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阳光,让我们能沐浴在七彩的世界里,经过阅读了{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后,能让人思索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你对于读后感的撰写准备的怎么样了?希望这份"杨家将读后感"能够为您缓解对相关问题的困惑。
《杨家将》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完了《杨家将》这本书,书中的杨家将门让我非常佩服。
《杨家将》主要讲杨继业和他七个儿子骁勇善战,而杨继业、大郎、二郎、三郎和七郎英勇牺牲,四郎被擒,五郎出家,只剩六郎杨延昭一个人赤胆忠心,为祖国效力。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大破天门阵,故事是这样的:萧太后的手下吕客布了个全军无人能破的天门阵,便让熟读兵法的佘太君前来看阵,宗保却找奶奶,误遇神仙传授兵法,知道破阵之法,皇上命他为大将,他派呼延赞夫人金头马氏和八姐攻打太阴阵,派穆桂英攻打铁锁金门阵……取得胜利,将各个阵破的七零八落,最后与八王爷、父亲杨延昭一起,大破玉皇殿,大获全胜。
这个故事主要讲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共杀死辽兵四十余万人,多少年后,游人路过这里,见尸骨满地,无不悲伤;同时,这个故事还体现了杨家将的英勇,为下一步大破幽州,解除我国边疆连年痛受北辽的侵袭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此外,这本书还讲了许多杨家将大战辽军的故事,个个生动精彩,打斗场面仿佛跃然纸上,讲述了杨家将一门忠烈,骁勇善战的高贵品质和杨家将赤胆忠心,镇守三关,捍卫祖国的伟大功绩。
《杨家将》讲述了杨继业和七个儿子为国建功立业的事迹,我非常佩服他们。
《杨家将》读后感(二)
“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当时,杨继业有9个儿子,分别是杨渊平、杨延定、杨延辉、杨延兰、杨延德、杨延照、杨延思、杨延琪和杨延英。俗话说虎父无狗子,杨继业的儿女都是百里挑
一、武艺出众。可是,因为杨家将的丰功伟绩引起了许多*臣的嫉妒,并散布谣言说杨继业收了宋兵的*。汉王信以为真,将杨家将放逐到边疆,准备处死他们。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投奔宋国。没有杨家将,中原立即成为宋代的一部分。此后,杨家将忠心耿耿为大宋效力。
但没想到中原的大臣多了,宋朝的大臣多了。杨延昭修炼归来,见恶霸在,大发雷霆,怒气冲冲地杀了他。但没想到是潘仁美的儿子,皇帝的大臣。
此后,杨家将被潘仁美为首的**陷害。虽然总有忠臣相护,但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杨家将一个又一个被害死:由于潘仁美掌握兵权,而他故意不给发兵,导致杨渊平被一枪刺死;杨延定的马被斩断腿,跌下马来让马踏死;杨延辉突出重围后精疲力竭让敌人杀死;杨延朗被活捉做了奴隶;杨延德出家做了和尚;杨延嗣被潘仁美乱箭射死;杨继业撞碑*。
昔日威风八面的杨家将只剩下了六郎杨延昭。
书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如英雄见长的杨令公、聪慧勇敢的杨六郎、博大精深的余太君、正直的焦赞、刻薄的孟良、女主角穆桂英等。杨家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的勇气和慷慨大方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少年。
《杨家将》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杨家将》,它讲...
