘坐的五采车。
  • 58、夏五:喻文字有残缺。
  • 59、夏台:夏代狱名。又名均台。在今河南省禹县南。 代指牢狱。
  • 60、夏半:夏季过半,指夏历五月半后。
  • 61、夏璜:美玉名。相传为夏后氏的珍宝,故名。璜,半璧形的玉。
  • 62、夏子:指禹和汤。
  • 63、夏孰:(1)夏季作物成熟
  • 64、夏汛:夏季汛期。
  • 65、夏征:谓夏收后政府征收公粮。
  • 66、夏氏:(1)指禹建立的夏王朝。也称夏后或夏氏
  • 67、夏室:夏朝世室之省称。夏称宗庙为世室。
  • 68、夏礼:夏代的礼法。
  • 69、夏粮:(1)夏天收获的粮食
  • 70、夏橘:果名。金橘的别称。
  • 71、夏盟:1.古代华夏诸侯国间的结盟。2.泛指中国境内的结盟。
  • 72、夏锄:(1)指夏季锄地的活儿
  • 73、夏口:(1)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与夏口隔江相对
  • 74、夏海:大海。
  • 75、夏蚕:夏季养的蚕。
  • 76、夏首:夏初。
  • 77、夏槁:1.供夏天食用的干鱼。2.草木夏天枯死。
  • 78、夏李:大李。
  • 79、夏箭:指良箭。
  • 80、夏谚:相传流行于夏代的谚语。
  • 81、夏启:1.亦称"夏后启"。亦称"夏后开"。2.姒姓,禹之子.相传禹命伯益继位为王,禹死后,伯益推让,退隐箕山,启遂继王位,在位九年。3.后人神化夏启为仙。
  • 82、夏羊:黑色羊。因夏后氏尚黑,故名。
  • 83、夏礿:1.亦作"夏禴"。2.谓天子诸侯夏祭。
  • 84、夏耕:传说中之人名。
  • 85、夏采:《周礼》官名。主管大丧事务。
  • 86、夏成:犹夏熟。
  • 87、夏网:谓夏桀所布的罗网。语本《吕氏春秋.异用》:"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后以"夏网"比喻密布的法网。
  • 88、夏社:夏后氏的社宫。
  • 89、夏楚:1.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 2.泛指用棍棒等进行体罚。多用于对未成年者。
  • 90、夏霜:夏季降霜。
  • 91、夏课:1.唐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谓之"夏课"。其间所作诗文亦称"夏课"。2.泛指举业。
  • 92、夏育:周时著名勇士,卫人,传说能力举千钧。
  • 93、夏南:春秋时陈大夫夏征舒的别名。
  • 94、夏衣:(1)夏季穿的衣服
  • 95、夏腊:僧人出家的年数。僧人以七月十六日为岁首,七月十五日为除夕;出家后,以夏腊计算年岁,犹常人称年龄为春秋。
  • 96、夏家:指夏朝。
  • 97、夏雪:夏季降雪。 夏季未消的雪。
  • 98、夏鸡:鸟名。鹎鵊的别称。也叫催明鸟。
  • 99、夏后:见“夏后氏”。
  • 100、夏播:(1)夏天里播下种子
夏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 1、冬蟲夏草:即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Sinensis),别称冬虫草,是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的复合体。冬虫夏草功效众多,它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的,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
  • 2、半夏稻:稻子的品种名。
  • 3、解夏草:解夏之日,诸僧取生茆拟作释迦成道时之吉祥草,坐于其上而行解夏之法,然后以之分赠施主,以示分福之意。
  • 4、取夏衣:指古代已嫁女子于五月间回娘家看望父母。
  • 5、大夏侯:指汉经学家夏侯胜。
  • 6、小夏侯:称汉夏侯建。建幼学今文《尚书》于夏侯胜﹐后复学于他人﹐左右采获﹐自创门户﹐儒林称之为"小夏侯"﹐以别于胜。其说称"小夏侯氏学"﹑"小夏侯尚书"。
  • 7、销夏湾:地名。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太湖中洞庭西山之麓﹐绕山十馀里﹐寒气逼人。相传为吴王避暑处﹐故名。
  • 8、今夏米: 在古代的朝鲜种在高山以北的山阴的稻田因为晒不到阳光,而收成比较慢。
  • 9、常夏姓: 常夏氏复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既古老又新形化。
  • 10、冬日夏云: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态度温和可亲。
  • 11、冬虫夏草:(1)真菌的一种,冬季随所寄生的昆虫幼虫入土,夏季长出形状像草的繁殖器官。可入药
  • 12、江夏八俊:指东汉·刘表、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岑晊八人。
