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水浒传之中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那可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上过梁山、打过方腊、平过辽邦,一身武艺几乎就是为战场而生的,那想来他那80万禁军徒弟们也应该很能打吧?可是北宋灭亡的时候,这些高手们却似乎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难道他们人间蒸发了吗?
原来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们特别关心,就连第一次南下攻宋的金国将帅,听说宋朝有80万禁军,都闹到要向宋朝官员求证的地步。根据史学名著《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金国留守受命询问被抓住的宋朝官员沈琯:“听说你们有禁军八十万,现在又在啥地方,怎么不来和我们打?”结果沈琯吹牛道:“我们汴京左右就有四、五十万禁军,黄河两岸还有三十万禁军守着,你们就是插翅也飞不过去!”
孰料想,这支金国军队总数才不过6万人,他们自燕山南下,长驱直入,结果到了黄河北岸,才碰到传说中的“80万禁军”。宋朝皇帝派步军指挥使何灌率禁军2万驻守黄河浮桥,又派宦官梁方平带7000骑兵驻守浚州,看起来似乎戒备森严。不料,仅仅是投降金军的伪军“常胜军”2000人杀来,梁方平就夺路而逃,7000骑兵争相渡河逃窜,常胜军在桥头稍稍劫杀一下,宋兵就自相践踏,挤下黄河淹死了数千人。
骑兵崩溃后,何灌的2万禁军立刻撤退,不想“常胜军”一直追击到了汜水,两军刚一接火,林冲的“好徒弟”们竟然被敌军的威猛气势给吓尿了,迅速化身2万头猪,狼奔豕突,一溃千里。另一方面,沈琯寄予厚望的“两岸三十万大军”更是人影都没见到一个,金军渡河时只找到10多只能坐6、7个人的小船,花了6天,才把骑兵运过去,事后金人军官感慨:“如果对岸有两千宋兵,恐怕都难以渡岸呀!”
接下来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了,靖康二年(1127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军破东京,携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妃嫔、宗室等3000多人北还,北宋灭亡,是为“靖康之耻”。这个场景正如后蜀的花蕊夫人《述国亡诗》所写:“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查看更多与“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北宋灭亡时去哪了?难道他们人间蒸发了”相关的文章
我们都知道明朝皇帝有锦衣卫,但很少知道宋朝皇帝有皇城司,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宋朝的皇城司远没有明朝的锦衣卫那样凶狠,这并不是说皇城司能力不如锦衣卫,而是由两个朝代的政治和法治体制决定的。
宋朝从建国起,就立下“刑不上士大夫”的祖训,所以有宋一代,文人所受的迫害是相对宽松的。
宋朝君臣
而明朝就大不一样了,皇帝为了巩固君权,除了锦衣卫,还设了东、西厂,那简直就是文人的人间地狱。
即便皇城司不如锦衣卫有名,但它在宋朝的地位也是无人比拟的,就连禁军,也得靠边儿站。
皇城司和禁军是啥关系呢?禁军不是专门负责皇帝的安全的吗?还有比这个更牛的吗?皇城司又是干什么的呢?
宋代的禁军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就是负责皇宫安全的,它还同时负责边疆战事,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宋朝的正规军、常备军。
禁军以下,还有厢军和民兵,这些都是地方性的和临时性的武装,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朝廷为了控制军队,禁军都由“三衙”(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管。而三衙,又和枢密院、兵部互相牵制,分别负责统帅、调动和人事等方面的工作,都听命于皇帝。这样,就没人能翻起大浪了。
殿前司,就是负责京城(北宋东京汴梁、南宋行在临安)安全的,包括皇宫和皇帝的宿卫。这么重要的岗位都被禁军占据了,皇城司还能干嘛呢?
皇帝可不放心让一个部门负责自己的安全,如果这个部门出了问题,自己岂不是坐以待毙?
宋高宗时的“苗刘兵变”就是这样。当时禁军全部掌握在王渊手里,结果王渊的两个部下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杀了王渊,赵构一下子就变成光杆司令了。
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在大宋开国的时候,就设了这个部门,当时叫武德司(皇城司前身),专门为皇帝服务,只听命于皇帝一人。也就是说:殿前司无权管理武德司,甚至连御史台都无法监察,这是一个凌驾于法律之外的部门。
那么,皇城司具体负责哪些内容呢?