查看更多人们熟知的杨家将故事,其实离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杨家将第一代战将是从杨业与佘太君开始的。杨业,《宋史》有他的传记,说能是并州太原人,又名杨继业。五代末年,曾为北汉将领,屡立战功,所向披靡,人称“杨无敌”,曾为建雄节度使,后来他劝北汉国主刘继元降宋,入宋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因战功升任云州观察使。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在北伐辽国的战役中,主将潘仁美、监军王玹等拒绝采纳杨业的建议,最后杨业陷入敌人的包围中,潘仁美等又坐视不管,杨业被俘,绝食三天,不屈而死。与他同时遇难的还有其长子杨渊平和73岁的老将岳州刺史王贵。
戏曲和小说中,说杨业是撞死在李陵碑前,如戏剧《李陵碑》、《洪洋洞》 、《孟良盗骨》 都是演唱的这段事迹。唯有小说讲述了杨家受潘仁美之害,杨七郎回朝搬兵,被潘仁美乱箭射死,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码事。
实际上,历史上的潘仁美乃是宋代有名的文武兼备的良将。据史料记载,宋太祖建国后,潘仁美曾受命单人独骑入陕,说降以凶悍著称的后周节度使入朝,一时传为美谈。而后,讨李重进、 征刘銀、平江南、灭北汉,潘仁美皆有大功。潘仁美第八女嫁与宋太祖之子即当时还是王爷的宋真宗,是真宗的元配夫人,可惜红颜薄命,22岁就病死了,真宗当皇帝后追谥为章怀皇后。可见,这位潘氏应是个贤淑貌美的好女子,然而在后来的小说演义中,潘氏却成了阴险毒辣的“西宫娘娘”。
杨业壮烈牺牲后,据《宋史》记载:“业既殁,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加上战死的杨延平,杨业共有子七人,这就是后世小说中所演义的七狼八虎战幽州的来源。
其实,杨业的后人中,因战绩而扬名的只有杨延朗和杨延彬。为了避讳,杨延朗改名为杨延昭,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杨六郎。他后来做过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因战功升任莫州刺史、知保州等职,保卫边关,屡立战功,宋真宗曾称赞他:“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据正史记载,杨六郎有三子,分别是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杨文广曾在范仲淹部下为官,又从狄青南征,官至定州路副总管,升步军都虞候。小说和戏曲中说杨六郎的儿子叫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才叫杨文广,这也是小说家的虚构,真实历史上并没有杨宗保其人。既然杨宗保不存在,那他的妻子巾帼女英雄穆桂英,自然也是虚构的了。
杨业的妻子,即被称作“佘太君”的佘赛花,太君是她的封号。她自幼酷爱骑马射箭,习武知兵法。有一年,辽军进攻州城,她的父亲身体欠佳,于是她代父指挥守城,一面严阵以待、按兵不动,一面派人向杨业的父亲杨弘信求救,最后与杨家军里应外合,大败辽军。后来,佘太君逐渐在大小战役中崭露头角,成为了真正的巾帼女英雄。
杨家自杨业开始,祖孙三代皆为大宋名将,战功赫赫。他们熟悉边防,建议朝廷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却不得朝廷信任。待到北宋覆灭、国破家亡之时,人们思念保家卫国的杨家将,所以从南宋到元代...
查看更多与“战功赫赫的杨家将有哪些历史真相 历史上的他们不得朝廷信任”相关的文章
许多传说非常美丽,比如有关杨门女将的一切,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大家的兴趣,以至于我们对这段历史深信不疑。但历史也常常跟我们开玩笑,往往我们深信不疑的“事实”,其实不过是几百年来被不断充实的一段美丽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杨家女将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段美丽的“假历史”。统领欧洲盟军战胜法西斯德国的蒙哥马利元帅,上世纪60年代初访问中国。外事活动之余,他对中国方面安排他看的一出京剧《杨门女将》大惑不解。通过翻译,蒙哥马利元帅提出质疑,认为女人当元帅不可能。
中方工作人员年轻气盛,同时也因为他个人对杨门女将的故事深信不疑,遂回敬了一句:“怎么不可能,你们的女王不就是三军统帅吗?”事后这位工作人员受到了严厉批评。很显然,除了犯有外交礼仪上的错误之外,这位工作人员还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一样,相信杨门女将于史有证,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误区。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8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这些印象都可靠吗?