  • 13、春诵夏弦:.1.亦作"春诵夏弦"。 2.《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本谓应按季节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后亦以泛指学习咏诵。
  • 14、大小夏侯:指汉今文《尚书》学者夏侯胜﹑夏侯建。汉初﹐伏生以《尚书》授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夏侯胜之先夏侯都尉从张生受《尚书》﹐以传族子始昌﹐始昌传胜。胜传从兄子建﹐建又事欧阳高。由是《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见《汉书.儒林传.夏侯胜》。《汉书.艺文志》有《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 15、仲夏之夜: 仲夏指的是夏季的第二个月,农历4月入夏,仲夏即指农历5月。因处夏季3个月的中间,故称之。4月又谓初夏,6月酷夏或其他。仲夏夜就是指仲夏的一个夜里。
  • 16、华夏九州: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
  • 17、冬暖夏凊:凊:凉。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 18、春末夏初: 谷雨到立夏节气间。
  • 19、结夏安居: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安居旨在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因此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功夫,是养深积厚,是自我沈潜的修行。今之一般佛学院的生活便是夏安居、冬安居。
  • 20、夷夏之防: 中国古代主张严格民族界限、尊崇华夏、鄙薄其他民族的理论。具体表现为对异族人保持警觉、防备,还有禁止与外族通婚等。禁止我方先进文化传入外族,也警惕外族不良风俗对我方的影响干扰。
  • 21、盛夏三尺: 一代杂交种,雌花节位低且多,瓜条膨大迅速、长势及分枝性强,瓜条浓绿色且顺直,瓜柄短,肉厚,种腔小,单瓜重约200克,瓜尾不起肚,品质优,脆甜爽口,瓜长约33-35厘米,相对耐热、耐冷、耐病,因黄瓜作物本身性喜温暖,高温期栽培较易发生各种病害,所以平地夏季栽培应当谨慎。
  • 22、春朝夏影: 意为春天的早晨照出夏天的影子,比喻时间过的飞快。
  • 23、康夏卖书: 做人做事,应该秉持诚信,不可利用大家的善心与情怀,做出苟且之事,欺瞒大众。
  • 24、冬暧夏凉:冬天暖和夏天凉爽。
  • 25、华夏儿女:现指中国各族人。
  • 26、台风夏浪: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 27、西夏王陵: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贺兰山东麓。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墓的所在地,包括八座西夏帝王的陵园和七十余座陪葬墓。陵区范围南北10千米,东西4千米,每个陵园占地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仲夏登高: 农历五月去爬山。
  • 29、宁夏回族: 《宁夏回族》是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8年9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俭。
  • 30、时至夏末: 到了秋初夏末。
  • 31、初夏知鸣: 初夏知了鸣叫,意思是初夏到了。
  • 32、阿夏幽谷:神灵居住的地方。
  • 33、春诵夏絃: 见“春诵夏弦”。
  • 34、冬暖夏凉:冬天暖和夏天凉爽。
  • 35、华夏子孙:指中华民族的后代。
  • 36、浅色夏末:追着夏天的尾巴,看着天边傍晚的流霞回忆着夏天的美好时光。指依恋夏天的感觉,浅藏心中。
夏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华夏:(1)中国的古称;古代汉族的自称
  • 2、初夏:(1)夏季的第一月,即农历四月
  • 3、有夏:指中国。有﹐词头。 夏代。有﹐助词。
  • 4、盛夏:(1)夏天最热的日子
  • 5、畿夏: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
  • 6、半夏:植物名。天南星科半夏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
  • 7、楚夏:南楚和诸夏。
  • 8、孟夏:(1)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 9、东夏:1.古代泛指中国东部。2.金元之际的国名。金宣宗时,蒲鲜万奴据辽东自立,国号大真,历史上亦称东真。后降元;复叛,称东夏。元太宗时灭于元。参阅《元史·太祖纪》及《太宗纪》。
