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组词
>
判组词

判的组词

反馈
判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判刑:(1)司法部门依据法律给罪犯以刑事处分
  • 2、判裂:割裂;分离。
  • 3、判断:(1)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
  • 4、判施:分别施予。
  • 5、判县:1.古礼。卿大夫两面悬乐器,称为"判悬"。县,同"悬"。
  • 6、判自:犹原本,本自。
  • 7、判奂:犹伴奂。优游,闲暇。
  • 8、判处:(1)法庭依照法律对触犯刑律者的审理和裁决
  • 9、判解:犹剖解。
  • 10、判明:(1)分辨清楚;弄明白
  • 11、判别:(1)根据不同点加以区分;辨别是非 (2)察觉出或辨别出容易与邻近或其他事物相混淆的某事物
  • 12、判例:(1)某些国家经有权机关确认,可以作为法律依据加以援用的判决
  • 13、判正:评定;评断。
  • 14、判阅:批阅。
  • 15、判割:分割。
  • 16、判审:犹审判。
  • 17、判命:犹拼命。
  • 18、判押:在公文上签字画押。
  • 19、判牍:批阅公文。
  • 20、判释:犹解说。
  • 21、判单:清单。
  • 22、判署:签字画押。
  • 23、判然:(1)形容差别特别分明
  • 24、判阴:判冥。
  • 25、判冥:旧时传说中谓审理阴间的案件。
  • 26、判子:管理仓库的人。
  • 27、判妻:谓与丈夫离异而再嫁的妇女。
  • 28、判花:1.在文书上签花押。2.指判词文书。
  • 29、判袂:犹言分袂。离别;分手:故人新判袂,得句与谁论。
  • 30、判折:裁决。
  • 31、判行:批准施行。
  • 32、判书:1.契约;合同。
  • 33、判辞:本指判决书上的话。亦泛指断语;结论。
  • 34、判状:犹今之判决书。
  • 35、判教:佛教语。谓判定各类经典的意义和地位。
  • 36、判滞:犹言辨难解惑。
  • 37、判案:(1)判决案件 (2)谓政府官员批阅公文
  • 38、判司: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 39、判令:犹命令。
  • 40、判语:1.犹今之判决书。2.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指考生对"疑事"所下的断语。
  • 41、判文:即判决书。
  • 42、判涣:分散;散漫。
  • 43、判罪:(1)法院根据法律给犯罪的人定罪
  • 44、判事:谓审理﹑裁决狱讼。唐代官吏考绩,有"四善二十七最"名目,其六为判事之最。
  • 45、判决:1. 封建时代指官府断案,后指司法机关对审理结束的案件作出裁决。 2. 体育比赛中裁判员作出的裁判决定。
  • 46、判却:豁出;拼上。
  • 47、判死:犹拼死。
  • 48、判读:(1)判断视觉符号所包含的信息
  • 49、判合:配合;两半相合。特指两性的结合。
  • 50、判迹:犹言分道而行。
  • 51、判析:谓封爵分土。
  • 52、判官:(1)唐宋时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借指阎王手下掌管生死簿的官
  • 53、判词:(1)判决书的旧称 (2)断语,结论
  • 54、判定:(1)判别断定;裁定
  • 55、判断句:用来断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某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
  • 56、判决书:(1)法院根据判决完成的文书
  • 57、判断词:指"是"这个特殊性质的动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同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共同组成句子的谓语部分。
  • 58、判别式:用以判别一元n次方程是否有重根的表达式。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判别式是δ=b2-4ac,当δ=0时,方程有二重根。
  • 59、判官头:指鞍子前边较高的部位。
  • 60、判断力:(1)分析决断的能力
判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 1、裁判员:在运动竞赛过程中,依据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评定运动员(队)成绩、胜负和名次的人员。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的规定,有各种职别,如总裁判、裁判、检察员、巡边员、发令员、记录员、计时员等。
  • 2、裁判所:审判案件的场所。
  • 3、审判员:我国各级人民法院担任审判职务的人员。
  • 4、审判厅:旧时高等、地方和初级审判厅的通称。
  • 5、蛮判官:宋代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官吏。
  • 6、审判庭: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诉讼案件的组织机构。审判庭由庭长一人、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为审理每一具体案件而成立的审判组织。
  • 7、审判长:法院主持合议庭审判的人员。法院院长或庭长参加审判案件时,自任审判长。在他们不参加的情况下,由他们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
  • 8、审判官:对法院中审理民、刑事案件的官员的通称。
  • 9、审判权: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审理和判决刑事、民事等案件的权力。
  • 10、批判地: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或有用的和无用的(去分别对待):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
  • 11、裁判官:法官。
  • 12、负判断:通过否定某个判断所得的判断
  • 13、评判人:评定是非、胜负、优劣的人。
  • 14、审判者: 审理案件并加以判决。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萧山县人来度,官滇中。尝睡去,于冥中列坐审判世间事,亦有千古未结之案。”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九:“这位女教师不得不受审判,争辩的结果,反得知审判官中每人至少也得七份口粮呢。”引申为检验评价。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五:“在事实的靠得住与否这一点上,观众最容易审判一个作家了。”法理解释审判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对来源于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案件或者自诉人自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并判决的一项活动。