我们的看法是:
一、杨继业历史上真有其人,但民间盛传的他与潘仁美之间的恩恩怨怨却大多是假的
杨业与潘美(小说家笔下的“潘仁美”)并非有仇。陈家谷口逼杨业进军,后又将接应部队撤走的人是王而非潘美。按《宋史·王传》,王字秘权,开封浚仪人,其父王朴,曾任后周枢密使,因上筹边之策而名噪一时。王虽系名门之后,本人也有战功,但其为人“性刚愎”,“以语激杨业,业因力战,陷于阵,坐除名,配隶金州”。
那位在小说家笔下坏透了顶的潘仁美(潘美)并没有那么坏,至少,他在陈家谷口并没有算计杨业,更没有像通俗小说或电视剧里所描写的那样,按兵不动,射杀杨七郎。倘若说他在这次战役中有什么过失的话,那也仅是因为他误信了王之言而已。惟其如此,所以,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后处理参战人员时,仅把潘美降三级使用,而对负有主要责任的监军王则“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二、杨业共有7个儿子,而不是8个
小说《杨家将》和电视剧《杨家将》中,杨业共有8个儿子。据《宋史》记载,杨业共有7个儿子,他们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其余6子,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这7个儿子除杨延玉战死外,余皆善终。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三、杨六郎应为杨大郎,杨宗保应为杨文广
在“杨家将”的传记中,杨府男性主角,除了老令公杨继业以外,最有名的就是杨六郎和杨宗保这父子二人了。这两个人物也非历史之本貌。杨六郎者,杨大郎之谓也。他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朗(后改名为杨延昭),这没错,但他却并非杨业的第六个儿子,而是长子。他卒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l014年)。《宋史》上说他:“智勇善战。所得赏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的杨家将真有其人吗 杨门女将纯属子虚乌”相关的文章
关于杨家将的故事,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地流淌了上千年,人们不断从小说、评书、戏曲、电影、电视剧的精彩演绎中,形成了对杨家一门忠烈的敬佩和赞颂。
杨家将为抵抗辽人的侵略,横刀立马,前赴后继,驰骋疆场。杨老令公血溅李陵碑后,杨家七子继承父志,义无反顾地投身抗辽一线,差点满门牺牲。
最后,杨家的所有女人,在佘太君的带领下,以柔弱的双肩继续擎起抗辽大旗,直面辽人的弯刀和铁骑,继续捍卫大宋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康,书写了一段抵抗外辱、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壮美诗篇。
当然了,这些都是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但历史终归不是艺术,真实的杨家将还是和戏曲荧幕中的故事存在很大的差别。那么,历史上的杨家将究竟是怎样的呢?
关于天波府
在杨家将故事中,天波杨府位于北宋都城东京城西的金水河边,是宋太宗赵光义为表彰杨业的不世之功,特赐金500万为杨家修建的府邸。在杨府落成之日,赵光义亲自前往参加庆典,并御书匾额“天波府”,以褒奖杨家忠君爱国的精神。
此后,当满朝文武官员途经此处时,必须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彰显对杨家的敬重。
不过,在当时的开封城里,并没有“天波府”,只是在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杨业的普通府宅,当然也不是宋太宗恩赐修建的。
杨业以身殉国后,这个府宅改为了家庙,取名“孝严寺”。现在的“天波府”修葺于1992年,集公园、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一身,成为了后人瞻仰和祭奠杨家将的场所。
关于杨业
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代,字重贵,其父杨弘信是麟州当地的土豪,曾自立为太守,后归附北汉。20岁的杨业随即得到了北汉皇帝刘崇的赏识,被授予侍卫亲军都虞候。他骁勇善战,屡有战功,后升任建雄军节度使。
北汉灭亡后,杨业归降北宋,被赵光义任命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不久后,因其“老于边事,洞晓边情”,赵光义又让他出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由此开启了他在宋朝戍边抗辽的重任。
公元980年3月,辽人发兵10万侵犯雁门关,杨业以区区3000兵力,绕道辽军背后,在马尾山扎上树枝,造成大军压境的假象,从而大破辽军,并亲手斩杀辽军主帅萧咄李,俘获辽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公元986年,赵光义决心收复燕云十六州,组织了3路大军征讨辽军,其中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帅,杨业担任副职。西路军所向披靡,接连击溃了耶律斜轸等部,攻取了几个州县。但其他两路宋军进攻不顺,赵光义下令撤退,并命令杨业负责掩护云州、应州、寰州、朔州的百姓撤离。
杨业临危受命,在保护百姓的战斗中身中数箭,所部全军覆没,不幸被俘。但杨业宁死不降,绝食数天而死。
关于杨家第二代
在杨家将故事中,杨业的后代一共有七狼八虎,个个能征善战,勇猛无敌,但由于大奸臣潘仁美的陷害,导致其中的六人殒命战场,只剩一人回来。
实际上,历史上杨业有6个儿子,最为有名的是长子杨延昭,其余5个儿子靠着父亲的功劳,恩荫得到了微小的官职,一生碌碌无为。
杨延昭很小就随父征战,在雍熙三年攻取朔州城时,29岁的杨延昭被流矢射穿臂膀,但仍坚...