  • 10、陔夏:古乐章名。《九夏》之一。古代宴饮终了时奏。
  • 11、函夏:后以'函夏'指全国。
  • 12、亚夏:柯尔克孜语。万岁。
  • 13、区夏:诸夏之地,指华夏、中国。指中原地区。
  • 14、纳夏:古乐章名。九夏之一。
  • 15、构夏:1.亦作"构夏"。2.营造大厦。比喻治理国事或建立大业。
  • 16、祴夏:古代乐章《九夏》之一。
  • 17、烈夏:犹炎夏。
  • 18、结夏:1.佛教僧尼自农历四月十五日起静居寺院九十日,不出门行动,谓之"结夏"。又称结制。
  • 19、齼夏:谓夏季食欲减退。
  • 20、广夏:1.亦作"广厦"。2.高大的房屋。
  • 21、南夏:泛指我国的南部。
  • 22、叔夏:周代"八士"之一。相传为掌管山泽的官员。
  • 23、拉夏:方言。过夏。
  • 24、长夏:指阴历六月。 指夏日。因其白昼较长﹐故称。
  • 25、頀夏:夏,《大夏》,禹乐名;頀,《大頀》,汤乐名。后亦指典雅的古乐。
  • 26、染夏:染五色。
  • 27、送夏:谓送别夏天。 旧俗嫁女之后,逢夏季赠送夏令用物给女与婿,谓之'送夏'。 指农家于夏忙结束后走访亲友。
  • 28、两夏:1.亦作"两夏"。2.犹两厢。
  • 29、晩夏:夏末。指农历六月。
  • 30、骜夏:古乐章名。九夏之一。
  • 31、僧夏:1.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夏,夏腊。2.本谓僧尼于夏日就禅刹挂单,引申指寺庙。
  • 32、炎夏:(1)酷热的夏天
  • 33、清夏:清和的初夏。
  • 34、蛀夏:1.人至夏季﹐精神倦怠﹐胃纳不佳﹐称蛀夏。蛀﹐用同"疰"。
  • 35、蛮夏:蛮夷与华夏。泛指边远地区和中原地区。
  • 36、膏夏:木名。
  • 37、害夏:苦夏。人体对夏季气候不适应,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不振,以至于身体消瘦。
  • 38、槐夏:指夏季。槐树开花在夏季,故称。
  • 39、晾夏:谓旧俗在农历三月上巳日起至立夏前曝晒纱葛之类的衣服。
  • 40、仲夏:(1)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
  • 41、雷夏:古泽名。即雷泽。其地当今山东菏泽东北面黄河南岸。
  • 42、首夏: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 43、季夏:(1)夏季的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
  • 44、齐夏:古乐章名。九夏之一。
  • 45、赤夏:1.炎夏,盛夏。
  • 46、肆夏:1.古乐章名。2.泛指宴饮﹑迎送宾客之乐。
  • 47、穾夏:结构重深的大屋。
  • 48、方夏:指中国﹐华夏。与"四夷"相对。
  • 49、度夏:(1)过炎热的夏天
  • 50、晚夏:夏末。指农历六月。
  • 51、西夏:(1)公元1038年党项族在今中国宁夏、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建立的政权,1227年为元灭
  • 52、三夏:(1)指夏种、夏收和夏管 (2)指夏季的三个月 (3)夏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六月
  • 53、昭夏:古乐章名。九夏之一。比喻德行光明伟大。
  • 54、九夏:古乐名。夏季,夏天。九州华夏。
  • 55、梅夏:指初夏。因梅熟于夏初,故称。
  • 56、舞夏:即舞羽。
  • 57、纁夏:1.夏之别名。
  • 58、边夏:边地少数民族与中原华夏族的并称。
  • 59、一夏:一个夏季。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谓之一夏。佛经中称为安居。见《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安居》。
  • 60、阴夏:向北背阳的宫殿。
  • 61、章夏:1.古乐曲名。2.尧乐《大章》和禹乐《大夏》的并称。
  • 62、慎夏:谓夏天须自珍重。
  • 63、消夏:(1)避暑;用消遣方式度过夏季
  • 64、休夏:1.谓夏日休闲。2.指暑假。
  • 65、坐夏:佛教语。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称坐夏。其时正当雨季,亦称"坐雨安居"。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 66、阳夏:指夏季。夏季阳气旺盛﹐故称。
  • 67、韶夏:1.舜乐和禹乐。亦泛指优雅的古乐。2.谓德行如舜禹那样光明伟大。
  • 68、五夏:古代郊庙乐曲《昭夏》《皇夏》《诚夏》《需夏》《肆夏》的合称。
  • 69、破夏:1.佛教语。僧人在夏季三月须安居静修,谓坐夏;坐夏期内出外谓"破夏"。2.入夏。
  • 70、溽夏:湿热的夏天。