  • 15、谈判者: 决策角色中的一类,在主要的谈判当中代表组织行使责任,例如合同谈判。
  • 16、必然判断:必然判断(judgmentofnecessity)德国黑格尔对判断分类的一种。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把判断划分成实有判断、反思判断、必然判断和概念判断四类。在必然判断中,主词规定为普遍的东西,主词和谓词达到了内容的统一,从而使判断的联系成为一种必然的联系,必然判断有三种发展形式:直言判断、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
  • 17、五花判事:唐·宋时,中书省各官员,对军国大事因所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签具意见并署名,谓之“五花判事”。
  • 18、关系判断:断定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简单判断。由主项、谓项和量项组成。
  • 19、简单判断: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 20、道德判断:①对道德现象作出断定的逻辑思维形式。分评价判断(如诚实是一种美德)、规范判断(如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和命令判断(如不准偷窃)。②判定他人或自己行为善恶的认识活动。是人们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的一个环节。
  • 21、单称判断:(1)断定某一个别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判断
  • 22、批红判白:嫁接花木。
  • 23、选言判断:断定事物情况有几种可能的复合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各个判断,叫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有两个选言支。选言支之间,可以是相容的关系,也可以是不相容的关系。前者用“或者…或者…”、“可能…也可能…”等做逻辑联结词,至少要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后者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做逻辑联结词,只有在一个选言支真的情况下,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
  • 24、群牧判官:(1)群牧司(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的判官
  • 25、反对判断: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的两个判断。如“逻辑学是无用的”和“逻辑学是万能的”就是反对判断。对于反对判断,可以由一个判断之真推出另一个判断之假,但不能由一个判断之假推出另一个判断之真。
  • 26、否定判断:反映事物没有某种性质或者事物之间没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如“真理不是主观自生的”、“家里的人都不喜欢流行音乐”。
  • 27、假言判断: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用“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做逻辑联结词,如“如果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那么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规定条件的判断,即“如果”后面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即“那么”后面的判断,叫“后件”。条件有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分又必要条件三种,相应地,假言判断也就有三种。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前件和后件之间是否有条件关系。
  • 28、盖然判断:(1)反映对象可能有或可能没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形式是“S可能是(可能不是)P”。也称或然判断,可能判断
  • 29、特称判断:反映某类事物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有些同学是三好学生”、“有的学科不是必修课”。
  • 30、直言判断:直接地、无条件地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判断。和假言判断、选言判断并列提出。但是并非假言判断、选言判断以外的判断都叫直言判断。通常仅指性质判断。
  • 31、全称判断:反映某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一切客观规律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全称判断一般有全称量项,但在表达时也可以省略。
  • 32、审判公开: 开庭时间、地点对外公开允许采访。
  • 33、虚判决值: 用外推法从实际决值得到的两值。注:用这两个值表示量化律的两个极端量化间隔的假想外侧边界。
  • 34、批判继承: 对糟粕要批判,对精化要继承和发扬。
  • 35、逻辑判断:以及逻辑判断题型的综述和命题趋向。
  • 36、审判管辖:审判管辖,是指法院之间审判案件权限的划分。
  • 37、审判组织:审判组织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内部组织形式。
  • 38、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指审美心理过程。
  • 39、模态判断:模态判断是断定事物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判断,可以分为可能模态判断和必然模态判断。
  • 40、审判心理:参加审判活动的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产生和出现的不同心理活动。
  • 41、性质判断:断定某种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组成。
  • 42、刑事判决: 法院就被告人是否犯罪、应否处刑、如何处刑所作的决定。
  • 43、谈判议题:谈判中的重大问题
  • 44、矛盾判断: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两个判断。如“逻辑学是有用的”和“逻辑学是无用的”就是矛盾判断。对于矛盾判断,可以由一个判断之真推出另一个判断之假,也可以由一个判断之假推出另一个判断之真。
  • 45、审判监督: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审判监督程序可以分为人民法院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以及当事人的申诉。
  • 46、审判独立:审判独立是审判权独立行使,不受任何机关或个人干涉。