查看更多与“关于杨家将历史真相大全 真实的杨家将和演义中的截然不同”相关的文章
说起宋朝,很多人就会想起杨家将,作为一个经典的文艺作品,杨家将的故事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不仅电视演,还有评书名家在收音机中广播。
那么杨家将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吗?历史上的杨家将又有何战绩呢?首先,杨家将是真的,但并没有文艺作品中那么夸张。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五代时,北汉的麟州刺史杨信有子杨崇贵,后更名杨业,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
杨业娶德州折氏为妻,生七子,为延朗、延浦、延顺、延玉、延环、延贵、延彬。杨业同四子杨延玉战死疆场,长子延朗(后改名杨延昭)则名扬沙场,辽兵惧其勇猛,呼其为“南斗六星杨延朗”,久而久之,在民间演化为“杨六郎”。杨延昭有四子,其中三子杨文广,字仲容,抗西夏,平叛将侬智高,屡立战功。
杨业,本名重贵,又名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杨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高强,二十多岁进入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当时,宋太祖已经建立宋朝,全国统一指日可待,杨继业向北汉皇帝提出了"奉国归宋"的主张,遭到反对。
不过,他对北汉政权,一直忠心耿耿。后来,北汉战败,杨继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
宋太宗早就听说杨继业是一员勇将,一心想收入彀(gòu)中,他逼着北汉亡国皇帝安排亲信前去劝降,见到皇帝派人来劝降,杨继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
据《辽史》记载,杨业归顺北宋后,与辽军对阵,辽将耶律斜轸责问其:"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足见杨业战斗经验之丰富。
杨业身为代州知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当时的大将潘美共同屯兵防辽。
次年三月,潘美自三交口巡抚至代州,适遇辽军南犯雁门,杨业率骑兵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向南,与潘美所部合击,大败辽军,杀辽将萧咄李,俘辽将李重海。
雁门之捷过后,辽人对于杨业的恐惧则更上一层。史载"契丹畏之,每望见业旗即引去"。
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向潘美等人建议小心行事,却被主帅无视。监军王侁更是对杨业大加嘲讽:"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杨业无奈,为表拳拳忠心只得选择率先出发。
临行前,他似乎已知此战结局。最终,杨业为流矢所中坠马,马亦被射中受重伤,他成为辽军俘虏,其子杨延玉亦战死。杨业则在被押赴辽朝的途中,绝食三天而亡。
纵观杨业的一生,既有陷阵杀敌一往无前的英勇时刻,也有马革裹尸兵败被俘的悲壮,只叹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到白头啊!
与“历史上的杨家将真的这么强大吗 杨家将为何被称为“杨无敌””相关的文章
杨家将,以北宋时期以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祖孙三代为代表,一直活跃于抗辽、西夏等民族战争前线,被后世传颂至今的军事家族。
杨业、杨六郎、杨文广,是杨家将的主要代表人物。杨业卫国戍边,威震三关,人称“杨无敌”,以至敌兵一见“杨”字大旗便不战自退。
而杨延昭,即杨六郎在戍守边关的二十多年里,同样骁勇善战,将千里边防治理得固若金汤,契丹人闻风丧胆,终使敌方将领许下“只要有杨六郎一杆枪镇守边关,就决不造次”的诺言。
作为杨家将第三代的杨文广,尽管因时局变化,没能建立与其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但是也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优良传统。三人名气之大,从习武家族方面来讲,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超过,因此后人称之为“杨家将”。
正是由于“业公骁勇,子孙贤能”,才使得大宋江山长久。而为感念杨家将的赤胆忠心,宋王朝的皇室要求文武百官在路过杨府门前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皇上也要龙行七步方可上辇。
至于杨家将的事迹,不仅见于《宋史》、《辽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篇》等史书,以及诗歌、野史笔记等相关记载,还有更多的是以文学形式传播。