1、宫禁宿卫
皇城司宿卫
皇城司最大作用就是拱卫皇帝。
在殿前司的基础上,皇帝亲选精壮充作贴身侍卫(相当于中南海保镖,时称亲从官,隶属皇城司)。要求非常严格,身高清一色185㎝以上。他们和禁军分层次把守皇宫,所有的宫门和殿门钥匙全部掌握在亲从官手里,禁军纯粹是摆设。
亲从官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000人左右,有了这支力量,皇帝安心多了。
2、刺探监察
皇城司的第二个功能就是充当皇帝的私人侦探(时称亲事官)。
皇帝不想当瞎子和聋子,就派亲事官出去活动,刺探情报。查什么呢?什么都查,只要是危害国家和皇帝安全的,危害社会稳定的,全部查,不管是谁,一个都不放过。
亲事官
所以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只要被皇城司的人盯上了,那都是噤若寒蝉,他们还送亲事官一个外号——“察子”。
不过,宋朝的察子没有锦衣卫那样大的权力,他们揪出不法之人后,除非是牵涉皇家丑闻或者国家机密的,他们还得将嫌疑人送到开封府或者大理寺进行定罪。
3、宫廷琐事
凡是皇帝的私事,皇城司都要管。比如皇帝的小金库,皇宫的器物管理,甚至宫廷用...
查看更多与“他们是宋朝皇帝的左膀右臂,连禁军都得靠边儿站”相关的文章
《水浒传》中每位人物都有自己的出身和相应的社会地位,其中林冲可谓是有过辉煌的工作履历,那就是林冲曾经做过北宋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然而,当年北宋威震华夏的八十万禁军,为何没有抵挡住金人南下呢?难道是《水浒传》中的禁军人数有误?
一、禁军人数
《水浒传》虽然是小说,但并没有记错北宋的禁军人数。
《宋史兵志》记载:“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就是说禁军是北宋王朝的中央军,厢军是战斗力稍弱的地方军。
北宋初期,宋太祖曾亲自挑选了一批长得又高又壮的禁军模范,用来作为选禁军的标准兵。
这些标准兵被送往全国各地作为选禁军的标准样本。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宋太祖招募了十万禁军,此后随着连年扩招,等到宋太祖去世时,禁军人数已达二十万人之众。
后来,人们觉得选样本兵太麻烦了,于是改用一个木棍。选禁军的时候用木棍对比身高,高大的做禁军,瘦弱的做厢军。
宋太宗登基后,北宋常年和辽国作战,禁军人数也随之不断增长,到太宗去世时,禁军人数已接近五十万。
北宋不愧是个土豪的朝代,竟然能一口气供养五十万禁军。
然而此时禁军并没有停止他不断增长的脚步,宋仁宗继位后,禁军人数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达到顶点,当时北宋共有军队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其中,禁兵马、步军为八十二万六千人,这就是北宋号称“八十万禁军”的由来。
二、禁军踪迹
北宋末年,金人兵分两路,南下攻宋,其中东路军主帅斡离不带领的人马只有6万人,谁知竟一路上势如破竹,毫不费力地打到了开封城下。
那么,既然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何让金兵区区数万人打到了家门口呢?这是因为,当年鼎盛时期的八十万禁军,在北宋末年早已不复昔日辉煌了。
王安石变法后,为了节省军费开支,对禁军人数进行了裁剪。这样一来,宋徽宗时期的禁军记录在册的人数其实只有六十万了。
然而这六十万的人数也是不靠谱的。北宋军队里流行“吃空晌”,虚报人数,以便多领工资。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时期定州知州曾给徽宗上奏说:“定州路额兵常及十万,近春秋大教,尽数不及六七千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定州纸面上的兵马有十万,但实际检查发现还不到六七千人。
高达95%的空饷率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由此看来,北宋这六十万禁军人数的水分恐怕也大得惊人啊。
禁军人数少得可怜也就罢了,偏偏宋徽宗时期的禁军还遇到一个不靠谱的长官,那就是《水浒传》中著名的高俅了。
高俅玩蹴鞠是一把好手,带禁军可差得不行。
《靖康要录》中记载:“(高俅)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这句话的意思是高俅这家伙拿禁军当工匠给自己打杂盖房子,压根没怎么训练过禁军。
可怜这些禁军的大把宝贵时间,就这么消耗在修房子砌砖瓦这些与训练无关的事情上了。在高俅统领禁军的这段时间里,北宋禁军的战斗实力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再不复昔日荣光了。
三、禁军组成
北宋后期,禁军战斗力薄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北宋朝廷长期...
查看更多与“北宋禁军战斗力强吗?为什么叫禁军?”相关的文章