  • 71、过夏:(1)度过夏天;避暑
  • 72、暑夏:炎热的夏季。
  • 73、王夏:1.周乐名。九夏之一,王出入时所奏。
  • 74、歇夏:犹歇伏。
  • 75、朱夏:夏季。
  • 76、销夏:消夏。解暑﹐避暑。
  • 77、疰夏:中医学名词。通常指夏季身倦、体热、食少等症状。
  • 78、族夏:1.周代乐章名。为钟鼓乐九夏之一。
  • 79、京夏:犹华夏,谓全国。
  • 80、早夏:初夏。
  • 81、须夏:1.亦作"须夏"。2.等待宽暇。犹言放宽时间。
  • 82、玄夏:谓大殿。
  • 83、中夏:(1)中国;华夏
  • 84、游夏:1.子游(言偃)与子夏(卜商)的并称。两人均为孔子学生,长与文学。见《论语.先进》。
  • 85、旌夏:古时乐舞所用的大旗。
  • 86、时夏:夏季。
  • 87、解夏:佛教语。谓僧尼一夏九旬安居期满而散去。
  • 88、咸夏:函夏。指中原,全国。
  • 89、迎夏:1.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五色之赤相配应,故于立夏日,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赤帝,迎接夏季到来。2.指每逢夏日。
  • 90、夷夏:1.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2.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 91、虞夏: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
  • 92、公夏:1.复姓。孔子弟子有公夏首。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93、诸夏:古代对中国的泛称。
  • 94、立夏:(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5月5日、6日或7日
  • 95、暮夏:《暮夏》是 -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
  • 96、大夏:1.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2.指夏季。3.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Bactria)﹐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4.古城门名。在洛阳﹐魏明帝所造。5.国号。东晋十六国之一。匈奴族赫连勃勃所建﹐也称夏﹐为吐谷浑所灭。6.国号。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王后﹐国号称大夏。7.国号。宋时党项族李元昊国号亦称大夏﹐史称西夏﹐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8.大厦。
  • 97、宋夏:宋夏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月季品种。
  • 98、邓中夏:邓中夏(1894—1933),男,汉族,字仲澥,又名邓康,湖南省宜章县人。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夏组词,夏的组词,夏字怎么组词,夏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夏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夏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00个,夏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6个,夏字在结尾的组词有98个。
拼音 xià 注音 ㄒㄧㄚˋ,
笔划 10 繁体
五笔 DHTU 五行

基本释义

〈名〉(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泛指中国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朝代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始于虞夏。——蔡元培《图画》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如:夏国;大夏通“厦”。大屋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姓〈形〉大夏,大也。——《尔雅》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华彩,即五色秋染夏。——《周礼》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