其实,自杨业、杨延昭父子死后不久,北宋民间已经开始口头文学形式,流传他们的英雄事迹。欧阳修《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载:“……继业、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到了南宋,正值民族多难之秋,民众越加怀念杨业祖孙三代的英雄业绩。在长期的民间口头传播过程中,以历史真实为基本线索, 将杨家将故事逐渐演变成英雄传奇。
只是,在南宋盛极一时的“说话”中,杨家将故事仅留下两个目录:《杨令公》、《五郎为僧》。有幸的是,《烬余录》简略地记录了“杨业幽州救驾”的故事,这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用文字记录的一个杨家将传说故事。
南宋之后,后世文人学者以及民间艺人,在正史的基础上,不断将杨家将故事进行艺术加工成为剧本、演义等民间文化,并获得更广泛的传播。
如小说方面的,影响最大的当属明朝熊大木的《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纪振伦的《南北宋志传》,到了清代、民国时期又出现了《北宋金枪全传》、《平闽十八洞》、《两狼山》等。
戏剧方面,杨家将的元素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武戏的重头戏。自宋话本、金院本、元代杂剧起,杨家将故事大量出现在京剧、晋剧、豫剧、扬剧等各种剧种中,如《李陵碑》、《金沙滩》、《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七郎八虎闯幽州》、《天门阵》、《三关排筵》、《孟良盗骨》、《十二寡妇征西》等,还有评书等多种民间文艺形式。
至今,杨家将故事还出现在电影、电视剧等传媒中。
此外,佘太君、杨宗保、穆桂英、杨四郎、五郎、杨排风、孟良、焦赞等人物也被成功塑造,尽管与正史有很大出入,但其生动鲜活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查看更多与“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有何历史真相 杨家将竟然有这么多改编版本”相关的文章
杨家将是有历史原型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杨业。
杨业(?—986)本名杨崇贵,是五代时期割据麟州(今陕西神木一带)的杨信之子,在归宋抗辽之前一直是北汉的大将,后为北汉国主刘崇收于帐下,改名杨重贵,后又被赐刘姓,改名刘继业,所以在小说、戏剧中也有称他为杨继业的。
宋太祖生前多次攻打北汉都城太原,时为北汉大将的杨业在对宋作战中屡立战功。此后宋太宗继位,终在公元979年荡平了国势日衰的北汉,时为北汉国主的刘继元出城投降,但此时杨业仍在战场坚持抵抗。宋太宗深知杨业出众的将才,就让刘继元派人告知他国主已经投降。得知国破城亡,杨业泣不成声,只能无奈归宋。
降宋后的杨业虽然不像在北汉时那样受倚重,但仍得到宋太宗的信任,负责对辽前线代州(今山西忻州)一带的防务。他在代州各关口修筑堡垒,稳扎稳打,屡屡重创辽军,成功阻击辽军南侵。由于杨业英勇善战,被辽军称为“杨无敌”,他统率的军队被誉为“杨家军”。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发起大规模对辽作战,史称“雍熙北伐”。宋军分三路攻辽,其中西路军主帅为潘美,杨业担任副帅。但北伐作战不久,大将曹彬所率的东路军就遭惨败,宋太宗急命中、西路军回撤。辽军自飞狐古道回击,占领寰州(今山西朔州一带),与潘美、杨业所率西路军短兵相接。
深谙辽军战力的杨业建议避开敌军锋芒,声东击西掩护州县百姓南撤。但这一提议遭到监军王侁的反对。王侁讥讽杨业惧敌不出,甚至明里暗里攻击杨业躲避辽军是别有用心。杨业听后悲愤交加,叹道:“我杨业与辽人交战多年,这次主张避其锋芒并不是贪生怕死,只是因为天时地利条件均不利于作战;如果你们非说我贪生怕死,我也只能拼死一战了!”
主帅潘美在一旁默不作声,杨业只能孤军悬出对抗辽军。临行前,他对潘美说:“这次出战,必是有去无回,只希望诸位在陈家谷设伏,到时设法接应我们。”潘美一口答应。
如杨业所料,孤军深入的宋军很快落入辽军重围。杨业率部力战,奋勇突围至与潘美约定接应的陈家谷,但潘美竟早已率部后撤。望着无一兵一卒把守的陈家谷口,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不禁仰天长叹,他决心以死明志,但不想连累部下,就劝说他们:“你们有家有室,与其和我在这里同归于尽,不如先行撤退,日后皇上如追问此战经过,你们也可如实报告。”
但杨家军素来忠义英勇,谁也不愿临阵脱逃,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大家毫无惧色,一番殊死血战之后,杨家军全军覆没,杨业为辽军俘虏,因伤势过重,几天后与世长辞。
古代社会信息不畅,杨业阵亡的详情,宋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晓,直到后来有一名叫刘吉的武臣出来证明杨业抗辽的事迹后,宋太宗才下诏抚恤烈士遗属,并处罚潘美、王侁等人。后来的历史演义作品,多将潘美描绘为谋害杨业的阴险小人,其实,从根本上说,杨业的悲剧是宋太宗对武臣的防范猜疑所致,潘美不过是宋太宗手上监督武将的一个工具以及对辽战败的替罪羊罢了。
杨业的子孙自然都是“杨家将”中人。杨业共有七子,其中杨延玉同杨业一起...