  • 47、肯定判断:判断的一种形式。
判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迥判:1.犹迥别。
  • 2、研判:(1)研究判断
  • 3、谈判:(1)有关方面在一起相互通报或协商以便对某重大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或通过讨论对某事取得某种程度的一致或妥协的行为或过程
  • 4、大判:大抵﹐大致。
  • 5、部判:分别判处。
  • 6、调判:1.谓根据某人文理优长的特点调选判官。
  • 7、背判:(1)背离叛变
  • 8、分判:1.剖析;评断。2.分离。
  • 9、评判:(1)判定胜负或优劣的定论、判断、意见 (2)评论性的评价或判断
  • 10、区判:区分判别。
  • 11、佥判:即签判。签书判官厅公事的简称。为宋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 指做佥判官。 签名并作判词。
  • 12、摄判:兼任。
  • 13、花判:1.旧时官吏用骈体文写成的语带滑稽的判词。2.引申为判决。3.犹评判。
  • 14、考判:考试定等。常指铨选官吏。
  • 15、签判:掌诸案文移事务。
  • 16、科判:1.谓分段。
  • 17、談判:(1)有关方面在一起相互通报或协商以便对某重大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或通过讨论对某事取得某种程度的一致或妥协的行为或过程
  • 18、鬼判:传说冥司的衙吏﹑杂差。
  • 19、胡判:指迷信传说中阴司的判官。胡﹐形容多须。
  • 20、火判:1.泥塑中空,可以燃火的鬼判像。
  • 21、内判:内部分裂。
  • 22、连判:谓同职官员连名裁决。
  • 23、臆判:犹武断。
  • 24、出判:出任州官。
  • 25、宫判:指古代天子与卿大夫的悬乐制度。
  • 26、校判:考查,裁决。
  • 27、铨判:评选鉴别。
  • 28、主判:唐宋时高级官员兼任较低职务之称。
  • 29、剖判:亦作“剖泮”。开辟;分开。辨别;判断。
  • 30、戏判:谓用游戏的笔法、诙谐的词语批写公文。
  • 31、审判:(1)对案件进行审理并加以判决
  • 32、院判:古代中央某些官署的属官。
  • 33、决判:裁断。
  • 34、书判:指书法和文理。《新唐书.选举志下》:"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 35、质判:质正判析。
  • 36、福判:传说中阴司地府的判官。
  • 37、离判:1.见"离叛"。
  • 38、论判:1.策论和判语。均为科举考试的项目。
  • 39、同判:官名。宋天圣初改通判为同判。
  • 40、朱判:旧时官员批阅公文时用红笔作的点、圈、勾等记号。
  • 41、肇判:1.初分。
  • 42、改判:(1)推翻原有判决,做出新判决
  • 43、运判:古代官名。宋代始于转运使﹑发运使下设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称转运判官﹑发运判官,简称"运判"。
  • 44、试判:唐代选拔人才的考试项目之一。考察其审定文字的能力以断定其文理是否优长。
  • 45、龟判:龟甲和璋。古代占卜、朝聘、祭祀、丧葬等时所执持的礼器。语出《公羊传•定公八年》:“宝者何?璋判白……龟青纯。”
  • 46、通判:(1)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 47、察判:审理判决。
  • 48、咨判:犹裁决。
  • 49、掌判:媒人。语本《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郑玄注:"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
  • 50、公判:(1)公开宣判,就是法院在群众大会上向当事人和公众宣布案件的判决 (2)公众评判
  • 51、中判:对半分开。区别。
  • 52、协判:共同决定。
  • 53、舞判: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
  • 54、元判:原先的判决书。
  • 55、迎判:犹言迎刃而解。
  • 56、宣判:(1)法庭向当事人宣布判决结果
  • 57、裁判:(1)法裁定或判决 (2)体育界担任裁决评判工作的人
  • 58、批判:(1)批示审断 (2)评论;对于是非的判断 (3)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
  • 59、朱砂判:用红色笔画的判官像。旧时迷信,认为可以辟邪。
  • 60、盐运判:1.盐运使属下管理某一地区盐务的官员。
  • 61、五云判:指长官在公文上的签押。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判组词,判的组词,判字怎么组词,判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判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判字在开头的组词有60个,判字在中间的组词有47个,判字在结尾的组词有61个。
拼音 pàn 注音 ㄆㄢˋ,
笔划 7 繁体
五笔 UDJH 五行

基本释义

〈动〉(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同本义判,分也。——《说文》继犹判涣。——《诗·周颂·访落》纪于是乎判。——《左传·庄公三年》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国语·周语中》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柳宗元《封建论》又如:判割(分割);判妻(丈夫去世或与丈夫离异后再嫁的妇女);判散(分散);判礼(分离;分开);判迹(分道而行);判裂(割裂;分离)判决太尉判状辞甚巽(恭顺)。——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又如:审判(审理和判决);判词(判决的文词);判牍(判决司法案件的文书);判有罪;判无罪区别;分辨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天下》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宋·苏洵《六国论》又如:判别是非;判正(分辨是非曲直)裁定。如:公判;评判(判定胜负或优劣);判事(判决事务的是非曲直);判个死日(预知死期。判:断定);判命(判定人的命运;拼命);判析(裁决)评定做上符号或记号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三国演义》又如:判卷子;判阅(批阅)球赛中裁定球或球员的情况。如:判发球出界;判跑垒员安全进垒通“拚”。舍弃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元稹《采珠行》〈名〉半凡有责者有判书。——《周礼·朝士》。注:“半分而合者。”卿大夫判县。——《周礼·小胥》。按:“宫县四面,判县两面。”掌万民之判。——《周礼·媒氏》璋判白。——《公羊传·定公八年》天地判合。——《汉书·翟义传》判决狱讼的官。如:州判;通判;判司(官名。掌批判文牍的官);判官头(雕绘着判官的马鞍)裁决诉讼的文书。如:判花(花押。旧时在判决书后签字花押)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