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曾国荃

发布时间:2020-05-26
1 有着“忠襄”之称曾国荃的勇武一生
忠襄
曾国荃
曾国藩

曾国荃(1824-1890)字沅浦,号叔纯,又名子植,湖南双峰县荷叶镇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清朝著名大臣曾国藩的九弟。

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因攻打太平军获封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曾国荃的名字和晚清一个存在了14年的政权太平天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当时清廷的“眼中钉”,是曾国荃倾力对抗的敌人,也是他平生湘军大业之所系。

曾国荃病卒于南京任上13年后,也就是光绪二十九年,记述他一生的《曾忠襄公全集》刊行并传于今日,包括奏疏、书札、文集、批牍、年谱、荣哀录共67卷,约175万字。这在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朝臣之中,都是不多见的。

“忠襄”是曾国荃的谥号。《史记·谥法解》中这样解释“襄”: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劳曰襄。由此可见,曾国荃“德”在“甲胄有劳”。中国历史上,从皇帝至朝臣,谥号“襄”字的虽不在少数,却也均为“有武功之人”才能得之,而大凡辟地,又无非攻城略地,杀人盈野。可见,一个“襄”字定曾国荃一生,微言之中,还是能品出些滋味来。

抗衡太平天国的主力

曾国荃是晚清大臣曾国藩的九弟,对于这位小他13岁的弟弟,曾国藩最为悉心栽培,也嘉许甚多。

《曾国荃全集》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840年,16岁的曾国荃跟着父亲到京师,就学于曾国藩。两年后,曾国荃离开京师回原籍,曾国藩送他到卢沟桥,以诗为别,写道:“辰君平正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辰君”“午君”“老沅”分别代指曾国藩的三位弟弟,其中老沅就指曾国荃,古人以“白眉”比喻人的出色,曾国藩认为,曾国荃在兄弟几人之中最为特殊。曾国藩果然眼力不差,《清史稿》中说,曾国荃“少负奇气”,此后参加科举考试,一路坦途。

1851年,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这个后来存在了十余年、鼎盛时期拥有百万兵马的政权组织,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

然而,当时清朝的八旗骁勇不再,绿营兵久离战场,正是疲软之时,以地方武装为基础的团练取而代之。曾国藩以团练起家,而后发展成湘军,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大显身手。

1856年初期,石达开在江西大败湘军,曾国藩被围困在南昌一带,处境险恶。危难之时曾国荃与吉安知府黄冕劝捐募勇,又与其他部队联合,带领六千人援救江西,连陷安福等地,进围吉安。

结果在转年,因为父亲去世,曾国荃丁忧回了老家。这时候,清军的进展变得不太顺利,连续有大将战死,士气低迷。江西巡抚赶忙向朝廷奏请曾国荃统领在吉安等地的部队,重整旗鼓,而后在三曲滩击败了石达开,不久又统兵收复了江西的失地。

咸丰十年(1860)6月,安庆攻坚战拉开序幕,曾国荃率湘军8000人进逼安庆。他用一贯擅长的方法,在安庆城外挖了长壕,造成包围之势,断其军粮。

这是一场决定了太平天...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