查看更多与“杨家将有历史原型吗 杨家将中最出名的将领被辽军称为“杨无敌””相关的文章
中国历史文化十分深厚,有很多历史事件流传至今已经不能分清其中的真假。其中比较有名的历史事件就包括"杨家将"。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说起杨家将,肯定要从"金刀老令公"杨业讲起。杨业又叫杨继业,原本是北方小国北汉的一名将领。北宋初年宋太宗亲自率军灭了北汉。杨业本来坚决不投降,但为了让老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他只好归顺了宋朝。
当时,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很强大,经常侵犯宋的边境。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猛将,足智多谋,就让他做代州的刺史抗击辽军。
有一年,辽朝派了10万大军攻打位于代州北面的雁门关。当时,杨业仅有几千人马,根本不是敌军的对手。当天夜里,杨业挑选了几百名骑兵,悄悄出了雁门关,从敌军后面突袭。
辽军这次向南进兵,一路上都很顺利,便放松了防备。此时,他们都在睡梦之中,突然听到宋军的喊杀声,根本来不及应战,一败千里。杨业带兵追上去,一顿猛砍猛杀,大胜而回。杨业只带领几百人,就打退了辽军10万人马,名声大振。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杨无敌"。
当时,北宋派三路大军攻打辽朝,却惨败而归。杨业撤退的时候,辽军占领了寰州,切断了他们的退路。杨业建议从寰州绕过去,避开敌人的主力。可是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别有用心,非要逼他去进攻寰州。
杨业率军出发没多久,就遭到了辽军在半路上的伏击。杨业英勇奋战,只是敌我力量太过悬殊,致使全军覆没。杨业受了十几处外伤,全身是血,被辽军抓住了。敌人逼他投降。杨业斩钉截铁地说:"我生是汉人,死是汉鬼,决不投降!"在辽营里,杨業绝食三天三夜,壮烈牺牲。
杨业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守卫边关,抗击敌军。在杨业的7个儿子中,最著名的就是杨延昭了,他就是人们常说的"杨六郎"。
杨延昭又名杨延朗,从小就跟父亲一起行军打仗,英勇善战。后来,他在河北守卫边关长达20多年。他的军队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多次打败辽军,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儿子杨文广,也是一个著名的将领,在西北边境同西夏国作战,立下战功无数。
杨家祖孙三代保卫边关、英勇杀敌的故事,被当时的百姓广为称颂。到了明代,又有人根据他们的故事写了一本书,名叫《杨家将》,一直流传至今。
查看更多与“杨家将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杨家祖孙三代是如何保卫边关的”相关的文章
《穆桂英挂帅》在更早些时候,就已经是豫剧的经典剧目了。而梅兰芳先生"旧瓶装新酒"的那"旧瓶",更是早在北宋就闻名于世的"杨家将"。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忠烈将门,"杨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传说。
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杨家将领,值得我们尊重。
北宋初年,一位名为杨业的大将名震天下。杨业之父是五代十国时期在麟州(今陕西省北部)一带称雄的豪强杨信。虽然杨业出生在相对太平的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但由于父亲的关系,杨业从小还是受到了熏陶,对保家卫国有着坚定的信念。
《宋史》记载,"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这样过人的实力,几乎注定了他将来的不平凡。刚年满二十岁时,杨业便在刘崇手下担任保卫指挥使。之后他不仅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更获得了骁勇过人的好名声。
正如杨业自己所言:"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那个曾经雄心勃勃的少年,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战场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被时人称为"无敌"。
杨业的威名,一路远传,甚至传进了宋太宗赵光义的耳朵。
太宗"素闻其名,尝购求之"。在杨业与旧主北汉皇帝刘继元降宋后,宋太宗大喜过望,任命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至此,我们熟悉的杨家将为宋英勇赴义的故事正式开始。
杨业为北宋做的,虽然没有各种演绎和传说里说的那样奇幻,但他也确实为北宋立下了大功。因为杨业有着丰富的驻边经验,所以他成了北宋在雁门一带抵御契丹的中坚力量。只可惜后来在宋军北征时,由于大将潘美的误判和诸将配合的失败,杨业腹背受敌,被契丹围攻。
这位曾经的无敌将军,在绝境之下仍旧冲在最前面,"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后来寡不敌众,杨业被契丹生擒。他决绝地叹息:"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最后绝食而死。
在杨业被围困时,其子杨延玉就已经战死。而在杨业死后,北宋朝廷为了表扬杨家的忠烈勇武,"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
在杨业的诸子之中,被契丹人称为"杨六郎"的杨延昭是成就最高的那一个。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北宋对抗契丹的又一大将。宋真宗曾称赞:"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只可惜后来北宋对契丹的政策发生改变,讲和逐渐取代了征战,"为战争而生"的杨延昭也就成了边疆"可有可无"的存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时年五十七岁的杨延昭无奈辞世。
在杨延昭辞世后,他的三个儿子都入朝为官,其中又以杨文广成就最高。杨文广最初因征讨贼人张海立功,之后...
查看更多提起杨家将,从古到今,恐怕没有不知道的。杨家将又称杨门忠烈,一家人效忠国家,英勇抗敌,誓死保家卫国。
他们的忠义故事被小说、电视广为传颂,演义里的杨家将有十代人,其实真实的杨家将只有三代人,但是也足以证明他们的威名!
杨业
杨业的父亲是麟州刺史杨信,杨信出生在五代十国,时值乱世,杨信在那个乱世之中,通过自己的打拼攻占麟州,自立为王,堪称乱世中的一名枭雄。杨信为了让自己的职位有名分,投靠了刚刚建立的后汉,当时的后汉皇帝是刘知远,为了博得刘知远的信任,他将儿子杨业送到了刘崇手下做人质,不过刘崇对杨业非常信任,并委以重任。
刘知远病逝后,刘崇自立为帝,建立北汉政权,并投靠契丹,而杨信与契丹向来不合,所以他举起了后周的旗号。就这样父子二人各为其主,自古“忠孝两难全”,杨业为报刘崇知遇之恩,一直效力于北汉29年,但是对父亲却不能尽孝,父子二人有生之年再没有见面。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政权,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在杨业为北汉与宋军交战的时候,北汉皇帝投降宋朝,杨业知道后,失声痛哭,但杨业忠于北汉,最终也只能投降宋朝。杨业归宋之后,开始了征辽生涯,在与辽国的战争中,逢战必胜,被辽人所畏惧。由于杨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人们称他为“杨无敌”。
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3路大军征辽,其中西路大军的主帅为潘美,副帅为杨业,而监军是王侁。由于杨业提出的战略遭到监军王侁的猜忌,一气之下的杨业在前景不好的情况下,毅然出兵,果然在狼牙村遭遇敌军的埋伏,并且久久等不来支援,导致杨业全军覆没,杨业被俘,他无限悲痛,以绝食来表示自己的忠心。三日后因绝食加上旧伤复发,杨业死于押解的途中。
杨延昭
杨延昭就是演义里的杨六郎,不过并不是排行老六,而杨业也确实有七个儿子,杨延昭排行老大,由于其他六个兄弟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在历史上也默默无闻,所以杨延昭也是杨业儿子中唯一被正史记载的杨家名将。
杨延昭自幼便跟随杨业出征,每次都是充当先锋,有万夫莫当之勇。杨业殉国后,杨延昭负责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在边防驻守二十年,他驻守期间大宋边境国若金汤,他守卫的遂城被称为“铁遂城”,威震边庭。他的威名也让辽人闻风丧胆!
杨延昭在“澶渊之盟”后被封为高阳关副都部署,而“澶渊之盟”换来的是宋辽之间一百年的和平。1014年,杨延昭去世,享年57岁。
杨文广
演义中杨文广是杨宗保的儿子,但是杨宗保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上的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演义中的杨文广可谓一名名将,但是历史上的杨文广没啥成就。
作为杨家将的后代,杨文广确实没有建立能跟他爷爷与父亲相提并论的功绩,但是杨文广却继承了杨家将的忠义,他始终没有忘记父辈收复幽州、平定北方的理想,他一直在为此努力。可惜,此时的宋朝已经积弊已久,不是杨文广能改变了的!
1074年,时任定州路副都总管的杨文广献阵图及夺取幽燕的策略,朝廷还没有来得及审批和回复,当年的十一月,杨文广病逝。享年75岁。
与“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只有三代人 他们分别有哪些英雄事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